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苏联一个坦克军,竟然打不过纳粹一个重型装甲营?

 cat1208 2023-01-30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作者:斌哥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防失联,请关注小号冷热后备团。

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的坦克大战到今天仍然是被广大车迷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由于双方资源和作战思想上的差距,苏军往往要靠绝对数量优势的坦克集群才能击败德军的精锐坦克分队。

按照战后的统计德军虎式(包括虎王、猎虎)重型坦克,同苏军坦克的交换比高达1:5.7,这样德军一个重型装甲营,就能对抗苏军的一个坦克军。这么悬殊的交换比到底因为苏军的坦克战斗力太弱,还是德军的坦克战斗力太强呢?

图片

德军虎式坦克

德军编制大,苏军编制偏小

无论二战还是现在,各国军队中同一级编制实际战斗力往往有区别。比如在抗日战场上国军的一个团只相当于日军一个大队,一个军人数不及日军一个满编师团。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军无论师级单位还是营级单位,人数和装备都要超过苏军。

事实上同一级单位究竟是采用大编制还是小编制,不取决于该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或是军事思想,往往与指挥和通信能力有关系。

1942年5月德军首先组建了两个虎式坦克连,随后将其合并成第一个501独立重型装甲营,同年又组建了两个装甲营。此时德军每个营只有28辆虎式坦克,和六辆配合作战的三号坦克。

图片

三号坦克

1943年,德军对重型装甲营进行了大幅强化。取消了三号坦克的编制,营部下辖三个重型坦克连,每连有14辆坦克;加上营部的3辆,这样每个重型装甲营有45辆虎式坦克。同一时期德军的装甲师下属坦克团有两个坦克营,每营装备坦克50辆左右。也就是说德军有能力在营一级维持45辆的编制,并发挥出最大作战能力。

1940年苏军就开始量产KV重型坦克,并组建了独立重型坦克团。不过苏军的坦克团没有营级单位而是下辖四个坦克连,这样连同团部只有21辆坦克。1943年新式的IS重型坦克服役后,苏军组建了有三个团的近卫独立重型坦克旅,但也只编制有65辆重型坦克。

非重型坦克单位也没好到哪里去。1942年春季苏军一个坦克旅,只有27至45辆轻型和中型坦克;夏季才增加到40至50辆坦克,1943年后也不过满编65辆坦克。

众所周知二战中无论是中型坦克还是重型坦克,苏军的总产量都要超过德军。造成苏军一个坦克团(坦克旅)不如德军一个坦克营的最大原因,是德军的每一个坦克都有电台和专门的无线电操作员,所以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统一指挥。苏军即使在1943年,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都只有指挥车有电台。这样一来苏军盲目扩大编制,反而造成指挥困难造成战斗力削弱。

图片

苏军坦克性能差,只能拼数量

除了编制小之外,苏军装甲部队质量偏低。苏军的坦克军在满编状态各下辖三个坦克旅,每旅有三个坦克营;外加步兵旅下属的一个坦克营,一个坦克军大约有200辆中型和轻型坦克。

虽然以T34中型坦克为主,但即使装备了85毫米炮的新式T34坦克;也存在严重的粗制滥造导致装甲防护能力低于理论值,同时被击中后起火的概率也很高。这就导致在面对德军重型坦克时,苏军一个坦克分队很可能拼光了,都没打中对方一炮。

图片

那么,德军一个重型装甲营,碰上苏军一个近卫重型坦克旅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如果像玩游戏那样让一辆虎式坦克和一辆IS坦克单挑,那么双方性能各有千秋,的确可能打个五五开。

但是战争毕竟不是游戏,真实的战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假定虎式的88毫米炮和IS的122炮能够实现互相击穿,但是IS的122毫米炮口径大导致射速偏慢,射击精度也不及88毫米炮。

图片

IS重型坦克的122炮威力大却射速慢

在实际战场上,虎式在首发未能命中之后,可以在IS反应过来前马上发射第二发炮弹;只要击穿其装甲就有很大概率将其击毁。反过来如果IS首发未能命中的话,在第二发炮弹击发之前虎式已经机动到了隐蔽位置。毕竟虎式虽然有55吨的重量,但机动性并不比四号坦克差。

虎式王牌卡尔尤斯在1944年7月22日的那里维亚村之战中就是以快速、奇袭的方式,只用2辆虎式坦克,在20分钟内击毁包括大量IS坦克在内的21辆苏军坦克。

图片

卡尔尤斯和他的虎式坦克车组

这样,如果双方都是满编的话,65辆IS对45辆虎式略占上风。但由于生产能力运输以及机械故障等原因,双方的重型坦克部队很少有满编的时候。如果一个缺编近20辆坦克的苏军重型坦克旅,碰上了一个缺几辆坦克的德军重型装甲营;那么用实战数据计算的话,德军这个营的胜率更高 。

坦克手和指挥官的素质存在差距

虽然二战时的坦克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内部设备过于简陋。但在任何年代,坦克兵都属于技术兵种。二战时各国征兵时素质最高的去空军,差一些的去海军;分配到陆军的,也要优先由装甲兵挑人。可以说双方的装甲兵素质和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支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德军坦克手的素质之高毋庸置疑。这部分原因是由于德军的装甲部队数量偏少,而且前期损失小;所以有相对更充足的资源对坦克成员进行训练。

图片

还有就是德国作为在工业革命之前就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在欧洲名列前茅。相比之下苏军的坦克手素质就无法得到保障了。毕竟沙俄时代也是遍地文盲,苏联成立后虽然花了很大力气推行教育,但这个差距也不是20多年就能补上的。再加上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败涂地,不但损失了大量的轻型坦克,也损失了大量的受过充分训练的坦克手。

双方不但在坦克成员素质上有差距,指挥官的战术素养和作战经验就更没有可比性了。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军坦克部队通过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入侵巴尔干等,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装甲作战经验。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拙劣表现,却暴露出在大清洗运动和急速扩军之后,苏军各级指挥官经验不足,历练时间过短的弊端。

即使苏军某部队的坦克手水平并不次于德军同行,但是苏军指挥官在制定作战命令时粗枝大叶,各连的坦克就只能跟随指挥车进行冲锋。德军只要集火打掉苏军的指挥车,剩下的苏军坦克就根本不知道如何行动了。战场上的这种混乱和迟疑,无异于给德军提供现成的靶子。

图片

苏军坦克冲锋

苏军取胜却代价惊人

二战以苏军攻入柏林结束,似乎证明了苏军以数量打败了德军的质量。但我们必须看到,在苏军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坦克数量下,在反攻阶段的损失同样令人瞠目结舌。在很多具体战斗中苏军坦克的数量优势,往往只是让德军重型坦克刷了一波波战绩。

更要命的是,苏军损失这些坦克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宝贵的坦克手丧命。新补充来的坦克手缺乏实战经验,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图片

德军少量的重型坦克营虽然起到了战场救火队的作用,却无力扭转整个东线的颓势。德军过度迷信超人哲学,过度强调以质取胜,这样令重型坦克部队士兵缺乏轮休的机会,也忽略了人的生理承受能力。最后这些精锐坦克手,和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一样,只能精疲力竭地战至最后阵亡或被俘。

德军重型坦克虽然具备单车优势,但通用性和量产速度较差。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过于吹毛求疵,也限制了坦克生产数量。


再加上希特勒在德军坦克发展上胡乱插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虎式坦克生产数量不足,虎王坦克服役得太晚。所以最后虽然取得了极佳的交换比,却无法阻止整个柏林被苏军坦克推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