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摄影易忽略的基础 如果说摄影是创作而拍照是记录的话,那么手机的出现让二者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手机拍照的可得性和及时性实现了“人人都是创作者”。 虽然摄影和手机拍照有共通之处,但认识手机拍照的特殊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说明几点手机摄影中的易被忽略的点,希望能给创作者一些新的启发。 01 选购一台好的拍照手机 手机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品发布,下面告诉大家选购拍照手机的思路。 首先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随身的那台相机就是最好的相机。”这句话放在手机上也适合。我见过许多朋友专门买一台手机来拍照、一台手机来实现日常功能,其实这样做会降低大家的拍照兴趣。 所以大家要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手机品牌,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拍照功能来选择该品牌的手机。那么我们怎么在不了解手机拍照技术的情况之下,选择合适的拍照手机呢? 那些在发布会和宣传界面上主打拍照的机型,就是各厂商花大精力投入相机研发的机型。营销词汇可能会让我们迷惑,但是厂商都不会在宣传上否定自己的努力。对应到具体的系列,华为是Mate和P系列,小米是数字系列,vivo是X系列,三星是S系列,荣耀是Magic系列。这些系列的定位可能随着各家的产品定位在未来会有所改动。 具体到机型还有很多型号,那么什么型号拍照是最好的呢?当然是镜头配置最高的版本,它往往也是最贵的。但是要注意,厂商一般都会推出Pro、Ultra等和同一代机型其他版本不同时间发布的少量高端旗舰款。大部分时候,你要为那些额外的拍照功能付出更高的价格,所以不太推荐。 总的来说,最好选择各个厂商主打拍照的机型。 vivo手机拍摄于西藏 另外,如果预算有限的话,选择前代和前两代的机型也是可以的,并且非常划算。 计算摄影从2016年诞生开始,几乎是每半年到一年都有大幅度的升级和迭代,这个技术进步直观地反映在拍照画质和功能之上。但是在2021年以后,技术进步的节奏明显放缓了。 我们也确实在一些品牌的机型当中看到了当代旗舰机型在拍照上和上代旗舰机型相比持平甚至是有所倒退的情况。加上手机的保值属性没那么强,所以在平台上能买到,好的上代或者上两代拍照旗舰机型肯定是较好的选择。 02 请用原生相机 无论是什么手机,在手机的原生相机当中,各个厂商都对其摄影功能进行了最深度的优化。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原生相机进行拍照或者进行视频录制,如果喜欢第三方应用的某些效果,一定要先用原生相机拍摄,再导入第三方应用进行处理。 所有第三方应用的相机,例如微信、抖音、轻颜相机、Lightroom等,都没办法针对每个厂商的不同手机进行深度优化。绝大部分第三方应用只能通过系统本身提供的接口,简单调用相机的基础功能。所以大部分时候使用第三方应用拍照,其效果会比使用原生相机要差。 除非我们很想直接预览特殊拍摄的效果,比如自拍美颜,以及一些特殊的滤镜效果。这时可以使用第三方应用拍照,其他时候还是推荐大家使用原生相机。 华为手机超广角拍摄于厦门 使用原生相机能获得最好的画质 03 及时更新手机的系统就是更新相机 vivo手机拍摄 及时升级系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拍照效果 手机的系统升级除了对系统部分的优化,也经常包含对相机的优化。手机因为其越来越明显的快消品属性,更新迭代速度特别快,刚买到的新手机一般在开机时就会提示要进行系统升级。 另外,按照各个厂商的节奏,一般新手机发布的三个月或半年内都会有较大的系统更新,其中包括相机算法和拍照效果的更新。这可能导致用户有“更新了系统之后怎么我的相机变差了”的感觉。 这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个人喜好,比如新版系统所提供的拍照效果在一些风格取向上不符合大家的口味。但是总体来说,系统更新都会优化相机拍摄的稳定性,减少功能异常及大家使用上的一些不舒适感,几乎不会出现有些人问过我的“负优化”的情况。 华为手机拍摄于新疆 04 检查相机的默认设置 我们在进入原生相机之后,手机会记忆我们的一些设置,就算关闭原生相机,重启手机之后,一些设置仍然会被保存。比如苹果的动态照片(Live Photo)开关。 有些设置,会在你关闭原生相机或者重启手机之后复位。这是因为厂商觉得恢复这些设置能让用户更好地发挥相机的性能,但是这样的设计却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困扰。比如绝大部分手机的视频格式设置默认为1080p、60fps,发布会上宣传的4K拍摄效果需要自己在设置当中打开。 所以每次进入相机的时候,最好都检查一下相机设置。 相机设置在逻辑上面的复杂之处还远不止如此,尤其是在视频功能上。我们调的设置很多时候并不是手机真正使用的设置。很多手机后置多个镜头,无法在一些参数规格上做到统一。所以当你在设置菜单里面设置手机的视频格式为4K、60fps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相机的超广角镜头此刻不能拍视频,或者是长焦的拍摄清晰度明显下降(因为长焦不支持这个规格,相机通过主摄缩放实现长焦的拍摄)。这些都是因为手机的相机内部存在复杂的隐藏逻辑,而我们又无法改变它。 在我们拿到手机的时候,要先了解这些设置是否会因为一段时间后重启相机而复位。 很多安卓手机拥有非常多的复杂拍照效果和功能,我们得经常在拍摄前检查设置。以华为手机为例,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拍照效果有些奇怪,可能就是因为忘记关闭了鲜艳模式(相机会记忆用户设置,开关相机之后设置得以保存),造成颜色看起来过于饱和。