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遗址有所不同,如前者动态发展,后者静置不变;前者有助于传承城市原生性文脉,后者则无此作用。 B.经营、管理历史文化街区,不可照搬其他街区的运营模式;从长远看,自主经营或自主管理的运营模式不利于街区发展。 C.鼓励历史街区的居民就地参与商业活动,这一做法有助于解决部分原住居民的生计问题,也能助推历史街区文化传承。 D.如果历史街区不设置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城建、规划、文旅等部门便会因没有机构统一组织、协调而无法开展合作。 6.平遥古城在保护、管理历史街区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请根据材料三分条列出这些做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 茶盐古道的根味 禾 源 时值冬日,叶子对树枝的依恋终究敌不过叶子的重量,叶子随风飘落到茶盐古道的阶石上。叶子以为自己带着春夏秋三季的信息到来,会赢得阶石的青睐,它万万没想到阶石最不缺的就是浸泡在时光里的信息。在茶盐古道的阶石眼中,十年、百年的信息也只是幼稚的嬉语。 在唐宋元时期,屏南的茶盐古道就是山水间的一根长长的琴弦,踏上茶盐古道的阶石,就能感受到整根弦的律动。可是后来,如刃的时光把这根弦裁成小段,这山留一截,那山留一段。 当还能感受到白昼与黑夜之时,茶盐古道会借一茬一茬的荒草,把一年年的愁绪表达出来;会在空中寻找随它来到村庄的炊烟,认出哪一缕是苏家的,哪一缕是韩家的,哪一缕是前地村的,哪一缕是蕉城吴山的……偶尔还会在树林的涛声里,追忆自己曾经的繁华,为自己把山与海紧紧连在一起感到骄傲。可荒草疯长,遮住了它的视野,终于,它再也分不清白昼与黑夜,时间对于它而言就是一个概念。 茶盐古道闲下来了,不再追赶日子,它深隐山中,成了一条硬邦邦而又七零八碎、不与时间计较的根。 不与时间计较的事物就是老货。行走在寿山,总会与老货——老墙、老宅、老茶行、老客栈等——相遇。老者喜欢说古,他们说,哪家祖上制茶发迹,开出一家又一家的茶行;说,一个后生每次去古瀛洲前,都要让娘烤一包香脆番薯片,他要把香脆番薯片作为礼物赠给渡口客栈的老板娘;说,为送鲜黄瓜鱼进城卖,挑夫们跑脱了胗。 在降龙村后山那片原始森林里的树木看来,这些老者所讲的故事只是一场场过时了的剧目。在降龙村后山的原始森林,每一棵树都活成了精灵。但它们不喜欢记忆沧桑岁月,而喜欢活在童趣之中。它们顺势而为,斜伸竖长,弯腰曲颈,各展姿态,抱团的不嫌拥挤,独处的不言孤寂。每一株都树肤光滑,叶厚绿浓,充满活力。它们不像村前的风水树那样活得神圣而庄重,更不像前境的那株老柳杉那样遭虫蛀,被雷击,枝枯腹空,毫无生气。 树老而时光不老。屏南人的时间确实从容。人们用大把大把的时间为自己过日子。降龙村的一位大娘在村边竹屏前晒着冬瓜干。她说制冬瓜干是细工慢活,要有七八道工序,要晒上七八天……总而言之,要经过许多七七八八,才能吃到一道冬瓜干汤。 细工慢活是生活的艺术。在屏南,美食中的米烧兔、肠中肠,哪一样不是'磨洋工'磨出来的?再说那北路戏,演员迈出一步,脚要抬个老半天,后台打板的师傅都敲了好一阵子,“哒哒哒”,直到“汰”,演员才落下脚。看戏的人也耐得住性子,且逢年过节要歇工看上两三天。还有那破器的生产,采土、练土、揉土、拉坯、修坯、阴干、上釉、入窑、封窑、烘窑、烧窑、开窑,一道道工序下来,村里人的性子都被捏成了柔软的土团。生产破器的那个村叫破窑村,村中每堵土墙中夹杂的瓷器碎片,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一段段时光汇入历史长河,很多人从茶盐古道走进屏南,成为屏南民间流传的故事中的人物。寿山降龙村流传着明朝建文帝逃亡到此的传说;1933年闽东独立师来到蕉城桃花溪村,组建党支部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中共宁屏第四区区委…… 在新时代的春风的吹拂下,屏南的时光长河涌起一浪浪新潮,古老的一切在新潮里展现新貌。茶盐古道这根古老的琴弦弹奏出徒步登山、越野寻根的新曲;白玉的古溪交成皮划艇比赛训练基地;古老剧种北路戏结合现代光影技术,带着更多的人穿越时空,感受古老的世态人情…… 时间不停脚步,空间不断萌新。茶盐古道的根味,像茶一样,清香隽永;像盐一样,让每个日子有滋有味。 文本二: 禾源的散文既不长于针砭时弊,也不长于叙家长里短,但总能将一地之美展现在世人面前。总体而言,禾源的散文有以下特点: 1.拟人化的表述一线 禾源的散文不是仅仅在某几个句子中使用拟人手法,而是在整体风格上具有拟人化的特点。禾源把自然景观和其他生物都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来对待,赋予它们语言能力和思想,和它们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