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新石器时代玉器(二)

 积祥轩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古玉学习交流微信:GUYULINXUN

新石器时代玉器分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上篇讲到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创期,本篇则详细讲解新石器时代玉器成长期中各个玉文化玉器的主要器形。

新石器时代玉器成长期:北方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南方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凌家滩遗址、石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器,时间距今约6000年至5000年。

此期玉器装饰品特别兴盛,礼仪器出现。玉器数量极大,大型圆雕礼仪器(如红山文化玉龙、玉猪龙)出现。玉器工艺日渐完美。此期代表作品: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及南方各考古学文化的各式玉璜。

红山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主要文化遗址距今约5500年。

“中华第一玉龙”

玉龙  红山文化  高26、髭长21、颈部孔径0.3-0.9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墨绿色。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噘,嘴紧闭,鼻端截平,呈椭圆形,有对称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梭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髭,尾端呈圆尖状。器体中部略偏上有一钻孔。
红山文化玉器

种类:

生产工具有斧,刀;装饰品有壁、双联壁、三联壁、环、方缘圆孔佩、箍、镯、勾云形佩、龟壳饰、玉鳖、玉鱼、双龙首璜、兽面(猪面)佩、马蹄形箍、猪首形佩、丫形佩、双猪首三孔器、鸮形佩、蝉形佩、长齿兽面形佩等;礼仪器有玉龙、玉猪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特殊之一。虽时有穿孔,但不会用于服饰佩戴,可能是挂在室内,用以祭祀的礼仪器。

玉猪龙  红山文化  高7.1、宽5.9、中心孔径1.6-1.9、颈部孔径0.2-0.6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下洼镇河西出土,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黄绿色,有红褐色斑沁。头部较大,体卷曲如环,首尾相距较近。双耳硕大,呈圆弧状竖起,双目略凸,呈菱形,头尾缺口处留有明显的切割圆孔。通体抛光。

器物造型:

几何型与动物型构成红山文化玉器的主体。几何型分圆曲型(如壁、环、镯、马蹄形箍等)和直方型(如斧、刀等)。动物型如上述。

玉鸮造型特点:头上有一对小毛耳,作展翅飞翔状。

玉鸮  红山文化  高4.4、宽4.6、厚1.7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黄绿色。头顶齐平,有外凸双耳,双眼用复线刻出,三角形长喙下凸,双爪作攀附状。背面有两组交叉洞孔。通体抛光。

勾云形佩是红山文化玉器中颇具特色的品类。其造型特征在良渚文化、商代玉器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勾云形佩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由单一勾形与“柄形”相组合。造型特点为直柄状。

玉钩形器  红山文化  长6.79、宽2.4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绿色。器体呈长条形,前端略弯,作尖钩状,近后端琢出两道平行的凸脊,后端两面对称减薄,偏中钻一小圆孔。通体抛光。

第二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勾形相结合。造型特点为随形(无规则形)。

勾云形玉器  红山文化  长12、宽4.5、孔径0.3-0.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出土,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灰黄色,夹杂有红褐色沁斑。器体扁薄,呈长条形,上侧平直,左、右两侧圆弧外鼓;下侧中段呈四连弧状,两侧及中部共有五个尖状小凸,匀称分布。靠近上侧边缘中部有一个圆形钻孔。

第三类:由数个勾形并联组合,左右勾形数量多为对称,器形中部有弯曲形镂空,与勾云形整体结构相谐。

勾云形玉器  红山文化  长18.2、宽10.58、厚0.64-0.7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浅黄绿色。器体扁薄,呈长方形,中心部位镂空,作一勾云状卷角。外围琢磨出相应走向的浅凹槽纹络,两侧各外伸一对勾角,主体部分上、下侧各外伸三个小凸,靠近上侧边缘中部有两个圆形钻孔。

兽面形佩形象神奇,造型对称,神态生动惊人,尤以长齿为最大的特征。长齿以每二齿并拢为一组,且齿数为奇数。

兽面形佩  红山文化  长28.6、宽9.5、最厚0.6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7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绿色,夹杂浅黄色瑕斑。器体呈圆角长方形,上、下两侧长边平直,左、右两侧略弧。中部偏上有三个圆形小孔,呈三角形排列,下面两小孔的斜上方各有一道较窄的弧形镂空。左、右两侧中部各伸出一对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明显内收,中部外伸五个规整的长方形小凸,小凸下缘正中均有一个倒 “V”形缺刻。两面均有与形制相应的浅凹槽纹络。

兽面形玉器  红山文化  高10.2、最阔14.7、厚0.4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色,体扁平光洁。双面雕琢兽首形象,双耳呈圆尖状,朝斜上方竖起,镂雕圆目及鼻孔,阴线刻出耳、眉际、鼻、嘴部轮廓。吻部宽大,嘴下颌窄尖,上有对钻二小孔。

玉龟  红山文化  高2.7、背长5.3、宽4.1、腹甲残长4.5、宽3.8、圆凹直径2.3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色,有黄色瑕斑。平面近椭圆形,龟背隆起,上琢三道竖脊凸线,中脊高于两侧脊,阴线勾勒出规整的龟背纹。龟的头尾作收缩体内状,俯视仅见龟背,不见头尾。腹甲稍残,中心有一圆凹窝,在凹窝壁上琢一对穿孔。腹部周边刻划数道放射状短线,龟背与腹之间切割楔形槽。

玉凤  红山文化  长19.5、高12.5、厚1.2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青色,局部夹杂灰白色沁与瑕。扁薄片状,正面雕琢凤体,背面光平。凤呈卧姿,曲颈回首,高冠,圆睛,疣鼻,扁喙带钩,背羽上扬,尾羽下垂,凤爪隐露,背面有四组横穿洞孔。