或者是忘了关闭AI选项,让颜色看起来更风格化但不太真实。 这些相机设置和记忆的逻辑没办法汇总,因为不同的手机之间差异很大,我们只能在使用的时候多注意,然后习惯相机的一些选项。 05 你的镜头真的脏了 镜头脏污时常会影响拍照效果。很多专业的摄影师在用手机拍照时也往往会将其忽略。镜头脏污,轻则造成画面对比度下降、雾化,重则画面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眩光。尤其是拍摄一些路灯、太阳等点光源的时候,会出现条纹状的眩光。这些眩光在形态上不同于镜头光学缺陷导致的眩光。 不同的手机在拍摄的时候,因为镜头位于手机背面的位置不一样,镜头最外层镜头的材质不同,所以脏污的概率也不相同。 在每次拍摄前,我们应该用干净的衣服或者其他布料仔细擦拭镜头。我甚至已经养成了习惯,在拿起任何一台手机拍照的时候,都会让镜头对着光,检查镜头是否干净。 06 理解手机拍照的所见非所得 手机拍照的预览画面和最终在相册里面看到的成片并不一致。 这是因为手机预览画面的处理通路和拍照的通路不同,拍照所需的处理会更加复杂,需要额外的处理时间,没办法流畅地形成预览画面。目前画面较为一致的是iPhone系列,这是因为其在拍照和视频方案上相对统一,但是也不能使预览画面和拍出的照片完全一样。所见即所得是所有厂商努力的方向,未来会逐步实现。 使用安卓手机拍照应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在使用安卓手机拍照时,在还不熟悉预览画面和成片的差距的时候,应该减少点触对焦、上下拖动画面改变曝光等操作。这时要相信相机不太好的预览画面对应着比较好的成片,特别是在曝光、对比颜色方面相机会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 很多手机因为存在着复杂的后期处理算法,我们在拍照结束之后点进相册,还会看到照片变化的过程,造成预览画面、刚点进相册看到图像的画面及等一会之后相册里图像的画面效果相差较大。对于手机来说,就算我们更喜欢的是预览画面或者是相机中间处理的结果画面,我们也没有办法让最后成片的效果停留在那个阶段。 如果追求个性化的拍照结果,或者对拍照结果要求有较大的自定义空间,你可以参考后续内容关于各个功能模式及专业模式的讲解。 07 理解手机拍照在不同设备和应用当中的显示差异 手机作为一个拍照产品,从拍摄到成像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相册对于图像的处理和显示,以及图像在不同的社交平台和应用之间显示的效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手机拍的照片在你的手机上看起来不一样”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一般来说,各厂商自家的屏幕和官方的相册都会对用原生相机拍摄的图像做一定的适配和优化。 比如在iPhone系列的手机上,为了发挥其屏幕的优秀观感以及让HDR拍摄的内容能够被更好地显示,iPhone的官方相册在处理HDR内容时会把屏幕当中应用的白色亮度适当降低,然后将画面中光源和亮部的亮度适当调高。这样在视觉效果上就会让你有一种画面比较亮的感觉。 但是如果把图像传输到非iPhone的设备上查看,这样的效果就不太明显了。 我们要知道在相同品牌的设备当中,以非压缩的方式传输图像(微信发送非原图就是一个以压缩方式传输图像的例子),能够让图像以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呈现。 另外,还有图像色彩空间的问题,比如iPhone、华为、vivo的手机用的是P3色域的色彩空间定义图像的颜色。这样的图像在转到别的一些应用时,如果没有准确地读取色彩空间或者对色彩空间转换后进行显示,都会造成显示效果的较大差异。 华为手机拍摄于重庆 一加手机拍摄于象山 图中的人造灯光在不同手机的显示屏上会有不小的显示差异 很多手机拍照用户对颜色的准确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比如拍摄一些产品的时候,他们对于小小的偏色也会很敏感。 我们要理解图像在传输和显示当中的复杂性,图像问题不一定是相机拍摄的问题,很多时候是显示的问题。 如果大家遇到了因为上述这些“色彩管理”问题和显示、传输问题造成的偏色,在收集好图片和截图之后,可以和各个厂商的官方售后进行沟通,他们会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显示差异要做到标准化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作为手机拍照用户也可以更快地促成这一改变。 08 稳持手机——永恒的真理 “正在改善拍摄画质,请稳持设备”应该是所有华为手机用户在拍照的时候看到最多的一句话了。这背后是由计算摄影的共性——多帧合成决定的。不光是华为手机,其他所有手机都遵循稳持手机能拍得更好的原理。 目前主流手机所拍每张照片几乎都是基于多次曝光、多帧叠加获得的。这些来自同一镜头不同时间拍摄,或者不同镜头同一时间拍摄的多帧信息,被用于降噪(时域去噪)、增加清晰度(超分辨率)、画面融合(大小FOV<视角>融合)、HDR合成(不同曝光的照片)及各种其他处理。 画面当中的运动物体和手抖动造成的画面模糊,是多帧叠加的天敌,尤其是对于同一镜头在不同时间拍摄的画面再进行合成的情况(HDR算法)。虽然手机当中有成熟的算法可以判断和剔除抖动的帧,然后将这些手持拍摄过程当中不同位置的图像进行精细的全局和局部对齐,但是手持不稳带来的晃动仍然可能给手机成像造成影响,如效果上的不稳定。 有一个小的测试方法:手持手机连续拍摄多张照片,你会发现其中几张出现一些局部不清晰,或是其中几张的高光还原没有另外几张好。这些照片本来都应该差不多,但却出现了效果上的差异,这可能就和拍摄时的抖动有关。 不论是横持还是竖持手机,在没有其他稳定设备的情况下,使用下图所示的方式稳持手机,就能大幅度提高拍到高画质照片的概率。 横向握持手机,左手以“比手枪”姿势握持。纵向握持手机,双手叠加握持。 |
|
来自: hercules028 > 《手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