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丕显回忆韦国清率华野二纵南下成立苏北兵团

 春城春短春芳 2023-01-30 发布于吉林

淮海战役前后

(一)

文章图片1

1948年,冰消雪化的初春,华中工委接到电报:为了加强华中地区我军内线反攻的力量,韦国清同志率华野二纵队不日将从胶县地区调来华中。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二纵南下,与华中的十一、十二纵合编,这对改善华中斗争局面,将起重大的作用。孤悬华中敌后的广大军民,早就盼望着大部队南下,盼望着大反攻日子的早日到来。就在这时,二纵奉命南下,抵达阜宁西北的草寨地区,与十一纵、十二纵会合,组成了苏北兵团。兵团司令员是韦国清同志,我任政治委员,吉洛同志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覃健同志任参谋长,陈玉生同志任副参谋长,邓逸凡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

早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即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我歼敌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歼灭各种杂牌军34万人,共计120万人,给蒋介石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从1947年6月开始,我军除以一部分主力带领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之外,主要是发动外线作战,以国民党统治区为我军机动作战的广阔战场,大规模歼灭敌人。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1947年7月至9月,我军转入全国规模的进攻,标志着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1948年。

我华东野战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以后,于1947年9月,集中6个纵队,出师鲁西南,逐鹿中原,大量歼灭敌人,开辟了新的解放区。在内线,谭震林、许世友同志率领的山东兵团,频频向胶东之敌发动进攻。相对来说,当时华中我军力量较弱。华东局要求华中工委认真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放手扩大面之恢复和占领”,“打通大别山(与)淮北路西的联系”。华中两个纵队在各分区部队的配合下,从1947年8月起,连续打了盐城战役、李栟线破击战和盐南伏击战,又抽调部分兵力加强淮南淮北地区的斗争,使华中成了我军南线反攻的侧翼。

蒋介石军队处处挨打,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但敌人不愿轻易放弃华中,因为华中一旦为我军控制,则京沪线完全暴露,南京屏障尽失,势必出现“唇亡齿寒”的窘状。所以,敌人不得不拼-凑10万兵力固守华中,控制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继续对华中各地进行“清剿”、“扫荡”。

华东局为打开华中局面,决定调派二纵南下,增强围歼敌人的力量。这样,我军在华中内线就有了三个纵队的兵力,足以发起规模较大的战役,以达到大量歼灭敌人、收复失地的目的。

(二)

韦国清同志率领的二纵队,是以新四军四师为基干扩编的,许多同志是淮北人,离家已近两年,这次重返华中,心情格外激动。当时战士们有这样的顺口溜:“反攻反攻,反到山东,一张煎饼,两根大葱,要吃大米,返回苏中!”一路上,他们边行军边整军,搞“三查”,开展向西北野战军学习活动,部队的士气更加旺盛。二纵队也有许多山东籍同志,看到华中地区连年遭受国民党军队蹂躏,群众吃尽苦头,更是义愤填膺,决心为华中人民复仇,多消灭敌人。

华中部队十一、十二纵刚刚经过新式整军运动,部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组织纪律性明显加强,军事训练搞得热气腾腾。1947年冬季,全国野战军和地方部队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普遍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华中部队利用盐南伏击战后的休整时间,广泛组织干部战士讲家史、讲村史,开展诉苦活动。许多解放战士以革命队伍与国民党军队对比,以群众对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态度相比,更加明确了为谁打仗的间题。在此基础上,部队结合实际搞“三查”,着重加强正规化建设,克服游击习气、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华中部队长期处在分割局面下,干部、战士身上游击作风、本位主义较为严重,许多营、连是刚由地方武装改编的,制度不健全,组织纪律性比较差,执行命令常常打折扣,甚至对上级调人调枪的命令不执行,或者执行得很马虎;有些部队还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华中各部队结合三查,努力加以克服。我们当时提出口号,各部队要向主力纵队、主力旅方向努力。这次二纵队南下,原华中部队就主动提出,要虚心向兄弟部队学习,进一步落实了部队正规化的许多措施。

苏北兵团成立不久,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春季攻势从益林战役开始,按照兵团统一部署,二纵先越过旧黄河废堤,引起敌人的恐慌,阜宁守敌仓惶向风谷村逃窜,敌五十一师一一三旅直属营和两个整团则回窜益林镇固守。这时,敌七十二师、四十四师一部、暂二十五师一部主要分布在两淮、涟水,风谷村,车桥等地。益林镇位于涟水、淮阴、盐城之间,是苏北重镇。我们估计我军攻打益林,淮阴、涟水、风谷村、车桥守敌必定会出兵增援,这正合乎我“围点打援”的设想,把敌援兵引出据点,加以歼灭。韦国清同志决定以二纵三个师和炮兵团全部人马攻打益林,以十二纵和五、六分区部队共计7个团兵力阻击青沟、风谷村、涟水、淮安等方向东援之敌。

战斗从3月15日打响,经过4天激战,二纵、十二纵及地方部队如猛虎下山,扑向顽敌,结果全歼益林守敌2个整团和一一三旅直属营,重创援敌,控制了盐阜地区经济中心地带。与此同时,我十一纵和华中一分区部队配合益林战役,在海安至东台一线的安丰、梁垛、富安再次发起破击战,拔除了敌人的几个据点。