玉人  红山文化  高18.5、体宽4.5、厚2.4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后背有红褐色沁斑。整体圆雕,形体圆厚。玉人立姿,硕头,宽颈,斜肩,细腰,阔臀,双腿并立,踮足。前额有发髻,面部圆润,双颊丰满,五官清晰,双臂曲肘扶于胸前,十指张开,雕刻线条宽短而概略。背脊隆起,颈的左、右两侧及颈后钻三小孔呈三通状。

双龙首玉璜  红山文化  长4.1厘米。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遗址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白色,微透光。器体弯弧,横截面呈扁圆状,两端雕琢形制相同的龙首造型。菱形目,长吻上扬,口微启,体中部正面凹凸起伏,背面光素,中间钻一洞孔。

双猪首三环形玉器  红山文化  长9.2、高2.8、圆孔直径1.9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出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青白色,间有黑褐色沁斑。器体呈长状,上宽而下窄,顶部呈三联弧状,底部平直,两端各圆雕一猪首,额顶隆起,双耳呈圆弧状,吻部前噘。中部并排钻有三个较大的圆孔,底边有四个与三圆孔相通的小圆孔。

双人首三环形玉器  红山文化  长6.8、最宽3.1、厚0.6、大孔径1.5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17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色。器体呈长条形,顶部呈三联弧状,底部平直,中部并排钻有三个较大的圆孔,靠近底侧边缘钻有三个小圆孔,大、小孔之间凸起一条横向棱带,其上刻划一排平行短斜线纹。两端各雕琢一人首,造型相近,额顶隆起,额上佩戴高冠,双目和鼻头均呈圆形,鼻头明显外凸,下颌呈尖弧状,唇微启。

玉箍形器  红山文化  高18.6、斜口长径10.7、平口长径7.4、壁厚0.3-0.7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碧绿色。器体呈扁圆筒状,上粗下细。上端作斜口,腹壁外敞,开口缘部较薄,有明显使用痕和纵向环磨痕;下端作平口,近底部长径两侧各有一对钻小孔。

红山文化墓葬的男性墓葬中,发现尸骨只戴一支玉镯。如下图牛河梁第五地点1号冢中信大墓,玉镯在尸骨的左腕处;第二地点1号冢21号墓,玉镯在尸骨的右腕处。而女性墓所见玉镯是左右腕上各有一支。如第二地点1号冢14号墓等。这样佩戴的方式,几成规律。

玉镯  红山文化  高4.2、直径7.5、孔径6.4、最厚1.1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冢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绿色。形似鼓。器体呈圆筒状,内壁平直,外壁外鼓,中部最厚至两端渐薄,上、下端口部均呈圆形。通体抛光。

玉镯  红山文化  直径6.8、孔径5.75、厚0.45厘米。辽宁牛省朝阳市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14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局部有瑕和土锈蚀痕。器体呈圆形,外缘圆钝,横截面呈三角形。

玉镯  红山文化  直径7.3、孔径5.75 -5.9、厚5.5厘米。辽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14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局部有瑕和土蚀痕。器体略呈圆形,有两处裂痕,外缘圆钝,截面呈三角形。

玉璧  红山文化  直径12、孔径3.9、厚0.6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碧绿色。器体外缘呈方圆形,内孔呈圆形,两面中部略鼓,边缘渐薄似刃,靠近上侧边缘中部对穿三个小孔。边缘部有一残缺。通体抛光。

曲面玉牌饰  红山文化  长8、宽6.2、厚0.3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三地点9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器体正面弧曲,其上分布有四道规整的瓦沟纹。上半部呈长方形,两侧面靠近底边各有二、三个钻孔;下半部呈半圆形,靠近外缘偏中部有一个钻孔。

玉管珠  红山文化  高2.6、直径2.9、孔径1.1-1.6厘米。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三地点7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黄色。器体呈亚腰柱状,两端面光平,近椭圆形,中部有一道自两面对钻而成的长孔。

方形玉器  红山文化  外缘边长9.4-9.9、内缘直径3.8-4.1、孔径0.3-0.5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草帽山遗址出土,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白色。外缘近似方形,内缘呈圆形,两面光平,靠近一侧边缘正中钻一小孔。通体抛光。

三联玉璧  红山文化  长11.9、宽3.8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绿色。器体扁薄,呈长条形。一侧齐平,另一侧呈连弧状,中部有三个并列的圆孔,相邻两孔间有一道阴刻线纹,靠近直沿一侧钻有两个圆形小孔。通体抛光。

玉斧  红山文化  长19、宽7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北泡子沿遗址出土,现藏于敖汉旗博物馆。黄绿色,夹杂有褐色沁斑。器体呈长条形,顶部略窄,平直,刃部稍宽,呈外凸弧形,两侧斜直。通体抛光。

玉锛  红山文化  长6.8、宽2.4-3.9厘米。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出土,现藏于林西县博物馆。黄绿色,夹杂有红褐色沁斑。器体略呈长方形,顶部及两侧较直,两面光平,单面刃,平直。

玉珠  红山文化  最大直径1.89、最小直径1.27厘米。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现藏于巴林右旗博物馆。4件。黄绿色。器体呈圆球形或半球形,底侧有一组横穿洞孔。通体抛光。
红山文化玉器特征:
品种齐备,数量客观。红山文化玉器之所以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北方玉文化的代表,原因之一是它已琢制生产工具、装饰品和礼仪器三种器物,且数量、规模较大。据统计,考古发掘及海内外传世品可达数百件。

另:红山玉器的种类及数量虽多,但很多器物都有一定的造型或纹饰的规律性。如玉猪龙、勾云形佩、玉鸟、玉鸮等,这也是我们在鉴别红山文化玉器中所着重需要学习、掌握的。

文中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文字参考来源《古代玉器通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