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243:孙权的用人与封赏之道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学习内容:

【原文】

初,偏将军吴郡全琮上疏陈关羽可取之计,权恐事泄,寝而不答;
及已禽羽,权置酒公安,顾谓琮曰:“君前陈此,孤虽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于是封琮阳华亭侯。
权复以刘璋为益州牧,驻秭归,未几,璋卒。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
时有加针,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三百家。
权后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寡俦。
子敬因公瑾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张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
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矣。”
孙权与于禁乘马并行,虞翻呵禁曰:“汝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抗鞭欲击禁,权呵止之。

【原文华译】
当初,偏将军、吴郡人全琮上书陈述关羽可取之计,孙权担心事情泄露,没有回答。
等到擒获关羽,孙权在公安设宴庆祝,转头对全琮说:“你之前向我陈述过这计策,我虽然当时没有回答,而今天的胜利,也是你的功劳!”
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孙权又任命刘璋为益州牧,驻地在秭归。没多久,刘璋去世。
吕蒙还没来得及受封,旧病复发。孙权把他接到自己行馆旁边,想尽一切办法医治照护。
吕蒙时常要针灸医治,孙权为之忧戚。一天几次想去看看他怎么样,又怕打搅他,就在墙壁上穿个孔偷看。看见他稍微能吃点东西,就喜滋滋地看着左右,不然的话,就叹息不止,夜不能寐。
稍后,吕蒙病情稍轻,孙权为之下令赦免罪犯庆祝,群臣毕贺。但是,吕蒙还是病逝了,得年四十二岁。孙权哀痛不已,为他设置三百户人家负责守墓。
孙权与陆逊讨论周瑜、鲁肃及吕蒙说:
“公瑾(周瑜)雄烈,胆略过人,于是能击破曹操,开拓荆州,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
子敬(鲁肃)由公瑾推荐给我,第一次和他谈话,他就谈到帝王大业,这是一大快事。
后来曹操收服了刘琮,放言要率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我与诸将会议,个个都不敢先发言,而张昭、秦松则说应该遣使迎降,只有子敬说不可!让我急呼公瑾,将大任交给他,逆击曹操,这是第二大快事。
后来虽然他劝我借地给刘备,这是他的短处,但不足以损伤他之前的两大长处。周公对人不求全责备,我也只记鲁肃的长处,不计较他的短处,我拿他和邓禹相比。(邓禹建策以开光武中兴之业,但是邓禹未能平定赤眉,都是打败仗,最后是冯异给他收拾烂摊子。)
子明(吕蒙)少年时,我就认为他做事不避艰难,果敢有胆,等他成年之后,学问越来越开阔,谋略非同寻常,仅次于周瑜,只是没有周瑜那样的雄姿英发、谈笑风生罢了。图取关羽,子明超过子敬。
子敬曾经写信回复我说:'帝王之起,总有人在前面替他驱除,关羽不足为忌。’这是子敬他自己办不到,对外说大话而已,我也原谅他,不予苛责。但是子敬作军屯营,一向令行禁止,部界之内,没有一个人不尽忠职守,做到了路不拾遗。他治理军民之法,也是尽善尽美了。”
孙权与于禁并马而行,虞翻呵斥于禁说:“你一个降将,还敢与主公并肩骑马吗?”拿起鞭子就要打于禁。孙权将他喝止。


【学以致用】
01,真正的高手,他们在某些层面上的思考与手段是一致的
孙权封赏全琮的行为与理念,和曹操一样
并且,这是在庆祝宴上说的,当着其他人的面说
“你之前向我陈述过这计策,我虽然当时没有回答,而今天的胜利,也是你的功劳!”
你们的计策好与不好,用与不用,你们只管说,当公司一旦采纳并且有用的时候,自然会给到相应的报酬, 有好想法,好点子,只管上
想要用别人的智慧,那就得有个“通道”,或者“勾子”,使得大家愿意说出来
“三湾改编”这段历史,给我的一个最大启发就是,好点子,好方案也许就在底层,在内部,也可能已经出现了,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能不能找的到

02,用人的关键
《道德经》里面讲了两个“体”,一个是“本体”,一个是“用体”
这也是万事万物的规律
用人也是一样的,本体是什么元素,是不是自私,人品道德如何,等等放在第二位, 他的能力是什么?能解决什么事?哪个位置只有他的能力才做得到?这是用体
用人,只用优点,对于缺点心里清楚但不要用就是了
有缺点的人才,比没有缺点的庸才强100倍不止
孙权用鲁肃,只记优点,不记缺点

03,学一点,悟一点,用一点,将一日千里
这里说的是吕蒙这样的人
有的人虽然没有知识(指的是没有上过什么学),但不代表没有文化
有个词语叫“高级扫盲”
这是我在《父母爱情》里面看到的词语,开篇女主人公不愿意与男主人交往,嫌弃对方没什么“文化”,还在高级炮校“扫盲”
这个时候女主人的哥哥说了句有意思的话,大致意思就是说,
对方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别人能打胜仗,没有什么文化(没上过学),不代表别人没有智慧,别人现在在高级学校进修,就算扫盲也是高级扫盲,如果这样的人再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将会是怎样?
我始终认为创业者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因为他们能够“从无到有”, 虽然他们听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很想睡觉,但是,一旦听懂里面的逻辑,通了某一个点,很快一转身,就能够化为己用,后面就能够举一反三,反十,厉害的很
我认为这样的人是真心厉害。
吕蒙或许就是这样的人(第234篇笔记,有引用关于孙权让吕蒙学习的原文)
《资治通鉴》23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作为领导值得深思
听说关羽也是爱读书的,三国演义里面,有秉烛夜读《春秋》的画面
那么,从这两个人读书这件事上,我们能启发些什么呢?
看书不在“形”,而在“神”
在形,只是假读书,只是把脑袋变成一个“移动书库”,真遇到实际问题又很难解决掉。


合伙创业,股权如何分配,

才可以既能平衡股东之间的利益,又能保障创业者的控制权,

这是初创者们需要补上的一堂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