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原上的摩西》,迷雾剧的一次脑雾

 为什么73 2023-01-30 发布于北京

爱奇艺尝试多面向悬疑剧,图个什么?

文 | 石雨菡

    编辑 | 龚   正

爱奇艺迷雾剧场自《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两部封神之作后,续推的悬疑剧开始走人性挖掘与文艺属性结合之路。但相关作品表现,并未突破现有天花板。似乎多数观众仍偏爱一正一邪强对抗剧情。

不过爱奇艺看上去仍想把多元风格悬疑的路子继续走下去。节前播完的6集《平原上的摩西》主打的就是慢节奏、弱悬疑、电影化风格呈现。豆瓣评分达7.7分,口碑挺高,也成为首部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2015年设立)的华语作品,但破圈力相对逊色。

爱奇艺为何在多元悬疑之路上这样耿直呢?节前我们访问了《平原上的摩西》作者双雪涛、导演张大磊以及作为出品方的爱奇艺灿然工作室负责人齐康,听了听他们的创作思想。

#01

弱悬疑,新叙事方式挑观众

“你出现的时机对,我不嫌你糙,你也不要嫌我细,只要你不嫌我胡思乱想,我们就能一起过。”

剧集《平原上的摩西》的开篇,以傅东心(海清饰)与庄德增(董宝石饰)的相亲定终身切入。短短数句台词,却以一个长达五分钟的长镜头呈现。

慢而舒缓的观感呼之欲出,而这正是整部剧集的主基调。

有些观众因此诧异:这和爱奇艺迷雾剧场以前节奏紧凑的悬疑剧太不一样。

《平原上的摩西》改编自“东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双雪涛的同名小说,由张大磊执导,刁亦男监制,董子健、海清、邱天、董宝石担任主演。

图片 图 | 双雪涛

故事讲述了曾经的懵懂少年庄树(董子健饰),成为刑警后负责侦查7年前的旧案,并在查案过程中回望过往岁月,“告别童年”的故事。

原著作者双雪涛表示,《平原上的摩西》最初要写的就是一个和时间有关的故事,用时间为所有人物做注脚。

对许多东北出身的书迷来说,《平原上的摩西》里展现的地域风物,写的就是他们曾经的生活剪影,书迷对这部小说拥有极大的亲近感,也对剧集期待颇高。

目前,《平原上的摩西》已经收官,豆瓣开分7.8分,播完评分7.7分,口碑处于高位区间。但另一方面,评论人数不足3万。往褒义讲,剧集比较挑观众。往不足讲,似乎不够破圈。

爱奇艺其实有打造大热悬疑剧的成功经验。如《隐秘的角落》等,悬疑色彩浓烈,剧情紧扣人心,通过正邪强对抗,瞬间让观众上头上脑。

但《平原上的摩西》却将悬疑元素置后,线索藏得比较深,对人性刻画强于剧情对抗,这就抬高了观众的欣赏门槛。没有全情投入,部分观众看不下去。

那么《平原上的摩西》为什么要这样拍呢?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风格,来自于爱奇艺灿然工作室负责人齐康(出品方)与导演张大磊,对如何呈现《平原上的摩西》这一部小说所谓最珍贵的地方,有着比较共同的认知。

原著《平原上的摩西》,并没有呈现一个浓重的悬疑故事。在80、90年代东北社会变革的底色下,原著按照不同人物的第一视角展开叙述,展现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挣扎与困顿。

2018年冬天,齐康找到导演张大磊,双方对开发思路、剧本创作进行了初次接触。在基于对原著韵味的理解之上,双方迅速达成了理解和共识——《平原上的摩西》这本书不能按照奇情、奇迹、奇观这样传统、标准的悬疑剧范式进行改编。

“我们希望在片中将犯罪悬疑气息放置于故事后景,在前景去描摹时代洪流下的人物生活图景,这是这部小说的最宝贵之处。”齐康表示。

朱朝阳对家庭扭曲的反叛心理,廖穗芳对儿子畸形的爱,在爱奇艺迷雾剧场的不少作品中,“奇”成为了一种悬疑爽点。此次作为《平原上的摩西》的出品方,爱奇艺想从普通人的现实心理出发,把悬疑埋在人的故事中。

