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历只管人生上半场,思维方式才决定了人生下半场

 金玉满堂书馆 2023-01-30 发布于安徽

01 浅层认知与深层认知

   人类征服坏血病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上半段和下半段,大家熟悉的多是上半段。古代的水手在远航的途中,常常饱受坏血病的折磨。比如16世纪时,麦哲伦团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彪炳史册,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超过一大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其实坏血病不是什么不可攻克的顽症,它之所以能肆无忌惮地夺去许多水手的生命,不过是因为当时人们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局限。

   认知不到位,再简单的问题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解决坏血病的方法很简单,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人发现食用柠檬可以药到病除,轻易攻克坏血病。于是规定英国的海军如果扬帆远航,必须要饮用定量的柠檬叶子水,很快坏血病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到这里,人们认为已经找到真正原因,建立了“正确的”因果关系:“吃柠檬”是因,“治愈坏血病”是果。吃柠檬可以治愈坏血病的方法很快流行开,大面积普及。这是大家熟悉故事的上半段,但柠檬和坏血病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如果没有洞察力,找不到深层次原因,很多问题只是被表面掩盖了,其实没有真正解决。

   在乔纳森·兰博(Jonathan Lamb)的《坏血病》中记载了这个故事的下半段。到了19世纪中期,食用柠檬来治愈坏血病的方法已经广泛流行。但“精明的人们”开始计算起这件事的成本,他们用成本低很多的西印度柠檬,代替昂贵得多的地中海柠檬。人们很快为自己认知的浅薄付出惨重的代价,坏血病这个恶魔再次现身,继续夺走水手的生命。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念轰然坍塌,原来“吃柠檬”并不是“治愈坏血病”的真正原因。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之前认知的不足,他们开始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深层次的原因。最后发现,真正治愈坏血病的是维生素C,而不是柠檬。

     正确的因果关系,应该是“吃维生素C”是因,“治愈坏血病”是果。西印度柠檬之所以没啥作用,是因为它的维生素C含量低得可怜。在生活中我们通常被教导使用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模式探究的是简单的一对一联系。它并没有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一个大谜团中只是关注了其中一小块。通常我们所面对的情况远远比线性思维能够分析到的部分要复杂很多。把“吃柠檬”看作“治愈坏血病”的原因,这就是舒斯特(Steven Schuster)所说的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基于日常生活观察到的事实,建立了简单一对一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但没有从根底里解决问题。要彻底治愈坏血病,避免悲剧再次重演,必须超越简单的一对一联系,看到更复杂的系统,揪出来维生素C这个不易察觉的深层次原因来。

     医学如此,复杂的商业系统更是如此。因此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很有感触地说:全体员工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敏锐的感受性,最好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比表象更重要。

02 培养深层认知思维能力

     思维的类型比较多,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些眼花缭乱。我们把各种思维方式做了一个简单整理,以一张图直观地呈现给大家。

    为什么这张图是用圆形,而不是用一个金字塔的结构呈现给大家?首先是因为思维方式没有高低之说,只有适用场景的区分。比如我们在商业战略规划中要用到系统思维,但系统思维是很耗费脑细胞的,所以到了现实生活里面我们仍然乐意使用线性思维,简单高效地处理大多数日常事务。

      其次这些思维是相互交融的,例如分类思维是所有思维方式的基础,包含在各种思维方式之中。如果分类不清晰,或者分类有错误,再谈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就犹如缺少扎实地基的空中楼阁。

培养深层认知思维能力,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叫做:两头开打,中间开花。

     两头:一头是分类思维,分类思维方式是各种思维的基石,从小学生就可以开始训练,目前我们为企业定制的化繁为简的分类思维培训,也主要针对企业新晋经理人,以及帮助技术专家培养商业感觉。另一头是系统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适合企业总监及以上级别的管理者。

中间开花:  分类思维保证了思维大厦基础材料的质量,系统思维则勾勒了思维大厦的架构蓝图。从这两头开打往中间推进,其他思维方式一是容易掌握,比如分类思维学好,结构化思维自然水到渠成。二是容易学出彩,比如善于找分类维度,看事情的视角与众不同,那创造性思维就很容易有成果,所以叫中间开花。

03 化繁为简飞轮

     我们先说基于分类思维的“化繁为简飞轮”(PPRI模型)。“化繁为简飞轮”(PPRI模型)致力于用简单分类解决复杂问题,他的精髓是:抓出主要矛盾,选择关键分类维度,从而能集中有限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分类思维是构建其他思维方式的基石,也是培养商业深层认知思维能力的起步。但分类思维也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大家觉得分类人生来就会,何必需要专业的学习和培养。

