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王之乱的埋雷者

 四地闲夫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公元277年七月,卫将军杨兆等人建议:古代封建诸侯,是要来保卫王室;如今各王公都在京师,就失掉保卫皇室的意义。现在又有异姓将领居守边境,应该任命君王的亲属去担任。晋武帝司马炎于是命令各王,以城池户数的多少为标准,分作三等,大国设置三军五千人,次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一百人;作为都督的各王,各自迁到相应的封国去。八月,将扶风王司马亮改封为汝南王,出任镇南大将军,监督豫州所有军务;琅琊王司马伦改封赵王,监督邺城的防守事务;渤海王司马辅(他是司马孚的儿子)为太原王,监督并州所有军务;东莞王司马伷改封琅琊王,驻地徐州;汝阴王司马骏在关中,改封为扶风王;又将太原王司马颙(他是司马孚的孙子)改封为河间王;将汝南王司马柬改封为南阳王。又册封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司马该为新都王。

八王之乱(291-309),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到一年就开始,是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共历时十九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这八位是主要参与者。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关于皇族内部分封的危害,在西汉刘邦册封刘姓王后,间接导致在汉景帝时期暴发七国之乱时就已经展现出来。那晋武帝为何还要开历史倒车呢?主要原因在于,晋武帝自己就是通过“禅代”而取得皇位的,他担心自己的故事重演,再加上他认为曹魏政权不长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所以两权相害取其轻,再加上偏偏他的继任者是个难得的“白痴皇帝”,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回望历史,司马家倒霉也就算了,只是苦了当时及后世近三百年的百姓。根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汉族人口是六千万,几十年饥荒和大战乱后到西晋一统时汉族人口仅剩七百七十万。随后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国南北汉族人口仅存四百万。当时人口锐减,仅人口统计损失就达94.3%,难怪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呜呼哀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