分享

罗新:抗辩和异议,是历史提供的一种工具

 herahera 2023-01-29 发布于辽宁
历史学系的学生和教师最怕被问到,偏偏又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历史有什么用”。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

不过,如果问题换一个问法,可能就有意义了——历史学有什么用?历史不等于过去,“过去”只有被诠释、被讲述之后,才成为“历史”。

历史是对过去的讲述,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中被赋予了秩序和意义,并且被讲述出来的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才是我们所说的历史。

被讲出来的历史,就不再等同于过去:过去的无数方向、无数线索被简化成历史的单一方向和单一线索,过去无可计数的参与者被简化为少数人群及其精英,主人公和中心人物出现了,目的和意义诞生了。

从过去选择原料、组织模型和生产历史,是人类最古老、最基本的智力活动。而对历史的生成、演变、发展和应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的学科,就是历史学。

既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历史,对所使用的历史本身进行考察,确保历史知识的正确与准确,适当地使用而不是滥用或错用历史,就关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智发育,这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确保这一职责得以履行的,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

关于历史学家的美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求真”。然而求真不是美德,求真是历史的本性。没有人会说他讲述的历史不够真实,所有人在使用历史时都深信或至少宣称这段历史是真实的。

这是由历史在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讲述真实的过去、忠诚于事实,是历史唯一的特性。

图片
▲《史记》作者司马迁

当然,许多曾经被认为真实的历史,后来逐渐被排除在历史之外,而归入神话、伪史或编造。事实上,历史学的历史表明,太多太多的历史已被剔除在历史之外,过去的许多历史知识现在已经被归入神话或伪史。

各个文化、各个时代的大多数历史学家,都秉持求真的职业精神,然而他们还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神话与伪史。求真几乎可以等同于历史学的职业本身,还不能说是一种品德。

那么,什么是历史学家的美德呢?历史学家有三大美德:批判、怀疑和想象力。

因为历史如此有用,生产伪史、篡改历史、制造遗忘,以及滥用或错用历史,就是历史应用的基本形态之一。

学历史的都知道,过去当然是确定无疑的、已经发生的、唯一的。但事实上,人们总是因眼前的需要而把过去的那个“唯一”改写为“多种”。

我们所知道的过去,是多种多样的、非常复杂的、充满了可能性的,是基于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人的需要反复改写的结果。

从古至今积累了巨量的历史知识库,今天研究历史、写历史的人,主要是面对这个巨量的知识库重新选择和组织素材,赋予其目的和意义,这样就写出了新的历史。通过对已知的历史进行考察,确认或者否定前人的某些讲述,在新的问题意识之下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

历史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有中生有,是从已有的历史当中生产出新的历史来。

我们面对旧的历史知识,首先需要的是批判和怀疑。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理性的基础,历史思维的价值,就在于其批判性。可以说,我们熟悉的历史中,包含着大量的神话与伪史。

其中有些将会被揭穿、剔除和取代,有些则因史料匮乏、证据单一而使质疑者无可奈何。怀疑与批判的美德,使我们不仅勇于揭破神话、创造新知,而且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图片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修昔底德

正如前贤所言,历史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是一种不同意,是一种对已有论述的质疑、纠正、提升或抗争,是在过去的混沌中重新发现或发明关联、模式、意义与秩序。

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批判,那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就失去了选择的能力。没有选择能力,就不会有选择不同方式观察自己的能力,也就不可能生产出新的历史知识。

史料自己不会说话,史料不是透明的、无辜的,它们是在特定情形下、由特定作者因特定目的为特定读者写下的。批判和怀疑的品德,帮助我们质疑陈说、提出论辩,论辩能开掘出通向改变的道路。

想象力是历史研究的另一大美德。历史给拥有好奇心的人提供“替代性经验”,我们在想象中经历前人的经历。历史是人类思维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我们自己。

有一句著名的话: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乃是异乡)。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异乡)。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过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来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在这一精神过程中,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写下来的历史,都仅仅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远非全部。史家必须选择,他要决定什么是重要的,并基于这个判断来确定故事的起点与终点。

当面对“只能如此”“从来如此”的教条论断时,历史让我们提出抗辩,因为历史教给我们的是,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可能、多种行动、多种方式、多个道路、多种结局。

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抗辩和异议的工具,抗辩和异议,提供了改变现实的可能。

历史学家是为了现实、为了未来,才去研究历史的,研究历史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嗜古的偏好。

为了确保当前社会走向期待中的未来,历史学家把过去邀请到现实中来,是为了看清楚我们究竟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这样,历史学家以回到过去、与过去对话的方式参与现实,以保护我们的未来。

图片

本文选编自罗新老师著作《有所不为的反叛者》。罗老师在书中指出:历史是人类精神的基本构造,是人类的思维形式,离开了历史就不会有人类的思维。我们的现实是历史塑造的,历史是我们当前的立场、意志和选择,以及我们的行动。

历史不仅关乎真相,更关乎道德与信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洞见、有态度,敢于批判、怀疑,还有想象力的史书,才能更多地帮助我们思考历史的发展逻辑,去寻找真理和自由。

为此,特别推荐:罗新作品集(4册,全签名版),读有态度的史书,破除史学认知的陷阱与谬误。

◎最好的碎片化历史读物:这几本书不仅有深刻的历史洞察,而且对读者十分友好。罗新老师的文章,简直就是把“历史洞察力”和“公众号爆款文章”融为了一体,可以说是最好的碎片化历史读物。
 
◎用最简单的史料,支撑起最深刻的历史哲学:罗新老师则以小见大,看统治者对历史的改造,从民族主义的历史书写,看整个现代世界的民族主义政治危机。
 
◎全签名版,独家限量:罗新的这四本书中有三本都是刚上架不久,就立马来先知书店为各位书友亲笔签名,更让本书多了一份温情。签名版数量有限,值得珍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