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6年11月11日还有不足24小时!你的购物车都准备好了吗?双11年年有,今年特别长!早在数天前,2016疯狂购物节的战役就已提前打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11战场更为热闹,天猫、京东、苏宁、国美、凡客、当当、唯品会等各大电商巨头纷纷摩拳擦掌,养精蓄锐,紧张备战。以天猫和京东为代表,巨头们此次不约而同地将双11促销周期延长,最长达到24天,并推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新玩法,一时间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市场上又呈现出硝烟弥漫、战火连连的盛况。平台助阵,商家吆喝,买家振奋,去年双11阿里巴巴912亿的交易额持续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而今年这个数字更是有望突破1000亿元。电商似乎正在迎接下一个历史性大繁荣!但是,繁华的表象之下,真相如何?经过这些年的疯狂发展,与线下实体店相比,电商的优势还将维持多久?前段时间,一篇标题为《电商大逃亡,实体店即将崛起!》的文章在各大平台流转,也在朋友圈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文中指出,电商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很多年,现在的电商成本之高已不低于实体店: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外加上税务,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电商运营成本增加在业内已成不争的事实。业界普遍认为,在PC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革了实体店的命,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们却又被沦为了传统企业,而电商的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业界公认的观点是,电商平台存在的本质是降低商家的总成本,如果由于各种附加成本导致所有商家的总成本都变得非常高,那么这个电商平台也就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过去几年,电商靠着“成本搅局者(轻资产)”的身份,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吹起了一阵狂风,吸引了大批经营者趋之若鹜,但也酿造了很多泡沫。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竞争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潮水退去,剩下大批人“裸奔”。在这种形势下,外表光鲜的双11对于商家的吸引力自然降低。单个的商家受平台摆布,你想参与也好,不想参与也好,都得参与。不仅要参与,还得拿出诚意。什么诚意呢?降价吸引消费者。历年双11,出了大批货但并没赚到钱的商家不在少数。想要扩大宣传,想上天猫首页,还得贡献大额广告费,这是一般商家所负荷不起的。也有商家表示,自己作为淘宝掌柜,参与过无数次大促销,有连续1个月的,有7天的,有24小时的,有3小时的,时间越短的促销效果越给力,24天不如7天,7天不如24小时。按照以往电商崛起的路数来看,传统生意和电商在竞争上的最大硬伤就是价格,电商价格比实体店价格低,这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点之一。因为传统商业是五维的,从企业、到总代理、到分区代理、到分销商、到终端网点,当中每一层都要赚钱,可谓层层盘剥。而电商直接和企业对接,去掉了中间商的利润支出,理论上价格自然会比实体店更低。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可以说,实体经济不是被电商打败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价格问题不解决,线上线下不同价,实体商家就会被自己打败。理论上确实如此,但是实际上呢?正如上文所析,随着行业竞争的快速加剧,电商经营的各种成本迅速叠加,电商原有的价格优势如今正不断被削弱,并且按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将来电商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甚至很多会超过线下!更让人感到惊慌的是,原来的实体店产品价格可能只是反映成本费用、人员费用以及竞争,并且大部分是可测算的,如果增加1%的费用,效果基本是可视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多,各种投入很可能会成为无底洞:平台及数据难以掌握在自己手里,渠道成员也在这时失去了稳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势必会变成成本叠加到产品价格上,这样,电商产品价格自然会越来越高。一旦如此,网上产品的性价比将不复往日,产品的“转化率”和销售就随之堪忧了。当然,随着移动互联的变革日渐成熟,一些费用可能也会趋向平衡,当企业的前置资本逐渐完成,将来的电商运营也将逐渐趋向价格理性。但毫无疑问的是,价格不会再回到最早的电商时代,电商一度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人的讨好程度决定了万物存在的价值,商品亦是如此,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注。有分析指出,如今的商业本质正在从“买卖关系”过渡到“服务关系”。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喜的变化,正是这种商业本质的变化,让实体店有了复苏的机会。这里就要说到电商和实体店相比,除了价格以外的另一个核心优势:方便!也就是足不出户、尽享万物。的确,在时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节省时间的有效方式,在此大环境下,网购应运而生,这是时代选择的产物。但是任何一种方式都不会一成不变,当下中国的消费模式已经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原因就是:新的消费力量已经崛起——80、90后消费群。未来,商业争夺的是80、90后消费群,这群人生下来就不缺物质、不缺产品,他们所注重的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在消费时所能体验的的“关怀”。这种“关怀”在电脑或手机面前远不能得到满足,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与触觉才能体现。而这恰恰就是实体店最大的逆转机会!依靠“关怀”体验成功运作、逆转的实体店案例不胜枚举。星巴克曾经一度被COSTA和一打主题咖啡馆逆袭过,但经过设计全面变革,更情怀式更体验的主题店模式推出之后,再次占据了市场。就在去年,亚马逊开出了首家实体店,这是20年来的首次,也是未来人气电商的大势所趋。日本也曾有过实体店衰退期,但经过几年的调整后重新稳定崛起,当下的中国正如同当年的日本。可以说,过去电商是用价格逆袭实体店,现在,实体店需要用服务扳回一局!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零售业已从一个交易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关系的时代,商家可以在实体店大动手脚,从而营造出一种绝佳的消费场景,但是电商很难做到,它们必须寻求突破!这一趋势,阿里巴巴等本土电商巨头也早有共识。在前不久召开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指出,纯电商时代过去了,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未来线上线下必须结合。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也透露,今年双11与往年相比,在全渠道融合上更进一步——线上线上打通的店铺将超过100万家,近10万家门店实现全面数字化。所以,现在还在抱怨电商的低价格、快物流抢了自己的实体店生意,导致自己的门店一片冷清的商家们,该是思考如何提高服务和体验、用关怀留住顾客的时候了!有人说,电商与实体店之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想当年在电商脚下有多少实体店的“亡魂”,仅存下来的实体店也终日惶恐不安。然而市场是多变的,各种逆转随时都会发生。8年前,阿里将“光棍节”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日,8年后,这个一年一度的“买买买盛宴”又将从消费狂欢日变成疯狂购物季。下一个8年,中国消费将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转载请获授权。
你只需动动手☟☟☟关注“赢销力”公众号,就可以免费跟王冠群老师学习营销和管理! 统筹:韩啸|视觉:陈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