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的书法老师,开启“以胖为美”书法先河,苏轼、黄庭坚都推崇他,可惜现在少有人知道!

 墨品书法网 2023-01-30 发布于北京

我们都知道唐代是崇尚“以胖为美”的,我们看到的陶俑、壁画等等艺术风格都偏于丰腴。与之相反的是,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唐朝书法以王羲之为宗,书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旧是清丽为美。

改变这一状况的人就是徐浩。徐浩(703—782年)字季海,曾在官府“集贤院”中供职二十余年,是文化精英中的精英。

徐浩对唐代书法的影响是开创性的,说是顶起了半壁江山也不为过,只是现在被颜真卿的盛名掩盖了,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其实他才是颜真卿的书法师父。

徐浩的书法最初也是以“二王”为宗,此后受到个人家学的影响,他将行书、隶书笔意融入到楷书当中,形成了圆劲肥厚的“徐浩体”。

这种顺应整体时代风尚的书法一时之间蔚然成风,满朝文武“皆以为绝伦”,这种书风当然也影响到了颜真卿。

徐浩年长颜真卿六岁,两人同朝为官。颜真卿宽博雄浑的书风的形成,就是受到了徐浩的影响。

后来人们都以为唐代楷书的宽博丰腴的书风,是从颜真卿开始的,其实不然。颜真卿的书法在宋代受到苏轼、黄庭坚等人的推崇,对苏黄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他们的源头都是徐浩。

徐浩传世的书法并不多,其中的代表作要数这件楷书《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作于徐浩去世的前一年,是为了纪念印度高僧不空和尚所作。这个时期徐浩的丰腴版楷书已经完全成熟。

此作结字偏于宽博,点画厚重沉稳,行笔犹如“绵里裹铁”,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劲力。

稳健的结体,雄浑厚重的用笔,其笔墨间无意识传达的遒劲和洞达,营造了这件楷书的端庄典雅的气象,此作绝对是“人书俱老”的唐楷佳作。

《不空和尚碑》当中有唐楷的精细和严谨,也有庄严典雅的盛唐气象,这种书风,放在今天也是极其小众的,学这种书法不容易流俗,对于奠定我们的书法基础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将这件作品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与原作别无二致,您感兴趣可以点击文章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