     确实,人生来就会分类,但“本能分类”和通过刻意练习铸就的“科学分类”存在天壤之别。这里面存在的核心区别在于分类的维度。

    上个世纪末,凯文·凯利(Kevin Kelly)借助进化论的视野,审视了技术时代社会的跃迁,写成了《失控》,这让我们对创新的演化,以及用分类学的视野去审视新物种的生命力有了一个别致的维度。就在凯文·凯利写成《失控》后的第3年,乔布斯回到了阔别已久,但当时市场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的苹果公司。其实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12年里,苹果公司的掌门人无一不是商业精英。比如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他是乔布斯亲自出马,用了一句“你是想卖一辈子的糖水,还是和我一起去改变世界”,从百事可乐公司挖过来的。约翰·斯卡利就曾经为百事公司从可口可乐那里夺取市场份额立下过汗马功劳。

     再比如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曾经挽救过处于巨亏状态的国家半导体公司,也是商界传奇。这些大牛们都为苹果公司做过诊断,也试图用各种方法推动苹果走出困境,问题在于,他们担任掌门期间,苹果公司江河日下,最后苦苦挣扎在生死线边缘。

看到种种矛盾不难,难的是抓住主要矛盾,化繁为简。

     在乔布斯刚回到苹果公司的时候,他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苹果的产品线实在太多太杂了。根据苹果公司员工的回忆,当时苹果的产品种类多而杂,稀里糊涂地开发出来。以至于乔布斯花了三个多星期,让员工们给他解释这些产品,最后聪明的乔布斯都没搞明白。如果我要把苹果的产品推荐给我的朋友,我该让他买哪些呢?”乔布斯不禁都产生了这样的困惑。煎熬了几个星期之后,乔布斯决定拿起“分类法”这把大刀,对苹果的产品线做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苹果公司大型产品战略会议上,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乔布斯,看他会变出什么神奇的魔术来。乔布斯走到白板边,拿起画笔,画出了一个四方格的坐标轴。在横轴上,乔布斯写下了两个词:“消费级”和“专业级”。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维度来做区分,苹果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普通消费者用的,比如说大人小孩玩的iPhone。一类是给专业人员用的,比如说设计师用来做设计的Mac。

       在纵轴上, 乔布斯又写下了两个词:“台式”和“便携”。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维度来做区分,苹果的产品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比较大,适合在桌面上用,比如Mac的一体机。另一类则是可以揣在口袋里到处溜达,比如iPhone、iPad。采用两个坐标轴,或者两种分类维度,苹果的产品就被分为了4类:

    乔布斯宣布,苹果公司从此要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产品线,只围绕这4种分类,集中做出精品。从乔布斯去世到今天,苹果公司仍然坚持了乔布斯的这一产品分类法。尽管苹果公司又新推出的iWatch、Airpods等,也都可以归属到移动消费产品,而且是在原有的生态进化出来的。我翻看了一下苹果公司2020年第2季度的销售报告。iPhone的销售收入占了半壁江山。其次是Mac和iPad,这3者加起来,注意,仅仅就是这3者的总和,已经占据苹果销售总收入的一大半。

    回顾一下乔布斯的打法,其实精要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用户体验:个体崛起+感官荷尔蒙体验需求和当时的产品追求技术功能而疏于人机交互体验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关键分类维度。你会发现在乔布斯经典的四象限中,无论是专业维度还是便携维度,其实都是抓住了用户体验这个主要矛盾。四象限无非回答了两个看似简单,其实至关重要的分类维度——苹果的产品给谁用?他在什么场景里用?

    把这两个分类维度明晰了,苹果公司就能聚焦在有限的产品线上创造价值,打造最好的用户体验。最终iPhone,iPad等少数几个产品,成为现象级的畅销+长销品。就是这样一个化繁为简的分类法,推动苹果公司成功转型,一度问鼎全球公司市值第一。

04 系统思维冰山模型

     聊了作为各种思维方式基础的分类思维,我们再来看综合性的系统思维。早在上个世纪,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就发现,研究人的行为,研究社会、文化的变迁,不能只是简单地看零星、孤立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原因有如冰山潜藏在看不见的水面之下。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系统思维冰山模型”。公司的决策者、管理者对商业的认知不可能只停留在“冰山模型”的可见部分上。如果不能从低飞的燕群嗅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气息,要么错过扬帆远航的机会,要么缺少准备而被暴风雨打得船翻人散。

