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语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过年前后都有什么忌讳和讲究?

 龘龘清欢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年的开始,在漫长的历史中,春节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出了很多不同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大家心中共同的记忆。就算是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潮流迅速更迭的时代,它们也值得我们坚守。

文章图片1

年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在很多朝代当中都有提及。

文章图片2

南北朝时的就有文献记载中提到'岁饭'一说,但是这个“岁饭”和我们现代的年饭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岁饭'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要留到后面,在正月十二日时把它倒在大街上,古人认为这样做是有辞旧迎新的意思。真正出现年饭的名称是在到满清时,但是那时候的年饭上会插上很多东西,比如松柏枝等,从这些描述来看,当时的年饭不是给人吃的,承担祭祀的功能更多。甚至直到民国时,年饭都是用来祭祀和祭祖的。

文章图片3

现在的年夜饭虽然是团圆饭,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但是它仍然没有丧失自己祭祀的功能,人们都要在祭祀完神仙和祖先后再吃。而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有的说法是北方人吃饺子,饺子里还会有硬币,谁吃到它都会幸运。而南方人吃粽子等,年夜饭的餐桌上一定要有鱼,象征着来年“年年有余”,但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对于年夜饭这一顿一定会很丰富。近年来,随着这些年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不仅仅是大鱼大肉,普通的家常菜也登上舞台,并且他们的寓意都很好,比如豆腐的谐音是“都富”,就是所有人都富起来,韭菜也因为比较长,象征着长寿,都是年夜饭桌上的吉祥菜。

文章图片4

放爆竹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曾是多少人记忆中过年必不可少的声音,放鞭炮又曾是多少孩子过年时最快乐的节目。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候笔者都会买各种各样的火炮,一次性放个够,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小伙伴的身影,大家交换各自独特的爆竹,这样的欢乐的记忆至今仍然鲜活。但当我们追根溯源,从史籍中寻找爆竹的痕迹时,才发现最晚在南北朝时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当时的爆竹就是把整根完整的竹子放在火里烧,直到烧得竹子竹节爆裂,发出声音,这些巨响在当时是为了驱赶野生的猴子和恶鬼的。

文章图片5

王安石一首著名的诗《元日》中,有这样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广为流传的诗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过年时放鞭炮的热闹,也说明在作者王安石所生活的宋朝,就出现了用火药的爆竹,这种爆竹相比起原来的爆竹简单了许多,人们再也不用烧竹子了,这种火药的爆竹凭借着简单易操作的一直沿用到今天。

文章图片6

但是现在出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的原因,许多城市已经禁止在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了,不知道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但是希望以后会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出现,让放爆竹这一年味十足的风俗继续散发活力,毕竟少了爆竹都少了很多的年味。

文章图片7

贴春联

贴春联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春联最初是由桃符演变来的,最初人们在门上插桃符是为了辟邪。在宋朝时,人们就会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将桃符放到门的左右,无论是题写、张贴时间还是放置的地方,都和现代春联很像,而且宋代也是一个文化大朝,当时的对联就已经要求对仗工整,寓意明确,显然在宋朝就有了春联。而宋代贴春联的时间在正月初一,但是到了满清朝代,从小年过后,陆续都可以贴,人们就不再纠结到底应该在哪天贴对联。

文章图片8

守岁

守岁是除夕夜的保留节目,在古代的时候守岁是指一家人在除夕夜整夜不睡,整夜点燃灯烛,象征着把一切的疾病都除去,新的一年大家健健康康,万事吉祥如意。当然,如果只是枯坐那么这段时间是非常难熬的,古人就想了很多打发时间的活动,有的朝代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歌。另一些朝代是人们还会准备很多吃的喝的,然后一家人在一起玩叶子牌等娱乐活动。不过到了现在,这个风俗好像慢慢消失了,很少有人会在除夕夜整夜不睡来守岁,很多人都是在十二点的钟声一过就去睡觉了。

