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吝啬鬼》,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不是单纯的喜剧,就像他那美妙的译名中有个“哀”字一样,悲喜交融是他真正的风格。 阿巴贡是《吝啬鬼》(又名《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他生性多疑,视钱如命,就连赠你一个早安也舍不得说,而说借你一个早安。 阿巴贡是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形象,与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乞乞科夫(果戈里《死魂灵》)三个形象合称“四大吝啬鬼”。 歌德曾称赞《吝啬鬼》:“使利欲消灭了父子之间的恩爱,是特别伟大的,带有高度的悲剧性。” ![]() 莫里哀的笔调优美、具体又非常直白,非常贴近我们日常使用的现代法语;与此同时,《吝啬鬼》的绝对主题——金钱,这在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尚是一个新兴的话题,然而在当今新自由主义社会的语境下,金钱已然成为了中心矛盾,近乎信仰;作品中着重表现的代际冲突,阿巴贡意在让他的孩子们屈服于他对利益的追求和对金钱的迷恋,同时,禁止他们听从心声,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因此,我认为对于今天的社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具有现代性的主题。 重温《吝啬鬼》,对现在也有一定意义,现在社会“金钱至上”还存在,无论是医院、教育都把“钱”作为唯一目标,什么品行道德,人性化均丢弃了,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