    拿起任何一本系统思维的著作,它都会告诉你系统的3个构成:要素、连接和系统的功能目的。日常的线性思维执着于有形有体,具体可感的要素,其实真正的颠覆性变化来源于连接的改变,继而推动系统的演化。当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其实本质是在做商业系统的跃迁。也就是说,数字化转型不是改变要素,而是改变要素的连接方式,继而改变整个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举个简单例子,北京的出租车市场,在过去20年里经历了很多变化。最早这些变化只是要素的变化。车从夏利换成了富康,又从富康换成了现代。价格从1.2元/公里,变成了1.6元/公里,继而变成了2.3元/公里。这种要素的变迁没有从实质性改变出租车这个系统,乘客打车难,司机找客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什么时候这个系统出现跃迁的呢?答案是打车软件的出现。因为有了打车软件,车与乘客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乘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打车软件呼叫周围几公里的车,而且可以高中低档,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一下子,过去以车为中心,乘客必须站到路边使劲挥手让司机看到自己,变成以乘客为中心,司机来抢单,司机的服务态度一下不一样了。

     地图导航让司机能更快地找到乘客,也方便乘客和司机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同时减少司机恶意绕路的可能。一下子,整个打车系统就变了。就如在打车软件这个案例里,他们没有造新车,没有修新路,但却让出租车、私家车和乘客的连接都发生了变化,打车系统由此跃迁。

    最近几年,网上盛传《教父》的一句名言:半秒钟看清事物本质和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命运注定不同。其实你仔细去查询,会发现《教父》的电影和原著里都没有这句话。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句话口口传诵,深入人心。因为,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声——学会学习,把握深层认知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作者:罗蓓》

 

        人生下半场,比拼这三样东西

    一年四季,分为春夏秋冬;人的一生,也分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但若是把人生看作是一场竞赛,那么它可以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有的人,上半场很风光,但是下半场很惨;有的人,上半场吃尽了人间疾苦,但是下半场很有福气。

    正如“苦难守恒定律”中所讲:“上半辈子享福了,下半辈子就有吃不完的苦;上半辈子吃苦受罪了,下半辈子就会苦尽甘来。”这正是与老子的思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一致的:物极必反,好事到头了就是坏事,坏事触底了就会变成好事。若是真英雄,不问出处!人生下半场(中老年时期),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是“看人只看后半截”!人生下半场,比拼的是这3样东西,可惜很多人弄反了。因为这三样东西最为重要,所以把握好了,便可幸福美满,安享晚年!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就好比是“1”,而财富、名声、地位等等这些身外之物都是“0”;如果身体这个“1”倒下了,后面有再多的“0”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下半场,唯有身体健康,才能不断去实现各种人生价值,以及给家人带来更多的物质保障和福气。

   东汉末年,三国归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司马懿懂得明哲保身,身体很健康,硬是把对手一个个都熬死了,自己便笑到最后。司马懿打仗不如诸葛亮,可惜诸葛亮积劳成疾,年仅51岁就病逝了;司马懿最怕曹操,但曹操去世后,司马懿还活了31年。就这样,司马懿健健康康地活着,一直把曹操的儿子曹丕、孙子曹叡都熬死了。直到曹操的玄孙曹芳这里,司马懿抓住机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趁着大将军曹爽陪曹芳离洛阳去高平陵祭陵之际,起兵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政权彻底落入司马氏手中,曹操祖孙三代人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也都成了司马懿家族的嫁衣。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在中国古代,他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高寿了。而且,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人均寿命才30岁左右。据说,司马懿经常练习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再加上平日里注重养生,所以才能长寿多福。

    就乱世而言,健康长寿很重要,其实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也是如此。比如说,有的功夫巨星因为年轻时候太拼命,伤到了身体,所以在人生下半场时,健康状态不好,显得苍老、憔悴,无法正常接戏。但是有的明星保养得很好,注意锻炼身体,因此越老越吃香,比如说甄子丹、张丰毅、吕良伟、史泰龙、施瓦辛格等等。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人生下半场,若是身体健康,也不会因为昂贵的医疗费而拖累家人,甚至还可以继续为家庭做贡献,积累更多家庭财富。所以说,人生下半场,能够健健康康地活着,不仅是对自己,而且对家人,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2、好心态;

