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谋贺岁片《满江红》上映以来,票房一路狂飙,似乎你要没看《满江红》,见了人都不知聊点什么,因为讨论这部电影已经成了热门话题。 褒贬不一。有认为因喜剧演员加盟而情节搞笑不够严肃的,有认为抵达了悬疑巅峰而气贯长虹的,也有人认为影片将岳飞的《满江红》普及到老幼皆能吟诵,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不断有人提出,“全军复诵”的《满江红》,并不是岳飞所写。 其实在影片上映之前,质疑声音就一直存在,认为岳飞没有写过这首《满江红.写怀》,是后人所写。原因是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岳霖临死时,把为岳飞伸冤一事交给儿子岳珂。岳霖一生致力于为爷爷伸冤平反,他将爷爷岳飞的诗文、事迹成《金佗粹编》。这本书成为后来岳飞故事的蓝本。如果没有岳珂,《说岳全传》等就无从谈起。但《金佗粹编》中并没有这首词。这首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明代。“贺兰山缺”并不是岳飞在东北抗金之地。贺兰山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金国的黄龙府在俺们吉林这旮沓,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 这是岳飞孙子岳珂所书小楷,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看来岳家人文武双全不是虚名。再以岳飞写过另一首《满江红.登鹳雀楼有感》来看,以他的才华和情怀,是能够写出这样一首词的。 绍兴八年,岳飞还军鄂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填了这阕《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电影里没有出现岳飞,但处处都有岳飞。直到结尾,全军背诵《满江红》,泪水打湿了我的眼镜。 我背《满江红》时在读初一。不是语文课文,是课外阅读资料。没有老师要求,但我们很多同学都会背。因为我们都是1980年代初听刘兰芳的《岳飞传》长大的。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海鹰同学高唱一曲《满江红》,掌声经久不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导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没有瑕疵。当我知道,所有的铺垫,所有的反转,都是为了最后这首词,为了它所表明的心迹和情怀时,我就忽略掉了那些瑕疵。 不是我有多宽容或者多盲目,而是那种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也绝不妥协的坚守,给了我们一种力量。毕竟,不是所有的时代都能是非分明,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不是所有的付出和忠贞都能得到及时报偿。不是所有的理想主义都能自证清白并烛照他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诬陷忠良,栽赃加害,历史上出现的还少么? 所以,我觉得其实岳飞有没有写过《满江红.写怀》已经不重要了。千百年来,我们就是在岳飞的抗金精神感召下一次次热血沸腾的。尽忠报国才使人生更有价值,忠勇和情怀蔑视权力并流芳百世,权力也真是盛极一时却并不长久。 电影不是学术,而是艺术。张艺谋是以一部影片向伟大的精神致敬。你要是觉得某些情节不够严肃,甚至捧腹而笑,那也不过说明,伟大有时包含在笑话里,所以笑过之后的眼泪才那么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