文章图片9

压岁钱

压岁钱应该是过年时让小孩子最开心的风俗了,压岁钱最开始起源于汉代,但是当时的钱不是真的货币,而是一些其他辟邪的物品制成钱的样子,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彩线来穿,编成龙的形状,然后放在孩子的床脚,还有一种是长辈用红纸包着给孩子的压岁钱,悄悄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压岁钱的“岁”是谐音字,原来是压祟钱,“祟”原来是指鬼神里面的祸害,传说它们喜欢在过年时出来伤害孩子,所以压岁钱就是为了驱邪避祟,避免小孩子受到侵扰的,人们常常将它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或者脚前面,承载着长辈们对孩子的祝福与关爱。

文章图片10

在早期来说,压岁钱中的“钱”并不是真的钱,但是后来人们给的压岁钱都是货币了,这样压岁钱早期驱邪的功能性逐渐衰退,而奖励祝福的成分越来越重,它渐渐代表了长辈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激励,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微信红包也越来越流行,传统的习俗搭载科技的东风,也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

文章图片11

说了这么多,我们比较详细的了解了一些关于春节的风俗,但是过年前后也是有着很多的禁忌和讲究的,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腊月要清理卫生

腊月连接着旧年和新年,是非常重要的过渡期,为了好好迎接新年,人们在腊月里都要好好打扫家里,干干净净迎接新的开始。而且旧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新年时,很多人都会互相串门,如果这时别人发现这家人家里邋邋遢遢的,没有好好打扫,人家可能就不愿意再来串门了,这也是家庭形象的一种展示,所以大家都很重视腊月里的大扫除,既是为了干净卫生,也是为了保持在邻里和亲人之间的良好评价。

文章图片12

忌说不吉利的话

腊月里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因为眼看着就要到新年了,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以良好的开头来迎接新的一年。如果说了一些不吉利的话,比如“倒霉”、“生病”等,会被认为晦气,会泄了福气。

文章图片13

忌借钱不还

老话说“债不过年”,在腊月,如果之前借了别人的钱,都会想办法还上,因为这段时间也是别人需要用钱的时候,并且,在年前没有将钱还完的话,在新年就欠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

除了腊月,在正月也有很多讲究。

文章图片14

新年第一天不能扫地

在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中,在大年初一扫地会将这一年的财运都扫走,大家都不想触这个霉头。除此之外,大年初一这天还不能将水洒在地上,这样也会把财运倒走,为了避免这些,大家都不会在大年初一扫地和倒水在地上。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前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那天,人们就会事先准备好,在一些容易发生火灾的角落撒上水,避免发生意外。

文章图片15

正月忌理发

在有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正月理头死舅舅”,看着这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这些地方对正月理发的态度有多严肃了,不论有没有依据,为了避免触霉头,大家都不会在正月理发。

文章图片16

传统永不退色

事实上在各个地方正月和腊月的讲究都会有所不同,虽然有一些在今天看来缺少一些科学依据,但是基于对于传统习俗的尊重,很多人都会按照老一辈人留下来的风俗来做,而且也很可能会将这些做法再传给下一代。在这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就是这样一代接着一代流传下来的,而传递的火种也不应该断在我们手中。

文章图片17

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些就是风俗习惯,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而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它决定了国家、国民的底色。在今天这个互联网世界中,我们比任何时刻都要更容易去接触世界,也比任何时候获得信息都要更方便,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但这有利也有弊。

文章图片18

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似乎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在一些人心里,只要是外来的东西就是要比国内的好,不论是商品还是文化,他们似乎认为自己推崇这些外来的东西,就能够获得优越感,他们站在高处俯视那些支持国产,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认为这些人是“土包子”,没眼光,都不及自己聪明。

文章图片19

事实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底蕴,这是世界上多少国家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就这样被他们弃若敝履,这是何其的讽刺。身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从先辈手中接过传递的火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根据时代特色进行适当的创新,让这火焰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不仅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章图片20

民族文化是民族独特的标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本质特征。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被传统文化全方位包围。小到我们说的一句话,大到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深深的印着中华文化的印记。我们的文化中有唐朝的大气,有着宋朝的深沉,还有着元朝的豪气……我们有着数不清的文化珍宝,有凝聚着老祖宗智慧的各类书籍,有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各类工艺品,有带着不同朝代特色的恢弘建筑,更有着从古至今流传的民族大义,责任担当和文人风骨……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好好挖掘,去好好了解吗?

文章图片21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因为我们的文化绝对不逊色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它永远值得我们为它而感到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