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寒读书活动”每日伴读第39天:我的少年心

 宝妞 2023-01-29 发布于河南

古人用消寒图渡过寒冷的冬天,我们用消寒图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养成一个小习惯。

今年和盈视大沛老师的新书《诗词里的中国史》相结合,每天涂色消寒图,读一章书(大沛老师伴读),吟诵一首古诗,赏书中一副古画,日日有收获。

01

笔记

图片



连冬起九 每日笔记
02

读书
图片

读书内容:隋唐篇 第三集 我的少年心——李白的《上李邕》P285-293

03

吟诵

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吟诵:久而吟诵团  徐嘉兴

04

伴读



大家好,我们今天开始读隋唐篇的第三集《我的少年心》——李白的《上李邕》。大家可以发现,“陪你长大说国学”里面有一集讲的也是李白,而且也是这样一个题目,这还是当时北京出版集团非常喜欢的一个题目。在“陪你长大说国学”的插画里那张李白的图也特别好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张插图,是非常有名的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也有人叫他“太白行吟图”,这两个名字都有。在出版前,我还跟出版社讨论过这个图的名字问题。

中华吟诵学会拿了这张图来当做学会的logo,所以可见这张图,从古至今都相当出名,和吟诵也有密切关系。大家好好盯一盯这张图看,它是个简笔画,徐建顺老师每一次讲评这画的时候都会说,它几笔就勾勒出了李白的神韵,听过他讲座很多次的人都能把这句话背下来。这李白的神韵是什么样的?首先李白不高,他说自己身不满七尺,那大概也就是一米七左右,或者不到一米七,而且他是一个有仙风道骨之感的人,所以我们看他这张图里面也没有系腰带,就这么散着衣服,有洒脱之感。

我写李白故事的时候,愿意写他少年时期豪情壮志的那一面,愿意写他为了追寻梦想而不顾一切的那段日子。因为到后来再看,李白这个人经历了很多岁月的磨砺,成为了有复杂人性的人。比如说他为了能够做官,已经开始不顾是非了,也不够有智慧去判断到底应该如何去做,所以后来他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军队。当然,永王李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很难说,因为他毕竟是个失败者,很有可能他的历史是成功者写的,所以成功者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特别坏的形象。但是无论如何,李白跟错了人。

李白进了长安城以后,面对一个老而无事、享受生活的李隆基,他的过度表现也很有可能是有现实原因的。总之,后期的李白形象显得不是那么光辉,所以我愿意提他之前的事情。无论是“陪你长大说国学”,还是这本书,因为我们的大量的阅读者是青少年,所以我还是着重写了李白少年时期满怀梦想并追寻梦想的这个特点。

我的这本书,每一集都是一篇完整的散文,所以在这一章里,重点讲了李白和李邕两个人的纠葛。这是我写这本书当中特别重要的一种体例,虽然我写一个人,但并不是说简简单单的把这个人的一生写完就完了,而是我选择一个主题,在这里面选择他和他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重点写两个人之间的一些故事。所以大家看看李邕最后的结局,和李白这个人物的改变,这是一个文章完整性的表现,在结尾的时候又呼应了他们最后的一番纠缠。

有几件事情值得讨论一下,一个就是李白到底是哪人。今天说李白是西域人,这是因为李白可能出生在碎叶,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共和国的托克马克。但是他却不是那个地方的人,他应该是四川江油人。这个话只要印到书上就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我特意没有写江油这个地方,就说他“应该是四川人”。白纸黑字的东西,就必须得要严谨,省得大家会出现各种说法。其实包括李白是否见过李邕,李白是否做过《上李邕》,大家都是有争议的。我坚信这是李白的诗歌,所以我选择了相信这样一个观点。

第二个值得一说的事情就是歌行体,徐建顺老师给歌行体下了定义,“唐朝以后的、七言的、古体的、大多数是长篇的”,就是歌行体。那也就是说,唐朝以前的七言诗歌不能算歌行体,而且唐朝以后的七言的近体诗不能是歌行体;还有,篇幅得有一定长度,比如四句的七言古体也不是歌行体。这种七言四句的古体特别少,所以稍微长篇的、七言的古体的就是歌行体了。吟诵的时候如歌而行,要打着拍子,连贯而歌。这首诗歌很典型,大家可以听一听吟诵,并且跟随着试一试。

盈视(大沛)老师

      朱畅思,字盈视,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吟诵教学法专委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吉吟创始人。

图片












05

赏画

图片

李白行吟图

梁楷是一名兼画院与禅宗双栖身份的画家,生前不仅在画院中任职甚久,同时也和灵隐寺一带的著名禅僧,如北硐居简、大川普济、虚堂智愚和偃溪广闻等相关。因此,梁楷的绘画风格中,也就具有画院的工笔设色与禅宗的水墨逸品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

《李白行吟图》,上钤罕见的蒙古八思巴文字“大司徒印”,表示曾为元朝高官贵胄的藏品。渡日后,甚受狩野派画家所重,由狩野派所绘制的摹本,可知此画原与另一幅已佚的《东方朔图》为对幅。此图惜墨如金,用笔极粗减,衣纹以潦潦数笔迅捷刷染而成,只有头部使用细笔勾描,线条极为果断凌厉。全幅虽然以淡墨为基调,却在须、鞋履与领口袖裾处略施浓墨,收紧画面的张力,在诗人吟诵步行的飘逸悠然中,掺入了些许萧然严肃的气息。图中的衣纹描法虽然不脱白描的传统,然而线条粗细与墨色变化却极为剧烈,描线深具面性的扩张,极富水墨淋漓的趣味,反映了梁楷绘画的前卫作风。此外,此作的

形体虽简,描写塑形却极为精准爽利,这是梁楷的画院技巧汇入逸品风格的结果,使原属禅余戏笔的禅宗绘画提升其艺术价值。

此图的款识虽然有部分残损,却可辨识是以笔画尚称端整的楷书所写,创作年代应当甚早,与《出山释迦》或《八高僧故实图》的创作年代相去不远。可知梁楷从创作的早期,就在并行绘制精粗两种风格相异的作品。

制作:尹天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