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 读书内容:隋唐篇 第三集 我的少年心——李白的《上李邕》P285-293 吟诵 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吟诵:久而吟诵团 徐嘉兴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李白行吟图 梁楷是一名兼画院与禅宗双栖身份的画家,生前不仅在画院中任职甚久,同时也和灵隐寺一带的著名禅僧,如北硐居简、大川普济、虚堂智愚和偃溪广闻等相关。因此,梁楷的绘画风格中,也就具有画院的工笔设色与禅宗的水墨逸品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 《李白行吟图》,上钤罕见的蒙古八思巴文字“大司徒印”,表示曾为元朝高官贵胄的藏品。渡日后,甚受狩野派画家所重,由狩野派所绘制的摹本,可知此画原与另一幅已佚的《东方朔图》为对幅。此图惜墨如金,用笔极粗减,衣纹以潦潦数笔迅捷刷染而成,只有头部使用细笔勾描,线条极为果断凌厉。全幅虽然以淡墨为基调,却在须、鞋履与领口袖裾处略施浓墨,收紧画面的张力,在诗人吟诵步行的飘逸悠然中,掺入了些许萧然严肃的气息。图中的衣纹描法虽然不脱白描的传统,然而线条粗细与墨色变化却极为剧烈,描线深具面性的扩张,极富水墨淋漓的趣味,反映了梁楷绘画的前卫作风。此外,此作的 形体虽简,描写塑形却极为精准爽利,这是梁楷的画院技巧汇入逸品风格的结果,使原属禅余戏笔的禅宗绘画提升其艺术价值。 此图的款识虽然有部分残损,却可辨识是以笔画尚称端整的楷书所写,创作年代应当甚早,与《出山释迦》或《八高僧故实图》的创作年代相去不远。可知梁楷从创作的早期,就在并行绘制精粗两种风格相异的作品。 制作:尹天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