   人生下半场,我们最大的敌人只剩自己。人这一生,前半程年少气盛,大多数人活得是心气,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后半程才发现:人活的是心态,是自己与自己较劲。俗话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所以人生下半场有个好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心态好的人,不会为了小事与人计较,也不会为了琐事与家人争吵。他们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格局和境界都拔得很高,最后多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人生下半场,要想健康,就要多养生,而养生的关键就是养心。所以说,养活了好的心态,可以延年益寿,福报多多。据统计,因为心态不好,导致生病或者被气死的人占有很多比例。因此,生气,焦虑,懊悔等不良情绪,才是我们人生下半场最大的敌人。人生下半场,你一生气你就输了;常保一颗好心态,才是真福气!正如《莫生气》中所说:“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生气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人生上半场,我们积极进取,发愤图强,是在不断做加法;但是下半场要多动脑子,学会做减法,多去省心、修心、养心。就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30岁是减法,40岁是困惑,不是不惑!我觉得现今这个时代40岁恐怕困惑是最多的。”人生下半场,人们的困惑往往是最多的,所以练就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谁要是能够把控住情绪,常怀好的心态,就能战胜人性中的弱点,继而做到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自胜者强”,然后在人生下半场去收获家庭和事业的双丰收。

3、好习惯;

    培根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好的习惯成就好的人生,坏的习惯造就坏的人生。

     比如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养成了自私自利、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就会因为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因为30岁的无奈,再导致了40岁的无为;因为40岁的无为,再奠定了50岁的失败;最后因为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碌碌无为!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你一无所有;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你一无所有;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你还是一无所有!相反,我们若是年轻时候养成了勤奋节俭等好的习惯,则会“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我们若年轻时候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则人品不会差,运气也不会差,正如曾国藩所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人生上半场,我们若是养成了健身运动的习惯;人生下半场便会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最终收获健康的身体、幸福、自豪感。都说是“知易行难”,但是万事开头难!我们一旦是养成了好的习惯,让一切都上了正常轨道,那么后面做起事情来,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而且感觉离不开,一天不坚持习惯就心里难受。

   人生下半场,比拼的就是上半场积累的好习惯!人到中年,我们的身体开始慢慢走下坡路,精力不如从前,但是好的习惯就像“惯性运动”一样,会在无形中推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已经克服了惰性,不再需要费劲动脑子,只需要简单维护,便可在日积月累中“由量变到质变”,最后水到渠成,好福气不请自来。所以说,人生下半场,我们若能养成了饮食清淡、读书学习、旅游健身等等好习惯,就是一步步使得自己身心健康,越来越优秀,最终收获许多福报。

结语:

    中老年时期,属于人生下半场,孔子在“君子三戒”中说道:“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壮年时戒争斗;老年时戒贪图。这番话也是告诉大家:人生下半场,要经常与自己的内心以及人性做斗争,不争、不贪,努力养成一颗平和的好心态。可是现如今,很多中老年人越来越浮躁,即便是进入了人生下半场,还没有真正想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总是喜欢攀比,炫富,贪婪。比如说,与人比工作、比工资、比房子、比车子、比老婆孩子、比孙子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也更容易折损人生福气。所以说,人生下半场,我们比拼的是这3样东西——健康、心态、习惯,可惜很多人弄反了。

    人生下半场,健康、心态、习惯这3样东西最为重要,我们若能把握好了,便可幸福美满,安享晚年。朋友们,您觉得呢?

       人生到了下半场,对手只剩下自己

头像

   人生的上半场,是为了战胜别人。人生的下半场,是为了战胜自己。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一路豪情万丈,光芒四射。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忽然开始变的孤独,周围的对手越来越少,慕然回首,竟然发现我们唯一的对手,竟是自己! 决定你人生下半场能否继续辉煌的,是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

 一》 战胜自己的傲慢 什么叫傲慢?

   当一个人无法掩盖自己愚蠢的时候,便是傲慢。 但凡稍有成绩的人,都会因此而变的傲慢,傲慢是人的基本属性。 傲慢也是人的七宗罪里之首。 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富有、聪明、漂亮而快乐。 而是因为自己以为比别人更富有、更聪明、更漂亮而快乐。 因此,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喜欢给自己制造优越感。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场景,很多人一张口就把自己摆上了一个优越的位置,滔滔不绝的讲很多他了不起之处,然后一边俯视你,一边给你讲大道理。 其实他们不是想“启示”你,而是在享受自己的优越感,这就是傲慢的基本表现。

      傲慢的人,才是最愚蠢的人。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给自于制造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一旦形成,人的死穴也形成了,它让你沉溺在别人的仰慕里,不可自拔。 别人只需要假装配合的恭维一下他们,就可以让他们继续沉溺自己的优越感里,永远无法清醒认识到现实。 他们只能看到了别人故作仰慕的笑容,却看不到别人藏在袖子里的刀。 因此,傲慢的人总是那么轻易的被别人利用和操控。 再看这样一幅画: 画中的猫把蛇尾当成鼠尾,毫不畏惧地用爪子抓着蛇的尾巴。 画的主题是:“你永远不知道跟你玩的是谁!” 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跟你玩的人究竟是谁,所以千万不要看不起和低估任何人。 你看到的可能是一点点,而别人其实早已看清你,只是考虑要不要伤害你! 所以,每个傲慢的人,要么被别人不战而胜,要么被人卒然一刀。 傲慢,常常让一个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人生的下半场,你必须战胜自己的傲慢。