而作为将出品方想法付诸实施的导演,张大磊此前的作品似乎与爱奇艺的想法不谋而合。

张大磊对《平原上的摩西》是不陌生的。他在2017年阅读到原著时便被深深吸引,“忘不了里面的一些人,就是特别想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去了解一下。”

2016年,张大磊执导的长篇电影《八月》,曾获得第53届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该片以小孩为主人公,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西部小城的体制与家庭变迁。

这部电影采用了一种基于普通人的世界观、来透视整个时代与社会变革的创作思路。有观众评价该片是一首“80后献给自己童年回忆的散文诗”。

而爱奇艺要的就是这个味,从人物来叙时代的事。悬疑不要立于人物之上,而要隐于人物命运流转之间,以此来呈现命运的无常。

这种创作能力,既是张大磊的优势所在,也最终被其带到了剧集《平原上的摩西》中。

而这种创作思想,也最终形成了《平原上的摩西》一种弱悬疑、强人物叙事的作品风格。

作为出品方的爱奇艺,在尝试过各类悬疑风之后,求新求变仍是其追求目标。

#02

强电影风格,爱的人很爱

有了创作思路,如何丰富剧集的血肉,这考验导演的功底。

感兴趣的观众可以从叙事手法、镜头运用和剧集篇幅多个角度,来观察导演张大磊的叙事策略。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或可以用“反套路”这个粗旷的词汇,来概括下张大磊的创作技法。

在叙事手法上,一般悬疑剧中,作为体现核心矛盾冲突的“钩子”,承担着营造悬念、引起观众兴趣等多重作用。

而《平原上的摩西》采用反叙事法,即撇开“事”这一叙事轴心,而是按照整个故事的时间点来一步一步推进剧情,着重刻画的不是人物间的矛盾关系,而是不同角色的经历与情绪,让悬疑自然出现在了每个人物的生命之中。

这一弱悬疑的处理,就让《平原上的摩西》与过往激烈的悬疑剧显示出了不同的气质,呈现出一种“和谐却冷冽的悬疑”。这不仅忠于原著气质,也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新鲜感。

图片 图 | 董子健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物命运的叙事上,张大磊注重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流逝,来形成一种历史对人物命运的见证感,这也符合原著中跨越数十年的时间周期。

时间感塑造上,譬如傅东心与庄德增从相亲直接跨越到结婚,转眼间就到了他们的儿子庄树上小学。这三个时间段紧密相连,没有字幕提示,没有情节过渡,依托剧情氛围呈现一种自然的时间流逝感。

空间感塑造上,跟随庄树上小学、初中再到高中考上警校,庄树一家的生活也从平房、单元楼变成了高档小区。这背后隐含的是庄树父亲庄德增在90年代体制改革后,抓住时代的变化下海经商的发家史。也与主角李斐的穷困黯然的命运形成对比。

这一系列处理,都是为了形塑流转的时代,让观众不自觉带入从而产生对人物命运的见证感而设。

在镜头运用上,该剧没有采用常规的多角度切镜,全篇以长镜头构成。然后再根据剧情、人物情绪等或采用固定机位,或跟随角色而动,形成一种偏电影、文艺风格的表达。

与多角度切镜相比,长镜头更考验导演对于画面构图、情绪等要素的把控力,也考验导演在有限的场景中传达高密度信息量的功底。

这方面是张大磊的擅长之处。在一些影迷的讨论中,很多人对剧集细节处导演的用心津津乐道,非常愿意去吟味导演在细节处埋藏的信息密语。

譬如警察蒋不凡在追踪“出租车司机被杀案”的凶手时,与同事侦查多天未果。在他牺牲前的那一晚,蒋不凡想与手下赵小东一起继续蹲点,但赵小东却穿了一条毛裤下楼。

在一段远景长镜头中,两人相顾无言。一条毛裤配无声,留够了白,却将各自的想法,展露到无遗。

图片 图 | 张大磊

在剧集体量上,《平原上的摩西》没有延续迷雾剧场12集的传统,而是采用6集篇幅、单集70分钟的迷你剧形式。每一集都像一部单元电影,最终整合成一部400多分钟超长篇。

导演的种种设计,塑造了《平原上的摩西》这部剧的独特风格。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爱的人会非常爱,而耐不住长镜头、慢剧情的人,就会中途跑掉。

