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之三番四抖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30 发布于北京

上次说完道具的运用,有些朋友就说,想听听相声的技巧。按说应该满足,可是我不是专业相声演员呀。相声圈有句话;票教票,瞎胡闹。咱们就瞎闹一回?虽说我有口盟的师承,可是说实话,我不算一个好徒弟。为什么这么说?我在票房使活,凭感觉比较多。虽然说,我使的每一块老活,都让老先生说过,但是我偏重的还是老先生讲的技巧。包括包袱的使用,活头的筋节,等等。整块活的节奏,包袱的层层递进我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不是我不尊重老先生,我总认为,作为票友(我前期确实是票友)票相声,总要有点自己的东西。不管这点东西,是对或是不对,或是不完善,总归要有,这就是票友相声的特点!那么今天,咱们说相声技巧,我也是按照我自己在创作和表演中的感悟而讲。可能不对,可能不完全对,如果您愿意,可以私信我,与我探讨,我一定虚心接受。但如果阴阳怪气,我绝不惯着,不管你是谁。

说到技巧,先从耳熟能详的三番四抖说起。凡是听过相声的,大概都知道三番四抖。可是,想把三番四抖说透,有点难。为什么呢,单说三番四抖,确实不容易,相声的技巧,比如迟急顿挫等等,要说,就得都说,他是错综复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是真要这么写,一个,我没有资格,二,题目也有点大,我真写不清楚。咱们就单抻出来,一点一点写吧。如果中间逻辑有点混乱,大家原谅吧。

三番四抖,我一直认为,他既是相声表演中的技巧,也是相声创作中的一种技巧。为什么这么说?相声的创作,大家都知道,要遵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规矩来,而三番四抖就是这种创作规矩的一把尺子。他严格控制着你每个包袱的创作。三番,就是要情理之中,四抖,就要意料之外,否则包袱不会响。比如,高范表演的钓鱼,最后的底,就是遵循了这个规律。(院里二姥姥):大哥,你这鱼怎么都一边大呀,你别不是钓的,是买的吧?此为一番。(二子他爸爸):这怎么话说的姥姥,哦,别人都是钓的。到我这就是买的。大家都一个院住着,打那天你说我,我可就没说别的,如果你给我弄个半身不遂,你在我身上可缺了大德了。此为二翻。(二儿他妈妈):二他爸爸,你可别着急,是钓的,咱这鱼是钓的。姥姥别看你这么大岁数,您说话,可真不是地方。二他爸爸,你可别着急,你看诶,这点鱼钓的得有二斤多。此为三番。(二儿他爸爸):什么玩意?二斤多?四斤还高高的,你不信你问去,这人家还饶两条呢。此为四抖。在这个包袱铺开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猜到,最后的底会是买的鱼露馅,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猜到最后是这样露馅的呢?这恐怕就是意料之外吧。

说到三番四抖,罗荣寿先生在《相声表演漫谈》中提到:相声表演中,有的只需要三番,不用抖。(原话怎么说的,我忘记了,手边没有罗先生的大作,所以只能记个大概意思。)我觉得不太尽然。相声的创作,表演,需要包袱。我理解的包袱,就是逗哏演员开始系包袱,系的越紧越好。(此为三番的过程)最后,由捧哏演员一下抖开。(这就是最后一抖)这里为什么用抖不用解呢,因为抖更脆,更快,更容易达到效果。(当然因为演出风格的原因,也有运用蔫包袱的,有机会我们再谈)那么相声必有包袱,而绝大部分包袱是由逗哏演员系的,系包袱就是为了解或者抖,因此最后一抖,是绝不可少的。至于前面的三番是否可以精简,我们可以探讨。那么如果精简了,那么相声的另一个技巧:铺平垫稳,是不是就没用了?这真的需要探讨。

那么三番四抖在相声表演中的应用,就又得不得不提相声表演中另外两个技巧:铺平垫稳和迟急顿挫(也有说迟急顿错的)。为什么这么说?三番四抖,尤其中间的三番,三番的台词已经被梁子固定了,是不是照着背下来就可以了?当然不是,这就需要相声的二次创作——表演了。也就用到了,表演的技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还拿钓鱼举例,我前面描述的钓鱼的底,准确说只能算梁子,演员在具体表演的时候,还要在两人的对话之间,加入很多的碎捣鼓,目的就是为了垫稳。垫稳的作用,从文字看,就是强化这鱼是钓的,不是买的。从情感上看是加强演员表演的真实性,把观众带入到表演的情景中去。从情节上来讲,突出二个他爸爸这个人物形象——强词夺理,永不认错。由这样一个人嘴里坐实鱼是买的这件事,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这就是铺平垫稳的作用。不知道我这么表述是否明白。如果举个例子,就是创作者已经用巨石把路基铺设好,表演者再用碎石把巨石之间的空隙填满,使这条路更加的平稳,平稳到这条路雨天也不至于翻浆。这就是铺平垫稳的作用吧。

说完铺平垫稳,再说迟急顿挫。迟急顿挫,其实就是一个包袱的节奏。演员表演中,怎么才算个好演员。那就是演出效果好。怎么才能好呢,就是准确把握每一个包袱的节奏。前面说过,每个包袱都是由三番四抖构成的,那么在三番四抖中,又是如何运用迟急顿挫呢,这就需要每个相声演员对相声的理解了。一般来说,我理解是这样的,第一翻,用迟,目的是铺平;第二翻,用什么技巧取决于包袱的构成,这个不好强求;第三翻一般用急,把节奏催上去,为了第四翻的抖;那么第四翻抖包袱,一般用挫,挫就是寸,就是劲头,要求捧哏演员接逗哏演员的话,不能早,不能晚,一定要在啃节上,抖包袱的效果才能出来。再拿钓鱼举例,他的底前面几番对话,三番四抖都结束了,包袱的结构已经完成了,但是演出效果还没有达到十分,最后范先生说了一句:'还是买的!’用的就是错。效果出奇的好,整个大咔嚓。

写过这么多关于相声的东西,就这篇比较费劲,写的中间停顿了三四回。一方面,确实自己的水平有限,对相声的理解就不是十分的透彻;另一个方面,写的时候,在郊区养病,手头什么资料都没有,完全凭个人的理解和记忆力完成,确实也有难度;第三个就是。要想把一件耳熟能详的事说清楚,确实是件很难很难的事,如同陈景润证明1+1=2一样。当然。我不是说我写这篇文章敢比肩陈景润大师。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让你们知道我有多难。

有逻辑不通顺或者说的不十分明白的地方,多多原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