苏北兵团强有力的攻势,与山东兵团遥相呼应,犹如两只拳头左右开弓,卓有成效地支援了我军外线战场。

(三)

苏北兵团发起凌厉的春季攻势,正如我们预料的那样,迫使敌人不得不挖肉补疮,从中原和山东战场抽兵增援华中。1948年3月底,敌人制定了所谓政治、经济、军事的“总体战”计划,以确保长江防务,稳固其对华中的统治。5月中旬,敌人从大别山、山东调来的部队陆续进入华中,组织了两个兵团:南兵团辖整四师、二十五师,由黄伯韬指挥,沿通榆线北上;北兵团辖七十二师、八十三师和快纵一部,由张雪中指挥,越过陇海线南下。敌人采用南北夹攻的办法,企图在盐城、阜宁间的串场河以东地区与我军决战。

敌驻华中其他部队也蠢蠢欲动,投入“总体战”,分片对我解放区“清剿”、“扫荡”。华中南部是敌人重点防区。3月底,敌方李天霞部在泰州成立扬州、靖泰指挥所,还召开谷顽县长会议布 置“清剿”。李天霞纠集了整四师、二十一师、暂二十三师等部共16个团,疯狂“会剿”、“兜剿”、“扫荡”我华中一、二、九分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敌人在该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

敌人的“总体战”,说穿了就是“三光政策”的重演,比以往任何一次“清剿”都残酷。这次“清剿”,实际上是敌人的垂死挣扎,与敌人刚占领华中时的“清剿”有所不同。原先敌人打算占据华中,为了站稳脚跟,经常采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而这次,敌人意在摧毁我根据地人力财力物力,使我军失去依靠,因而采用毁灭性的手段,用心极其恶毒。对此,我华中南部各地委早有思想准备,沉着应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组织群众“跑反”,搞坚壁清野,发动群众打游击,开展保命、保田,保房运动,使敌人处处扑空,抢不到粮、抓不到丁,经常遭埋伏,时常吃“冷枪”,吃不好,睡不稳。而我大部队则严阵以待,在盐南地区布下重兵,准备打乱敌人的进攻计划。

韦国清、吉洛同志和我反复研究敌情,考虑到敌人兵多势众,我军只有迅速打乱其中一路,然后跳出包围圈,才可能避免腹背受敌。经研究,我们很快就决定,先打行动较快的黄伯韬南路之敌。

盐南战役,敌我都以主力拼杀,战斗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华中局势。这次战役,是苏北兵团组建以来三个纵队第一次协同作战,各部队密切配合至关重要。我、吉洛、韦国清同志深入到部队进行战前动员,号召指战员们发挥顽强坚韧的革命精神,以保证战役的胜利。

我们把二纵队放在划船港、引水港、渡口以西,三条港以北地区,担任出击任务。十一纵则集结在划船港、引水港、西河头以东,斗龙港以北,龙王庙以西地区,配合二纵出击,求歼沿通榆路北犯之敌。十二纵的任务是打阻击,除留2个团于东(台)、一益(林)地区和五分区部队阻击可能来犯之敌外,大部队进至伍佑地区,阻击沿串场河西岸北进之敌,随时策应二纵出击。

计议已定,盐南战役于5月23日打响。南路之敌被我凶猛看火力阻滞于伍佑、卞仓地区无法北上,二纵分段切割敌人,十一、十二纵相机配合,经过5天反复冲杀,敌黄伯韬部被我杀伤3千余人。此时,张雪中部迅速赶来,韦国清同志当机立断,命一令部队分数路突围,撤出战斗。按原定计划,二纵、十二纵向东北方向转移,将敌人引入盐阜、淮海交接地段,以便寻找战机。十一纵去白驹、大中集等地向华中九分区转移,乘黄伯韬北上,长江几沿岸防务空虚之际,对华中南部发起攻势,大规模收复失地。

苏北兵团分南线、西线两面牵制敌人,破坏了敌人南北夹击的计划。韦国清同志率二纵队,在涟水、洒阳先后打了几仗,消灭了不少敌人。在苏北兵团的支援下,淮北、淮南、淮海等地区收复失地进展很快。1948年6月,陈庆先、曹荻秋同志率领十二纵部分兵力,把淮南淮北两个地区统一起来,成立了江淮区党委和江淮军区。曹荻秋同志任区党委书记,陈庆先、饶子健、梁从学同志分别任正副司令员。十一纵队在华中南部地区进展也很顺利,迫使敌人龟缩在据点和交通线上,农村则基本上被我军解放了。

接着,我军的夏季攻势开始了。8月下旬,苏北兵团奉命开赴山东配合兄弟部队解放济南,韦国清、吉洛同志率二纵、十二纵北上鲁南,准备参加济南战役,配合侧翼作战;十一纵集结于宿迁县境内,警戒陇海线敌人。

我奉命留在华中工委,与管文蔚、曹荻秋等同志统筹后勤支前工作。估计济南战役结束,华东战场的重心将南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迎接大军南下,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规摸空前的支前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