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萝卜须,你也得试着拿起扫把

 陶鹿在读书 2023-01-30 发布于上海

夜晚鸡棚门忘关了,哥哥和姐姐都害怕逃避,妈妈的命令和哥哥姐姐的夸奖让胡萝卜须不想挨妈妈的巴掌,假装自己很勇敢。黑暗的中的风如同冰冷的床单想把他吹走,但胡萝卜须还是顺利完成任务,返回温暖明亮的房间里,没有表扬赞许,只有妈妈用平常的语气跟他说:

胡萝卜须,以后每天晚上都由你去关鸡棚的门。

法国作家儒勒·列纳尔的黑色童话《胡萝卜须》里这个红棕色头发,皮肤上有雀斑的十来岁小男孩,被妈妈叫做“胡萝卜须”的他经历了一系列糟心的事。

论家庭地位,他可能都不如家里的仆人和狗狗比拉姆。哥哥姐姐的受宠与胡萝卜须无时无刻不在的辱骂批评责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度让我怀疑胡萝卜须是亲生的孩子吗?

打猎回来胡萝卜须的工作就是了结猎物的性命,因为他铁石心肠;和母亲睡在一起打呼噜会被母亲掐出血来,他只能面向墙壁,双手贴在屁股上;吃西瓜被妈妈肯定他不爱吃,尿床更是一段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的故事。

这些相当于虐待的行为对胡萝卜须来说:

他都习惯了这种事情。当一个人习惯了一件事情,它就再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面对这些不公平待遇,胡萝卜须是带着近乎讨好的态度来处理。他会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被拒绝后就采用自我安慰打气的“阿Q”精神。

如果翻看作家儒勒·列纳尔的生平简介,胡萝卜须的童年残酷成长史就是作者生活真实写照。很多生活细节的描绘,孩童复杂的心理转变与独特的观察视角都如同刀子一样刻在每页每行间。

胡萝卜须是被欺凌的对象,是极度缺爱的孩子,当这个需求不能满足,他的内心会有剧烈的波动。书中详细描绘了他对鼹鼠、小鸟、猫的异常举动。抓到了鼹鼠玩够了以后,他打算把它弄死。抛在空中砸在石头上血迹斑斑的鼹鼠已经变形抖动给人活着的错觉,这让发狂的胡萝卜须红涨了着脸,眼里含着泪水用力全力。

或许他知道了这只鼹鼠就是他自己,拼命证明自己活着,尽管皮开肉绽。

这种血腥的场面让我想起童年见过顽童抓刺猬田鸡蚂蚁的事情,抓到后不是立刻了结而是慢慢痛苦折磨。把生活背后的真实放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儿童这一面,会让很多读者撕开原先文学作品中儿童天使的面孔,看到残忍的部分。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除了有些是因为好奇心外,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虐待小动物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郁闷,缓解紧张情绪,实际上,这是他们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

胡萝卜须的行为,不管是正式场合的写信讲话,还是背后对小动物的态度,都是他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顺从家庭,给父亲写信是为了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尊重和认可。

最终胡萝卜须还是爆发了。他学会了反抗母亲,而父亲也对他说出了成人世界的不得已和那句真话:

你以为我就爱她了?

这个曾想过不活了的孩子在真实的话语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他学会了成长和独立。

作者在自己不幸的童年中找到了自己思想的根源,怀疑和讽刺的笔法让《胡萝卜须》中胡萝卜须经历的各种事情与他的内心流动充满了诚恳冷峻的社会观察。胡萝卜须那一团漆黑的野兔般的灵魂伴随着他漫长而寂静的思考,同时也能让当代人去回顾观望现在。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胡萝卜须,也许身边有教父和父亲的辅导,但更多时候还是需要自己站出来,如教父说的那样:

胡萝卜须,你也得试着拿起扫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