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集齐“四川四绝”山水画

 与春天同行 2023-01-30 发布于青海

      四川四绝著名景区      

青城天下幽

峨眉天下秀

九寨天下奇

剑门天下险

|| 历代,诸多中国画名家画过“四川四绝”,但都画过并有佳作流传下来的截止今日仅有李文信先生一人

     青城天下幽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邛来山脉的分支,北接岷山,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源。

图片

李文信《青城后山幽深之趣》

尺寸:68x48cm

款识:青城后山幽深之趣胜前山,丁卯冬,文信。

钤印:李,文信画。

赏析:

       李文信先生被称为“中国画树第一人”。此作,树是主体,几乎占据画面的3/4,郁郁葱葱的古树昂扬向上充满力量感,木桥、溪水、山石掩映其间,幽深而静谧,与人无限遐想。

      “画面四角”处理变化多端。左上角与右下角的留白“一小一大”形成极强的视角冲击力;右下角大量留白与上部密林形成极大反差,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右上角的款识加印章“李”与左下角的印章“文信画”遥相呼应。

      密林中大量的小留白,让密林充满生机与活力,整体画面节奏有张有弛,不显沉闷。中间集中的浓墨助力表现“青城天下幽”恰如其分。

       美景如画,画彰美景

     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被赋予“秀”之美誉,首见于晚唐大诗人元稹《寄赠薛涛》诗。诗中有句道:“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百余年后,后蜀名僧贯休也在《蜀王登福感寺》诗中道:“南照微明连莽苍,峨眉拥秀接崆峒。”秀是秀了,但此时尚无人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没人说“天下秀”。

那么,峨眉之“秀”是何时走向全国的呢?或有说早至四世纪末的魏晋时期,举出从中印度来的洋和尚宝掌法师的“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之说为证,并说后来的“峨眉天下秀”之句就从中衍化而来。可惜,这位千岁宝掌和尚是否到过峨眉山尚属疑问,而即便这么一句话,据后人考证也只是宋代文人的附会。

此外,在清代所编《峨眉县志》中还录了一首题为《三峨》的诗,其中有句道:“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中峨迤逦来。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说是南宋范成大所作。如此,峨眉山“秀甲天下”之说确可以说是起于宋代了。但一经核实,原来此诗的作者是比范成大晚了约400年的明代正统年间进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1419-1491年),并且此公的诗也只说道“三峨秀色甲天下”,只能说有“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今人或有把此《三峨》诗题写作《峨眉天下秀》者,那只是以讹传讹罢了。因此,人们如果要一字不差地用起那“峨眉天下秀”的俗语,便只有老打老实地引用清末乐山一位秀才谢文明1908年题在万年寺“第一山”碑上的跋文“峨眉天下秀”了。

于是,关于“峨眉天下秀”产生的结论就只能是这样的:在唐代,峨眉山开始以“秀”为其最大特色并被文人认可。到宋代,较之中国其它名山,算得上并也被誉为“秀甲九州”,也即有了“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但正儿八经叫出“峨眉天下秀”则晚到清代去了。

图片

李文信《丛林伏虎》

尺寸:68x48cm

款识:丛林伏虎,(吴)作人先生为伏虎寺题,文信写生。

钤印:李,文信画印。

赏析: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吴作人先生为峨眉山伏虎寺题写“丛林伏虎”,与李文信关系不错,互赠彼此作品留念。

      李文信先生人物画造诣极高,点景人物只需寥寥几笔就能神形兼备。伏虎寺门前的众生相栩栩如生,观者无不拍案叫绝。

      伏虎寺笔直而上的古老石梯与两旁排列的参天大树构成“个”字型画面,个性突出,别具风格。

    九寨天下奇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水乳交融,美不胜收。

图片

李文信《九寨鸣泉》

尺寸:50x45cm

款识:九寨鸣泉,文信笔。

钤印:李

赏析:

      红树、叠瀑在李先生笔下美不胜收,观画时,仿佛能听到泉鸣高亢,也许会想起苏轼“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之禅意诗。

     虽是两平尺小品,但意境却很旷远。

      剑门天下险      

伫立在剑门关前,仿佛是踩在一部恢宏的历史巨著上。脚下,就是诗仙李白慨叹“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剑门蜀道。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沧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处于剑门蜀道中心,位于四川广元的这剑门关,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兵家必争之地,凡有志于蜀中称王者,必先攻下这个天险。“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从三国孔明建关设尉起,剑门关就是一个异常雄险的古战场。

横亘在蜀道上的剑门关,是一座座绵延百里的砾岩山峰,所谓“剑门无寸土”就是指剑门那寸草不长的特大砾岩,从正面看,这石壁恰似铜墙铁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岭而来的千里群山横阻于此,也阻断了自中原而来的步履;从侧面看,则如排天巨浪,汹涌澎湃;从背面看,像一群飞驰的骏马,让一切来犯者望而生畏。

图片

李文信《剑门山中》

尺寸:96x60cm

款识:剑门山中,吾蜀北川秦道上有古柏,世谓“翠云廊”,而今剑门山区林海浩瀚,一遍葱绿之气,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丙子,文信。

钤印:李涛,无奇,天府乐土。

赏析:

      剑门关除“险”外,浩瀚林海也同样闻名遐迩。

      1996年,古来稀的李先生没有用写实的方式去描绘松柏的千姿百态,而是用书法点线去表现高度概括提炼后的密林意趣,由物理意义上的美转化成艺术视角的美。

       整幅佳作格调高古又不失现代感,“李家样”山水画真是“最难其俦”。

      近看“文信树法”独具风格,远看空间层次效果极佳,剑门独特的山野之气跃然纸上。

       此作多次出版于《李文信画集》(2004年四川美术出版社)、《青山依旧在——李文信中国画艺术》(2014年四川美术出版社)等。

李文信简介

李文信(1927—2006),又名李涛。四川成都双流人。

中国著名画家、教育家。

曾任中国河山画会副会长、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1941年起相继在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曾受教于吕凤子、潘天寿、诸乐三、傅抱石等名家,擅长人物、山水,勇于创新,能吸收多种画技之精华融为一体,画面构图别致,笔墨清新,平淡中显奇趣,富有巴山蜀水浓郁生活气息。

1950年任职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

1953年起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奠基人之一,人物画和山水画两个学科硕士生导师、教授。执教50余年,其凭借超人的天才和勤奋,在中国画坛确立了自己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响极大,争相收藏。

人物画《未来日子更美好》、《修好农具入公社》、《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赵一曼》、《湄公河姐妹》等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五年一届的第2、3、4届全国美展。

山水画《新篁》、《枯藤老屋夕阳斜》、《东方破晓》、《新绿》参加五年一届的第6、7、8、9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

《新篁》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新绿》获关山月艺术大奖及终身成就奖。

2004年《野壑惊凫》获艺术成就奖。

1959年和1981年两次分别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山水画《长征》和《大渡河上》。

多幅佳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机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