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销,才是最快的刀子

 heii2 2023-01-31 发布于澳大利亚

(本文1393字,阅读约需4分钟)

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有效地打败对手,还能体面地赚钱,甚至在挣完钱后,对手还会说一句“谢谢啊”?

当然有,就是倾销。

明面上的倾销是利用补贴降低成本,以低于一般市场价值的价格进行销售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不可持续,也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

这里说的不是这种倾销,而是另一种隐形倾销:市场中的巨头利用自己规模和技术的优势尽可能压低成本,以掠夺性的低价占领市场,压缩潜在竞争者的生存空间,阻止新的玩家入场,最终持续地保持市场地位。

芯片行业本来是最好的注脚,我国的芯片产业按正常的市场竞争将长期得不到发展。

一颗芯片,成本大概由一下四个部分构成:研发成本,wafer(晶圆)成本,封装成本,测试成本。可以看出整个芯片行业的成本主要是物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占比很小。

芯片的研发成本随随便便就是好几亿,而制造厂商生产芯片的一整套设备配置下来都是十几亿、几十亿起步,可以说是典型的高投资,重资产的行业。

资产只是第一道门槛。

芯片研发周期还很长,短则两三年,长的要六七年。而且不同于软件这种虚拟服务,调试找bug做迭代相对方便,芯片毕竟是需要实打实量产的,在生产测试阶段(tape out)万一发现有明显问题,可能就得重新设计光刻版,随便改几块光刻板就是好几百万美元。

设计能力就是第二道门槛。

最后也是最残酷的阶段是进入市场竞争。以手机芯片为例,在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那几年,手机厂商每年都要更新硬件,某种意义上说,一款手机的销售周期大概也就1年。

也就是说,一块芯片耗费数年研发,结果销售周期比研发周期还短,一旦卖不掉就很容易成为库存,成为过时产品。所以对于一个小芯片企业而言,如果市场不采用你的芯片,如果和下游厂商没有建立起品牌信任,那前期成本全都付诸东流。

市场回流资金是第三道门槛。

然后最恐怖的来了,芯片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科技智慧的最高结晶,并不是以奢侈品的价格售卖,利润率也没有高到离谱,当新创企业闯过一道道门槛后,发现这玩意利润也没有那么高,在市场上稍微遭遇风浪就可能伤筋动骨,这让新创企业怎么活?

Image

所以正常的情况下,这种行业必须是寡头企业的生存状态,否则体量太小根本抵不住风险,也无法用规模有效降低成本。

所以当这些寡头们愿意降低一点利润率,以“白菜价”售卖,就可以让所有潜在玩家望而却步,就可以让所有新创企业举步维艰。

这个玩法还可以进一步升级。

寡头企业只存在于那么几个发达国家中,寡头企业对新兴企业的“打压”,实质上可以看成是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打压”。注意,这里的打压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某种程度上是无解的阳谋。

芯片行业的寡头企业基本都来自几国,你说芯片完全垄断吧,寡头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你说没有垄断吧,但是技术沉淀和利润又都留在一小搓国家手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道义上并不能指责人家;这种倾销,也让后发国家的确没法诞生有竞争的企业。

但如果自己主动撤离市场呢?主动放弃市场,不再售卖自己的产品,其实是帮助后发企业解决了最残酷的市场关,让新兴企业研发之后有售卖空间,能回流资金,能继续迭代升级。

而这种彻底的封锁只有双方实力差距巨大的情况下才会生效。

更何况,放弃中国这个本来对自己没啥威胁的最大市场,也不利于自身企业的资金回笼,迭代升级。

不能说这个是昏招,但是可以看出,人家更想做“决战”。

如果以“决战”的思路来看,那么脱钩,拱火,一切都顺利成章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能会比想象中更剧烈。

--------------------

-见世界-

白牧齐与你一起,认知世界背后的真相与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