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宁东先生 女声独唱《我家住在黄河边》 / 作词:方雨 / 作曲:邓宁东 / 编混录:郝建宁 / 演唱:苗红 我与邓宁东老师相识近四十余年,亦师亦友,时有联系,颇为投缘。 邓老师16岁时,从银川一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泾源县。那时的人,朴实无华。虽然那个年代条件比较差,但人们的心情格外舒畅。繁重农活的闲暇时刻,邓老师最大的乐趣便是对着莽莽群山拉二胡,如歌如诉,如泣如慕,在文化生活匮乏的那个年代,当地老百姓很喜欢听他拉的曲子,尤其是秦腔和眉户,让他倍感温馨与安慰。 邓宁东老师与音乐结缘,是自小受父母亲的耳濡目染。他的父亲是一位戏曲爱好者,十分喜欢秦腔,母亲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他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邓老师的二哥邓安平曾经是宁夏大学宣传队乐队成员,是二哥教会了他第一样乐器二胡,他音乐的主要启蒙者是二哥。 二十世纪70年代末,邓老师与爱人一起考入了宁夏师专音乐系。在上大学期间,每逢周末,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琴房里,坚持走过了那段最辛苦的时光。原本他专攻二胡和大提琴,但后来又接触了完全陌生的手风琴,他整日勤学苦练,数年如一日的坚持,成就了现在的光彩。那个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课,其他时间都在练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就是凭着这股子拼劲,他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 大学毕业后,邓宁东老师回到了爱人的家乡,在中卫一中当了老师。我就是在那个时候与邓老师认识的。当时他承担着学校的音乐教学,除了正常上课外,他组建了中卫第一个中学生乐团。乐团的管弦乐、打击乐等一开始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他主导小班化的课程学习开展;让部分有管弦乐基础的学生参加学校乐队。一中乐团当时在中卫各种公开场合表演配乐或单独音乐会演奏,让人们刮目相看,好评如潮。邓老师除了组织学校各类文艺活动外,还对学校提出艺术方面教学的建议,为中卫一中音乐教学及课研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在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中,邓老师常常被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对于音乐殿堂的向往所感动。对想要考取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的孩子们,他耐心辅导,热情授课。1984年秋,邓老师邀请我为中卫一中乐队小提琴学员上辅导课,每月还给我报酬,这份钱肯定是他自己出的,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感动。 邓老师对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深入培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特长发展机会和平台。在中卫一中时,邓老师的艺术才华和音乐教育理念已经初露锋芒。原任宁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刘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就是邓宁东老师的学生,还有不少学生从中卫一中考入各类音乐学院,毕业后他们大都活跃在学校音乐教育一线。 邓宁东老师(右六)同刘明院长(左一)及中卫籍的老师在银川相聚。 好马遇伯乐,由于当时宁夏知名导演的鼎力推荐,邓老师从中卫一中调至宁夏电视台。从小燕子艺术团少儿节目开始做起,他编排的展现我区回族风情的节目频频登上宁夏春晚的舞台,后来邓老师成为宁夏春晚总导演。大型综艺晚会总导演要独立带领团队,研发、编排优秀节目;根据节目定位要求,挖掘选题,完成节目前期策划;收集整理节目素材,把握节目风格,带领编剧团队撰写脚本;组织拍摄与录制,负责现场的调度与控制;跟进后期制作,督促及配合后期工作;监控制作全过程,保证节目质量;协调与沟通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各环节。为此,邓老师夜以继日从头学习导演专业方面知识,潜心研究,直到适应大型晚会的每一项工作。 邓老师在大型演出现场 图 / 逸品堂 身为中国音协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家,邓宁东老师曾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多次被广播电视总台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邓老师连续6年担任宁夏大型文艺晚会的总导演。荣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其中执导的《赞歌献给党-西部七省庆祝建党80周年晚会》《花儿的家乡-2009宁夏春节联欢晚会》等晚会深受观众喜爱。 邓宁东老师与演员合影 图 / 逸品堂 邓老师说:”我能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受到潘振声先生的影响,他觉得我创作很有热情,对音乐也很敏感。”多年来,他创作的《西海固可爱的家乡》《书香塞上丝路情长》《花儿妹妹》《闹它它》《我们宁夏好地方》《我在老地方等你》《我家住在黄河边》等歌曲、器乐作品多达100余首。作品曾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项、全国回族歌曲汇宁夏二等奖等。邓宁东老师的作品情感饱满,富有生命力,既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更是对这方水土的深深眷恋。 美好的记忆 邓宁东老师为学生辅导 邓宁东老师在拉琴 中卫一中学生乐队部分成员(上世纪70年代末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者(前排中间)同邓宁东老师(后排右一)在沙坡头留影。 作者同邓宁东老师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