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弑杀魏帝曹髦,为什么说是贾充自作主张?

 冬不拉拉 2023-01-30 发布于安徽
魏嘉平五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后,拥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图片

曹髦不同于曹芳那样“来历不明”,他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属于“根正苗红”的曹操嫡亲子孙。当年魏明帝曹睿也是“扯”,竟然用“来历不明”的养子曹芳为储君,而不是遵循秦汉旧制用侄子或者弟弟为储君,这就导致曹芳即位后一直地位不稳固。
嘉平元年(249年),辅政大臣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另一位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手中夺取军政大权。司马懿并没有“大政奉还”支持曹芳亲政,而是将权力据为己有,甚至把曹魏宗族集中在邺城形同囚犯,这是明显的篡权。经过司马懿、司马师6年的政治清洗,到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接替司马师为大将军时,满朝文武基本都是司马家族的心腹。
魏帝曹髦是“文艺青年”,经常与司马望、王沈、裴秀、钟会等大臣在太极东堂讲经宴筵并作文论。司马望是司马昭的堂兄,王沈、裴秀、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即使是曹髦的“文人朋友圈”,也都是司马家族的亲信,曹髦逃不出司马昭的“五指山”。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平定了扬州诸葛诞叛乱,整个曹魏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限制司马家族篡权夺位。如果曹髦“识趣”,就象刘协那样“献”出皇位,司马昭当然可以给曹髦一个王爵,从此颐养天年,像山阳公那样食邑万户自得其乐。即使曹髦想诛杀司马昭,这也完全不可能。要知道自古以来刺杀都需要“内应”,就象刺杀董卓因为董卓身边有吕布,从心腹变成心腹之患。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里,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表示自己要讨伐司马昭。可怜的曹髦不知道自己召见的“三王”中,有“二王”是司马昭的眼线。王沈、王业立即向司马昭告密,王经虽然没有告密却也劝说曹髦不要轻举妄动。第二天讨伐司马昭的计划,在王沈、王业告密后已经破产,曹髦的宫中童仆岂能是司马昭甲士的对手?

图片

司马昭当然是迅速做好部署,其中一路就是安排中护军贾充带领甲士在大将军府南门拦截。曹髦毕竟是曹魏王朝的“法定代表人”,秦始皇称帝以来还没有被臣子弑杀的在职皇帝,即使是秦二世也是被逼自杀,因此许多甲士看到曹髦冲过来都不敢阻拦。这时贾充命令太子舍人成济刺杀曹髦,曹髦终于血染皇袍,成了第一位被直接弑杀的在职皇帝。
司马昭听说曹髦被杀大惊失色,这并非完全是“演戏”,毕竟司马昭安排贾充拦截曹髦而不是截杀曹髦。谁都清楚擒获曹髦再以太后的名义废黜,比直接杀掉在职皇帝,名声上要好得多。司马昭没有杀害曹髦的必要性,即使曹髦“不合作”,也完全可以用太后的名义将其“贬为庶人”,然后扶植一位“听话”的小皇帝。
如果换成朱温这种“流氓”,必然把杀害皇帝的责任推给贾充,认为我只是让你拦截,谁让你杀人?就象一些雇凶杀人案,“金主”只要求教训他一顿,结果“赏金猎人”把人杀了。司马昭的老朋友陈泰就要求处死贾充,但司马昭考虑到贾充是为自己出力,处死了贾充会让自己的心腹寒心。此时司马昭不是“丢车保帅”,而是“丢卒保车”,把弑君责任推给“直接行为人”成济,将其诛灭三族。
成济也是没脑子,难道不清楚自己“弑君”后必然会被群臣要求处斩?贾充是司马昭的心腹,自己只是司马昭的“杀手”,“杀人灭口”的故事也不清楚?成济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是将曹髦拦截或驱逐,甚至不能擒获只能“护送”回宫,而不是听信贾充的话将曹髦杀死。如果成济磕飞曹髦的兵器,并诛杀曹髦身边的不放下武器的随从,然后把曹髦护送回宫,听从司马昭处置,那么司马昭也免去了“弑君”的骂名,成济也不用担心被灭三族。
贾充弑杀魏帝曹髦,固然是在帮司马昭,但也是让司马昭背上骂名。明明可以把曹髦“礼送回宫”,然后用太后的懿旨将其废黜,却要指使成济将曹髦弑杀,开创了人臣当场弑君的恶例。
贾充遇上了司马昭这样的“好老板”,这才避免了被“灭口”。司马昭也是郁闷,明明可以废黜不听话的换一个听话的,却惹得弑君骂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