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蘇軾《喜雨亭記》

 元亨技术 2023-01-30 发布于贵州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志1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2;汉武得鼎,以名其年3;叔孙胜狄,以名其子4。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5之明年6,始治7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8于岐山之阳,其占9为有年10。既而弥11月不雨12,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13乃雨,甲子14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15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16庆于庭,商贾17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18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19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20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21。”“无麦无禾,岁且荐饥22,狱讼繁兴,而盗贼滋23炽24。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25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26民,始旱而赐27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28;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29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30,归之造物31。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32,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

志:记。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周成王得一种“异禾”,转送周公,周公遂作《嘉禾》一篇。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汉武帝元狩七年(前116),得一宝鼎,于是改年号为元鼎元年。《通鉴考异》认为得宝鼎应在元鼎四年,元鼎年号是后来追改的。

叔孙胜敌,以名其子:鲁文公派叔孙得臣抵抗北狄入侵,取胜并俘获北狄国君侨如。叔孙得臣遂更其子名为“侨如”。

扶风:凤翔府。

明年:第二年。

治:修建。

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

占:占卜。

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弥:整、满。

雨,下雨。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

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

相与:汇聚。

贾:指坐商。

忭:欢乐、喜悦。

适:恰巧。

属:同“嘱”,意为劝酒。

禾:谷子,即小米。

荐饥:古人说:“连岁不熟曰荐”,因此“荐饥”意应为:连续饥荒。

滋:增多。

炽:旺盛。

优游:安闲舒适、无忧无虑的神态。

斯:这些。

赐:给予。

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

伊:语助词,无意.

不:通“否”,意为不然。

造物:造物主(即上帝)或指上天。

冥冥:高远渺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