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份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这个概念。 而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许多人会说到电商、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而事实上绝非仅此而已。举个例子,你在手机网页里浏览过什么、看了什么,其他平台就会给你推送相关的信息,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人都已经不陌生,这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可以精准掌握消费者信息及需求,并精准的把产品推送给消费者。简言之,新零售是基于消费升级为大背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带来的新技术,从而打通线上线下、高效物流,实现了整个零售业产业链的创新运转。目前中国零售创新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在零售形式及技术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社交社群零售模式的创新方面都已经有非常大的突破。而快消品行业属于传统制造及销售行业,在新时代大环境下,是固守还是尝新?如何拥抱新零售?大多行业人员很迷茫。快消品企业惯用的销售三板斧:广告、促销、低价,屡试不爽,但这几年发现这些简单粗暴已经难以推动企业长久发展了。20年前在电视上做广告需要品牌竞标,而现在电视台还要找企业拉赞助;促销已经浑身解数,直至许多企业出现了“不促不销”的局面;低价策略是一把双刃剑,成就了少数品牌,但也葬送了无数的品牌。 像娃哈哈是典型的例子,每当有一个畅销饮品出现时,娃哈哈都快速跟进,并开发出价格更有优势的产品。但在营养快线大单品后多年,很难再有大单品出世了。许多走低价策略的中小企业低开高走,发展轨迹就如抛物线,下滑后就一蹶不振。 在信息闭塞时期,消费者对于产品了解甚少,企业给产品做广告也好,做促销也好,都是“我说你听,我演你看”,消费者被动接受,接受了就认为是事实。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通过互联网可以查到产品信息、消费者评价,深挖的话产品价格也能挖出来,广告效应已经越来越低。而且众所周知,“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的促销,不管是买赠,还是特价促销,利用的都是消费者占便宜心理,关键在这个“占”字,赠品并不是真正免费的,而是附加在产品价格里了。在信息互联的社会,认知离事实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对传统销售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电商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快消品行业五大类(食品、饮料、洗化、烟酒、OTC)也全都在内。而快消品行业并不是所有品类都在热销名单,从“淘宝热销类目排名前十名”可看到,快消品行业中,只有酒类(主要是白酒)、零食/坚果/特产占到了前十名,其他品类都名落孙山。不同于服务行业从线上引流消费者到线下去消费的O2O模式,对于属于典型的高频低额实物销售的传统快消品企业来说,它们线上之路相对来说更加困难。1、价格冲击及串货,原先的分区域管理与电商的无边界模式是矛盾的,因而串货要管,价格也要管;2、产品保质期短,不同于耐用消费品,大多食品饮料的保质期长的一年,短的一个月以内,因而对于产品保质期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3、电商很难真正意义上帮助企业打造品牌,譬如这两年火热的直播带货,有通过直播带货成功的品牌吗?没有,大多都是以销量换流量而已。 1、在不熟悉市场的情况下,与第三方、平台合作较为稳妥;2、注重研发和产品品质,特别是与代工厂合作的企业,产品质量若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线下做不好,线上也不要抱侥幸心理;3、快消品电商从定位小众的探索期发展至今,已经步入以坚果电商为代表的成熟期,而纯电商起家的三只松鼠都已经开始布局线下,所以入局者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是新老零售,营销的本质是不变的---发现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消费者的需求要在各类消费场所才能完成,从企业到消费场所的途径就是渠道。但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更迭,营销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随着电商的发展,零食销售产生了全新的渠道,三只松鼠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品牌,而三只松鼠也成功获得了电商的流量商机,成为互联网的新零食品牌。可口可乐这个百年品牌在全球不断扩张,除了深挖渠道外,还在不断开发新渠道。早期,可口可乐公司看到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网吧聚集了大量的精准目标消费者,将网吧渠道从原来的直营渠道剥离出来,与“第九城市”合作,共同开发网吧渠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是中国长白山天然矿泉水知名品牌,这两年企业走出东北南下发展,不断摸索经验,其中有许多市场另辟蹊径,从抢占家庭用户渠道、特通渠道着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再看一个小品类,百菲酪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水牛奶品牌,但企业深知品牌差距和渠道壁垒,没有直接从传统渠道突围,而是通过与水果批发商的合作,将产品随水果带入各类销售渠道,在全国许多城市完成了铺货布局。 未来成功的企业都将是在新渠道构建和开发上取得成功;很多企业对营销团队每年定了明确的销售目标,但过程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属于典型的“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思路,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产品越来越难卖、价格越来越低、促销活动越来越多、人员流动越来越大...营销团队要实现销售目标本身无可厚非,但营销团队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市场管理组织,只有管理好了、组织运行好了,才有可能完成销量。赢销力咨询发现,目前国内大多食品饮料企业管理的通病:市场化的产品,没有同步导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于:战略漂移、经验主义、架构混乱、政策和考核反复调整,但是调整没有整体思路,没有有效结合市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企业与企业竞争的终极,都是管理的竞争,企业要稳健、持续发展,必须建好两条生产线,一条线生产“产品”,一条线生产“人”,企业只有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流程、规范的日常管理和强有力的团队文化滋养,才能打造一支高战斗力团队,才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在的营销人员,由原来的70后、80后,将逐步将由“90后”、“00后”取代,他们不再以谋生为工作理由,所以管理不能只是考核、KPI,他们更需要管理者为他们做长远发展规划,并以导师、兄长身份去引领他们,这也将考验一个企业与管理者精进他们的管理方法以及手段。营销人员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忙于完成销售指标,像被鞭子驱赶似得跑市场、跑客户、争订单,而许多企业将许多市场策划、非销售功能强加于营销人员,致使事倍功半。在竞争激烈的营销时代,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若要快速发展,就要加强市场功能。市场部是一个企业的经营中枢,产供销组织和协调机构,通过增加市场职能人员,如市场部总监、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策划经理、推广经理等人员,在团队综合竞争力上才能跑赢竞争对手。许多企业总部人员养尊处优,认为自己高一线营销人员一等,更别提服务了,还有一些企业总部人员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制定好策略后让一线执行,如果执行的不好,就把责任归咎到营销人员身上。企业总部和一线市场是土壤和树苗的关系,没有土壤的滋养,树苗难以长成大树,即使长成大树,依然离不开土壤,否则也会衰亡。进入新零售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要求推倒重来,还是要产品第一,还是要有渠道,还是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在“新”上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新产品开发要拥抱消费者,多做市场调研,听取他们的建议。2、新品牌传播不能再依靠广告的单向灌输了,互动和体验才是有效打造品牌的重要手段。3、未来,拉开企业之间最大差距的不是产品品质,而是营销创新,品牌和产品都已经饱和,只有用心不断摸索,才能开辟销量“新大陆”。本文属于赢销力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授权后请在标题下方注明作者,文章结尾注明作者简介和文章出处。(授权请联系小编:13137114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