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舒适区

 大侃说 2023-01-30 发布于山东
早晨,和往常一样写作,找寻题材的过程中,无意中翻到王耀庆,陈奕迅,谢霆锋的英文访谈。​​

当主持人问王耀庆你对舒适区的看法?为什么你总想走出舒适区

他说:我非常认同一个人说的:停留在舒适区就是阻止你进步

当陈奕迅站在英国金斯顿大学的舞台上接收音乐博士的荣誉时,说到:I think I’m still learning, I 'm still striving to what success is. And to me ,success is having a very kind and loving heart. And I think that’s the best ,nothing beats that when you do anything.

看这样的视频,不是关注他们的成功,而是成功背后的因素。或者说,不要用世俗的标准看待成功,成功的本义是离着目标越走越近。强调的是过程。从他们的演讲中,反思到自己。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如何走出舒适区?如何带着爱心工作生活?

这些演讲或书籍都会成为我们行动的动力。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只要不断的刻意练习,为什么要用刻意,而不只是练习?练习会停留在舒适区,背诵英文单词很重要,但是就算每天坚持,也很难突破,因为停留在舒适区,必须从背单词挑战听说读写。

刻意里有专注,有反馈,有改进,才会有提升。写作是需要刻意的,你无法停留在练习里。你不能把同样一件事写上10遍。每天都是变化的,就算遇到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谈话内容,当下的思考,浮起的念头都是不同的。写作就是让这些经历,念头落到纸上。看似重复的行为,思考却在不停的成长。

孩子的老师说:您把孩子培养成了乐于学习,坚持一件事,勇敢去做,我觉得这些特质真的在很少人身上体现。

我说:我没有培养他,只是培养我自己。老子说:如婴儿之未孩;复归于婴儿。孩子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也没有乐于不乐于,不管做什么,孩子每个当下都是快乐的;也没有坚持不坚持的概念。都是成人用自己的角度看待,灌输给孩子的。只要大人不说放弃,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放弃。

父母有了坚持,他们自然就坚持;父母懂得对自己的爱,他们也就学会了如何爱自己。就是说:要想孩子做到,父母首先要做到。

我们看待世界的样子不仅是用眼睛看,本质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还有耳鼻舌身意。同样孩子的情绪,性格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在我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并没有教他,也没用一些家庭教育书籍中的说话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我觉得很多书籍也只停留在表面,说话方式的背后是情绪。情绪没有改变是很难改变说话方式。

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情绪开始,所有的语言比不上情绪稳定的父母。也看到过一些批评孩子时,父母失控的样子;然后在孩子时,又没有了底线。但实际批评和爱是不能共存的。就像光明和黑暗。批评,责备是不爱自己的一种外在投射。

蔡志忠先生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有妈妈不知道;每个人都比自己厉害100倍,只有自己不相信。现在明白了。

学习情绪管理,自我成长,100天发现不一样的自己。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