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之页/李杭峰:如果“只生瑜,不生亮”

 温馨微语 2023-01-30 发布于江苏



/李杭峰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真如文中所说那么“心肠歹毒”、“阴险狡诈”吗?
如果《三国演义》中没有诸葛亮这一角色,那周瑜又会发展得如何“繁荣昌盛”呢?
根据一些真实的历史记载,《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有可能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即使不是,诸葛亮真实的实力也不太可能如罗贯中所描述的那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例如《孙权传》里,诸葛亮去吴国是发生的系列事情;比如草船借箭,其实是一名孙家将完成的。
回归正传,在当时蜀吴联合抗曹时,是诸葛亮亲自动身到吴国,给吴国大臣们上了一课和借了10万支箭等。而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话,刘备可能会派出庞统,甚至会给周瑜一些“歪点子”,那么东吴10万支箭也有可能是不能得到的,至于东风……只有周瑜暗笑“天助我也”。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必定在吴国名声大噪,而曹操也在没有诸葛亮阻拦下逃出生天,但也可能在“机智”的周瑜面前灭了“九族”。
接着到了罗贯中的“三气周瑜”。若没有诸葛亮的那三个锦囊,“三气周瑜”恐怕也就无影无踪了。而刘备则是真的可能赔了命来又折兵,甚至给周瑜灭了蜀国,然后刘禅当政也好不到哪去,估计就是个几载,蜀国便是没落了。即使未灭,吴国也是会想尽办法让蜀国没有好“果子吃”自然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的一切,周瑜就有可能代替了神机妙算诸葛亮,称霸全场,灭了蜀魏,改变了三国归晋的历史。
我所叙说的这一切,皆有可能。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周瑜真有这么大的能耐吗?回答是肯定的。
关于赤壁之战,大家应该想到的有三个人物:曹操、周瑜和诸葛亮。但为什么非要把诸葛亮拉进赤壁之战的关键词里?就因为借了几支箭和东风?赤壁之战,一切的一切还是源于周瑜啊!倘若没有诸葛亮去借的箭和东风,周瑜照样能在赤壁之战里打得曹操落花流水。
首先,周瑜一听蒋干要来“会会”自己,便“高兴”写了一封书信,让曹方水军头儿不攻自破。在这一段里,周瑜不仅表现出了会识人心,知道蒋干是有意打听情报而为之;还没有说是把“老同学”囚禁当人质之类的,或当面揭穿他,而是将计就计,既让蒋干感到同学之间的热情,又在无形之中利用了蒋干,这更说明了周瑜情商也很高。
再说周瑜打黄盖,我们不得不佩服黄盖老将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之后是黄盖老将给周瑜献出苦肉计。在我的印象里,罗贯中先生在原著中也有周瑜关心、劝说黄盖的描写,但最终拗不过黄盖,加上这确实也是一种不错和貌似唯一的方法,周瑜才勉强同意了他的苦肉计。或许我还能想象的出周瑜在诸将众目睽睽之下抽黄盖的那种心疼和不忍心,但抽轻了又有谁信呢?抽完黄盖后还要遭众将的谴责,而那种心情又是谁能体会的呢?
接着来看对周瑜的评价——心胸狭窄。 其实大家不妨可以想一下,当一个其他国家的人来到你的祖国,并且那个人还比你聪明,甚至还有可能威胁到你的声誉、生命、地位和祖国的安危,你会容忍他在自己的祖国里呆下去吗?如果不处置,今后还有可能成为自己和国家的头号敌人,而且别人还比你聪明啊!你能忍受别人以后把自己和祖国玩弄于他的股掌之间吗?瞧,周瑜把诸葛亮给放跑之后,最后诸葛亮还是“三气周瑜”,把周瑜给“气”亡了。然后周瑜最后说的话——“既生瑜,何生亮!”成为了周瑜心胸狭窄的代名词。
其实大家是不是有点误解了他,可能他不仅仅因为是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更是因为他没能为生自己养自己的祖国斩除头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被小小的诸葛亮玩得气绝身亡,他不甘心呀!
假如三国演义里没有诸葛亮,相信我,周瑜定会是一届伟人!但可惜啊,历史永为历史了!

作者简介

李杭峰,男,11岁。现就读于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六年级。8岁开始创作,10岁开始相继在《读者报》《青年歌声》《招生考试报》《晚霞报》等全国多家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作品。如诗歌《那就是家乡》、歌词《在异乡》、散文《满园是美景,如在画中游》及《奋斗吧,少年》、小说《空城计(新编)》等。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