   二》 战胜自己的偏见 

    绝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见里。 偏见的本质,是一个人对外界的认知层次太浅,所以就喜欢用标签识人。 比如只因为某个别人的行为,就对一个区域的人下结论,带帽子,贴标签。 再比如其它的种族歧视、职业歧视和性别歧视等等。 一提到卖保险的都是骗子大忽悠; 一听说某人是某省人(或外地人)马上就开始反感; 一听说某人是某星座的人,马上就说这人性格怎么怎么样...... 这种无端的揣测、过于主观的看法以及选择性接受,其实是无知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偏见,这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 心中充满偏见的人,永远无法看透事物的真相,无法看到人的真正面目,他们思想僵化,顽固不化,视野狭隘,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吃亏。

     人生的下半场,必须突破自己的偏见。 不要抱有成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我们就能根据各种细节去判断和认识各种真相。 人一旦放下成见,就可以对世事洞若观火,对人性明察秋毫,这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人生的下半场,你必须战胜自己的偏见。

    三》战胜自己的欲望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各种欲望,我们被欲望牵着走。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继续被欲望控制。 上半场,欲望是我们的主人;下半场,我们必须要做欲望的主人。 战胜自己的欲望,就是能将欲望控制住,可收可发,可隐可现,而不是欲望一旦燃起,就无法熄灭。 人生的下半场,如果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任由其扩张,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学会分享,是管理对物质欲望的很好办法,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我们绝不能再贪得无厌,不顾一切的往自己怀里捞。 学到的要教人,赚到的要分人,财散人聚,这样帮助你的人会越来越多,你无形当中捆绑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你就会越来越安全。 

    要学会知止。“知止”不是教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教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奋发有为的人生,理应进取有度,收放自如,能获得长久的富足和安乐。 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能战胜自己的欲望,就会坚不可摧。 比如作为一个男人,见色不起淫心,见财不起贪心,已经在无形中远离了很多灾难,还能收获更多的尊重和名声。 

    四》战胜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心魔。 拿破仑说过:“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远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脾气人人都有,拿的出来是本能,压得下去才是本领。 请记住一句话:“人在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几乎等于0,杀伤力接近100!” 一个成熟的人,遇到问题的第一想法不是去发火,而是为什么会这样?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或者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 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这里是否有我没想到的地方,或者我怎么才能让他意识到问题。 学会收敛自己激烈的情绪,是成熟的人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涵养。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必须打败这个心魔。就像控制自己的欲望一样,我们的言行不能再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来看一下“怒”字怎么写的?一个“奴”加一个“心”。 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就成了“心”的奴隶,就成了情绪的奴隶。 再看一下“恕”怎么写的?一个“如”加一个“心”。善于宽恕,才能心情如意。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 生活已经很难,为何我们还要互相为难? 人生的下半场,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有时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五》 战胜自己的格局 

    人生的上半场,无论你实现了多大的成就,如果你想在下半场继续有所突破,只有一个突破口,那就是提升自己的格局。 人生的上半场,我们往往都在既定的秩序里运转,我们形成了固定的思路和行为,这就是一个人的格局。 当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恰恰是这些成就限制了我们的思路和行为,从而限制了我们的格局。 比如做产品的人,往往只会思考怎么把产品做的更好;很少去考虑是不是可以做渠道;做渠道的人,往往也更善于优化渠道,很少去考虑是不是可以做平台。 从产品思维,到渠道思维,再到平台思维,这就是一个人格局的升级。 格局的升级,其实就是一个人整体层次的提升,因此它往往也是以上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效应。 当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的傲慢、偏见、欲望、情绪的时候,自然就会战胜自己的格局。 

      其实,人生就像是生活的囚徒,现实是巨大的枷锁,世界是巨大的牢笼。无论我们怎么挣脱,都是无处可逃的。 因此,人生的下半场,我们都在在为自由而战! 人生追求自由的唯一方式,就是把人生当成一场修行。 最好的修行方式是红尘炼心,最好的道场就是红尘俗世! 把你俗世里遇到的每一件俗事、每一个俗人,当成你修行的工具。 我们遇到的每一份痛苦,都是为了度我们的。 终于发现:自由不在外界,自由就在自己的内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