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一通,病全走!一张方子,活血通阳气,巧治脑袋晕,

  平凡的人 2023-01-31 发布于内蒙古

我们人身体好不好,能活多久,不是天注定更不是人能左右的。这一切皆是血液体决定。

总结为:血为阳气之母。血通,人不病。

来,我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意思医案故事。

陈亦人教授1924年出生于沐河河畔的中医世家,祖父彦三公精于中医妇科,父亲平甫公尤擅儿科。1945年在家乡独立悬壶济世,1951年加入沭阳县沭城区医务公会,1954年担任沭阳县沭城区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之职,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翌年以优等生毕业,并留校执教,先后执教《中医诊断学》、《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伤寒论》等多门课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亦人教授担起了指导研究生的重任,并开设了《伤寒论》的研究生学位课。此后,陈亦人教授由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直至教授,指导研究生亦从硕士生上升到博士生。主编的《伤寒论求是》,作为研究生学位课程教材,效果很好,深受同学好评。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并称为'南陈北刘'。除开展教学研究外,近年来开展的'伤寒论价值研究'和'疑难病辨治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他对于古中医、经方的研究造诣,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渡舟齐名,被业界称为“南陈北刘”。

有一次,陈师接待一个47岁的女性患者。

这个女性患者最近这两周以来脑袋迷糊。

她这个脑袋迷糊早就有了。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六年了。从前一直在忍,现在晕得太离谱,实在忍不了了。

别人脑袋迷糊都是站起来迷糊、走几步迷糊,迷糊时候赶紧坐下来,或者躺下来,就好点。这个人不这样。她是躺下迷糊,站起来、走起来就好点。这就非常奇怪!

这人不可能一天到晚总站着吧,晚上总得休息吧。可是只要一躺下,立刻就晕。晕起来房前屋后都在跟着转。

这可怎么办呢?

有医师用,平肝潜阳的症状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风一吹会迷糊。

也有医师用痰湿的症状治疗。无痰不作眩嘛!痰湿多了,脑袋也会迷糊。依然无效。

也有医师用补中益气法治疗,依然无效。

后来,几经辗转,找到了陈亦人教授。

刻诊,见患者脉涩,舌暗红,苔薄。

陈师看了以前的方子。平肝、化痰、补气之法,都不好使。中医治疗眩晕,一般情况都是这样治疗呀!

陈师想,会不会是血瘀所致?

毕竟,患者脉涩。脉涩,提示有血瘀。

于是,陈师开了张活血血瘀的方子——

牡蛎15克(先煎),丹参15克,葛根15克,桃仁10克,白薇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6克,柴胡6克,共是3剂。

结果,患者3剂药喝完后,症状大有好转。接着,再用5剂,诸证悉平,静卧眩晕消失。

这就是陈亦人老师治疗眩晕的经典医案。曾经被多部专著收录。

这里面是什么治疗思路呢?

患者的问题在于淤血。脉涩,舌暗红,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淤血阻于内、血运滞涩的表现。

血瘀为什么会导致眩晕呢?

我们的脑袋,号称清阳之地。清阳之气上升,神志才会清晰,五官感之才会正常。清阳之气是化生于脾胃,以水谷精微之气为载体,为大脑提供能量的阳气。

清阳之气要想输送到大脑,必须借助血液。血为气之母。它自然也是阳气之母。如果血瘀,血流不畅,那么清阳之气也就无法流到头部。

这个时候,人就会眩晕。

淤血所致头晕,为什么在静卧时加重呢?

因为静卧,则血液流动会减慢。动起来,血液流动会加快,所以会好一点。

从以上分析,患者自然要活血化瘀。

你在看看上头陈师的配伍。

配伍里的白芍、当归、桃仁、川芎、丹参都是活血化瘀的。这是治疗的基础。柴胡疏肝。肝气舒畅,有助于气血的运行供给。牡蛎重镇安神。白薇滋阴凉血,配合当归可以更好的养血。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是治疗头颈部眩晕、头疼等疾病的常用药。

这就是治疗思路,理解透彻了,其实也是很简单。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