比如有观众就认为,该剧节奏过于缓慢,叙事碎片化,让人抓不住悬疑的头绪;也有观众觉得,导演张大磊对于视听语言的把控可谓“天赋型选手”,浓厚的电影质感丰富了国剧形态,需要细心品味。

作为《平原上的摩西》制片人,齐康思考自然积极一些,他要的目标十分明确。

他认为这样有些文艺且强电影感的作品对于观众而言,在陌生中透着新鲜。而电影与剧集的结合,有助于拓宽剧集形态的维度,也有助于增加更多剧集创作的可能性。

而双雪涛对剧集《平原上的摩西》感受则有两点,一是感动,二是开心。

感动的是,尽管故事发生地从东北迁到了呼和浩特,但导演对场景、细节等呈现唤起了他的乡愁,呈现了一段共同的时代记忆;开心的是,剧集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仅丰富了原著的现实细节,也成功塑造人物的精神世界。

#03

迷雾剧场仍在生长

自2020年起,爱奇艺的迷雾剧场已经步入第三年。“悬疑”的剧场品牌逐渐深入人心,但爱奇艺仍然在“悬疑”这个关键词上,不断迸发新的表达。

不论点击率结局好坏,内容创作者不断求新求变的姿态令人尊敬。

只是在外界看来,可能有人直言,“你就复制成功套路就好了啊”。但似乎爱奇艺更惧怕的是,内容创作变得停滞不前。

站在创作者的既往作品来看,此次,《平原上的摩西》之于迷雾剧场的创新有两点。

首先,《平原上的摩西》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常规的冒险,电影的视听语言与剧集运营相结合,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是对于泛类型悬疑剧的一种探索,也是拓展受众类型的一次尝试。

其次,《平原上的摩西》为迷雾剧场或国剧市场带来了新的审美可能性。

基于电影质感的表达,《平原上的摩西》具备很强的离场感,六集分播也留给观众更多思索的空间,利于观众与内容表达达成更深一度的共鸣。

图片 图 | 《平原上的摩西》

剧集叙事上,《平原上的摩西》这种探索目前已经先行获得了国际奖项的认可。

1月16日,第7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公布入围名单,《平原上的摩西》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成为该单元创立九年来首部入围的华语作品,也是今年唯一入围该单元的华语作品。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兼专业内容业务群(PCG)总裁王晓晖表示:“首部华语剧集能够入围角逐三大电影节大奖,书写了历史,这是国际舞台对当代中国剧集实力的认可。”

当然如果从观众来看,它满足了部分观众精品化的观影需求,但在兼顾大众口味上,还有距离。爱奇艺迷雾剧场到底要什么,需要爱奇艺自己想清楚,做决断。

这些年来,迷雾剧场一直在探索悬疑的多维度、多元化展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爱奇艺的悬疑剧已经有了多元题材矩阵。

比如就有爱情悬疑《十日游戏》、家庭悬疑《隐秘的角落》、社会派推理悬疑《沉默的真相》、科技悬疑《致命愿望》、第三视角下的新维度家庭悬疑《回来的女儿》。

爱奇艺借《平原上的摩西》探索悬疑题材的边界的动机不难想象——让迷雾剧场不断有新灵感输入,保有持续更新剧迷心智创作竞争力。

其次,迷雾剧场的排播方式也不断变化,这关系着剧场的品牌与商业化运营。

譬如“剧集规模化释放”下的季度播出式,让剧集通过周期性播出,将剧场影响力深度触达悬疑剧爱好者。

而刚播出不久的《回来的女儿》,爱奇艺首次采用会员纯享的排播方式,此举被认为旨在释放迷雾厂牌的商业化潜力。

内容创作和工业品批量制造不一样。从爱奇艺近来试验的一系列迷雾悬疑剧中可以看到,单个剧集反响波动几乎是必然的,但不能因此停滞不前。

精品内容的开拓需要实验与创新,敢于试错,这是迷雾剧场能否保持长青的关键。

从这个维度上看,《平原上的摩西》虽然没有实现强力破圈,但也算一次难能可贵的创新,它立了新风格,赚了高口碑,入围了国际奖,最重要的是在核心书迷观众之外,也找到了不少认可爱奇艺求变创新的观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