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画·肖振中的荷花作品

 法燃 2023-01-3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读画
肖振中的荷花作品

记得北宋周敦颐《爱莲说》有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可亵玩焉。”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此言一出,提升了历代文人对于莲花的喜爱程度,之后的诗文书画皆有了印记,也丰富了历史中文本图画的内容。正所谓:诗画同体,意在高妙。诗与画皆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自此,后世关于莲花的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宋代自徐熙一派就有擅荷花的高手,南宋的梁楷、法常、赵孟頫等留下许多有关荷花的作品,明代沈周、文征明、陈淳、徐渭、恽南田,以及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涛、金农、赵之谦,近现代有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均擅荷画。张大千的勾勒赋色手法对当代画坛影响深远,成为喜闻乐见之绘画风貌,此后湘人黄永玉先生也颇擅此道,以勾勒彩荷著名,自然是工细与泼洒笔墨不在话下。如今,画家肖振中,与黄永玉同乡,有缘学画入黄家门庭,取黄永玉先生的法脉,也画得一手好荷花,注重先勾后染,尤以荷花的花形赋色而独具特质,值得一观。细细读其画作,体味出精致有余而气势也不弱,得意在荷风送爽,天然生成于纸间。比如作品《听雨》此画让我想到了周思聪先生的荷花图系列,温润清淡,意逸高洁。荷叶的朦胧感在此处变得抽象起来,团团而模糊,与花朵形色对比强烈,使整个上面的空间在实与虚的构建里,呈一种清新雅致的气息,画面表达出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加上点、线、面,灰与白的交错,让跋文与画面之间相得益彰。作品《享清凉》,在一个空白的纸面上勾画出一朵莲花盛开的样子,花朵盛放时的状态在线条的引导之下,那形与色的穿插和对应出的感觉能使画面变得丰富,又另具质感。淡淡的、绵绵的,并未完全是呈现眼中的花朵,而是一种心象的呈现,这样的画法算得上是从黄永玉先生画画手法里演变过来的,有些花瓣已成方形,主观意识甚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无语》的想法比较纯粹,所谓无语,我想,应该是没什么可以添加的笔墨,以一枝荷叶,一朵花朵来表达空阔、简约,照理说,如果一个加上一二丛小荷尖,映衬水塘,更具自然气息,成为一种充实画面的理由,但作者并没有按照常理去构思,以跋文的文字看,是庚子中秋节那天所作,借花寄寓情怀。取一枝一画一世界的禅意,非理性而为,用笔用墨时得以确定,与荷花的勾勒手法相映衬,使画面成阴阳合谐,精益中凸显朴质。与此相合的另一件作品《一念》,构图与《无语》大体相合,但味道却有变化,花之娇艳与荷叶的衬托有巨大的反差,其中凸显了花朵的神采,其美感在于具象与抽象,实与虚之间笔墨相融的手法,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们曾经在张大千先生的许多作品中可以遇见这样的表达。我感觉,平日里以勾勒为主造型的画家,在泼染时很难表达出势气和放纵时的自然美感,会很些拘束,这也就要求画家行笔施墨时在意与行之间的关系手法上找到对策,并加强对材料的把控,使得运用中得以自如。可见,这样的作品呈现,让画面兼容于让纸上得以奇妙、纯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幅荷花组画》系列,我平常喜欢肖振中这一类大幅尺的荷花图,这样看上去就像你到了自然当中去观赏荷塘的那种感受,各种大方之意,满塘神采,花之别样,叶之飞扬,荷杆穿插的多与少都会十分有姿态,这时局部也好,区间也罢,整体上去看,有一种壮美之感,那些本来绿油油的生动荷花,在以线为主的白描勾勒之后的疏密与放纵时写出的气势就很耐看。虽然在勾勒的过程中,也依附于自然的荷叶造型,荷杆与荷叶变成了勾勒时的疏密关系,而荷花的形制与荷叶之间的紧密逻辑,也基本上就是随心而造,得以万象,得以丰富。在构图上的姿态是尽可能充满荷塘,意趣在精妙上加以描绘。包括勾勒完成之后的跋文,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有了创作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不同样式,可让读者一次一次的惊喜,这样的惊喜,便成为了一幅画对精神存在的意义。所以说,肖振中的这些荷花手法,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带给观者的意趣是不同的,又是丰富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感觉,荷花体裁多种样式,无论是写的,还是勾勒呈现,品味与气质应是画家注重的。唐宋之古法,以及元明清至今的各种画法,总归是万卷不离其中,虽然各具特色,从中观察出以气为胜,一格为妙,以技为得,以形色为长的诸多品味。当以人之品位高低而出,技术层面,虽然可以作为一种某种衡量的准绳,但不是全部,最佳的判断就可以从历代名家作品里找到,一则写至上,泼至上,气格至上;一则趣至上,可以由象外求象的理法中找到,这样的取舍才会有价值。为此,徐渭、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均是艺术后来者精进的榜样。得意在材料、取象、笔墨、格调诸多方面的高雅气质,也才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旧旨。当然,此处肖振中的这些荷花作品,也是以格取胜,在繁复的过程当中体会出一种安详、宁静、和合之美,也具有独到的风貌以及个人品鉴的价值。而历代以写为上,最为风行,勾勒与写意并无矛盾,也只是将二者友善的表达出来,才是我们以及今后值得研究的文化艺术课题,从有象里得无限的想象。正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又说,“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如今,千年已过,谁知安守与开拓,才不负时代,不负自我。有道是:“勾勒几帧莲蓬样,意趣浓淡纸上攘;逸风吹开夏月爽,肖公种荷簾溪乡。”

读画悦心,乐在其中。

2022年5月18日
子游于京城北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片肖振中
Xiao  Zhenzhong

1958年生于湘西凤凰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第八届理事,
湖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副院长,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供职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湖南省画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近年追随黄永玉先生习画,颇得心法。
论文及作品在《美术观察》《世界美术》
《中国文化报》《当代中国画》《国画家》
《中国美术馆》《文艺报》《民族画报》
《创作与评论》《艺海》《湖南日报》等权威刊物发表。
创作活动及作品被《2005年中国画艺术年鉴》《2012—2013年中国画艺术年鉴》
《湖南美术五十年》《新中国湖湘艺术成就》
《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绘画卷》
《跨世纪著名画艺术家经典》
《画风》《画风·湖湘卷》《走进大西南——西南风情写生集》等收录。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