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鱼籽酱·小草莓 疫情反反复复,令人揪心不已。 最近,上海更是频频登上热搜,到昨天为止,新增本土新冠确诊病例3238例。 作为疫情暴风眼的上海,深处舆论的漩涡。 我们见证了冷漠的攻击,但更多的,是温暖的善意。数不清的救援物资和医护人员,连夜驶往上海。 在这时,同样是一线城市的广州,也因为疫情冲上了热搜。 就在我们都为广州捏一把汗的时候,它却在短短几天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管是排查速度,方舱建设速度,还是物资保障,医疗保障。它都让人赞不绝口。 它向我们证明了广州的速度和人文关怀,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一线城市。 而我们也从一周前的短暂惊慌,到现在疫情形势的整体向好。 餐厅、学校复工复学指日可待,停运的交通即将恢复,街头也在逐渐恢复之前的热闹。 正如雨果曾说过:“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光。” 而这背后所依靠的,是安全感满满的广州。 01 4月10日下午,广州政府召开视频直播会议,将疫情相关消息,全部公之于众。 这不仅仅只是个视频,更多的是广州的担当。 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 广州没有忽视一个人,它看到了每个普通人。 直播时,密接者、次密接者、重点人员数量,他们用一天时间全部调查清楚。 同时,他们还设置了爱心专车,时刻待命。 疫情当下,最怕的就是: “有人没得新冠,却因新冠而死。”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州依旧用实际行动告诉你: 放心,有我在,不用怕! 在广州的防疫中,没有人被忽视,没有人被抛弃。 做核酸时,孩子、老人、孕妇、哺乳期妈妈,都有绿色通道可走。 4月11日,白云管控区,一名孕妇在家待产。 听闻消息,救护车马上赶到,通过绿色通道,送进产房,医生紧接着手术,三个小时后,孩子顺利分娩。 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产妇只说:
“快”是大家对广州的形容词。 4月8日,两份核酸样本,当晚,白云区全部测完,4月9日凌晨,全市全员核酸检测。 面对疫情,分秒必争,昼夜不停,直至保证每个人的安全。 很多人担心物资,听到疫情就急忙赶到超市去抢购。 抢菜的、囤货的,都有。 一时间,货架都空了,刚赶到的人心一下子拔凉了。 但是广州政府,你可以永远相信,它会重新温暖你冰冷的心。 4月9日,天河城封控,全员核酸检测,所有人都是阴性。 第二天,购物中心全面消杀后,就重新营业。 物价没有上涨,质量没有下降。 同时,线上的生鲜平台,依旧营业。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安全新鲜的蔬菜。 在任何极端情况下,广州人依旧可以悠闲地喝着早茶,欣赏着广州的美景。 “暖”是大家对广州的另一个形容词。 在疫情防控这方面,每个人都要对广州比个大拇指夸赞。 面对疫情,它懒得吹牛,更懒得傲慢,只有务实行动,显出了一个一线城市的胸襟。 自从广州疫情开始后,我们看到了不少赞美广州的文章,评论区里总有人说: 别急,让子弹飞一会。 如今“子弹”已经飞过一周,我们看到的是: 疫情明明一副风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势头,如今已然颓败成一阵微风。 因为这背后,有一个你永远可以信任的广州政府。 02 如果说这次疫情的满分答卷,一半是广州政府的负责,那另一半则是广州人的配合。 刚开始做核酸,大家一小时提前到场,医护人员还没到呢,他们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去捅喉咙。 大家争先恐后,生怕落在后面。 有的人,一边排队做核酸,一边在路边买了份烧腊。 有的人,一边排队,一边拿着蚊香熏蚊子。 核酸现场,烟火气十足,众生相云集。 让人忍俊不禁,啼笑不止。 有的人还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到喇叭声下楼,就被捅了喉咙。 有的队伍1.7公里,却只用了25分钟,如果跑慢了,就跟不上队伍。 广州人也在证明: 防疫这块,我们是认真的! 他们穿着最朴素的鞋,却打着最硬的仗; 他们喝着最慢的早茶,却在做核酸时争分夺秒。 连续一个星期,广州街道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这背后,还有无数工作人员的努力。
不仅如此,舞狮也出动了,一舞——阿公阿婆们!一跳——做核酸啦! 不止才艺,还有科技,喊楼文化应有尽有。 也许你正刷着视频,突然一架无人机就飞到你窗边对你说:
而广州人也展现了他们的担当。 有一位77岁的阿婆,一天做14个小时的志愿者,而她的总时长有一千多个小时。 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眼睛弯弯,笑着说:
热心无关年龄,只关自己。 还有白云一家早餐店,为防疫一线送上100份早餐。 店主周杰明看到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在核酸采样点为群众服务,与时间赛跑,他就免费为医护人员送上宵夜、早餐。 正如那句歌词一样:“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平凡的人们,一样可以贡献感人的力量。 疫情三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所有人的模样。 有人手忙脚乱,待在原地不知所措; 有人井井有条,带领大家找到正确的路。 而广州所做的一切,都印证了那句话: “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民众。” 广州政府务实,广州人就不会玩虚的。 广州政府温暖,广州人就会积极乐观。 政府与民众双向奔赴,终会迎来一个没有疫情的春天。 03 广州疫情的背后,离不开这四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1918万份。 自从广州宣布在十一区全区全员做核酸后,仅仅一天半的时间,广州就完成了1918万人的核酸检测。 这一数字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广州反应得快、准、全,也看到了广州人民满满的安全感。
记者采访面前这个一脸倦容的医护人员。 穿着厚重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闻声抬起头,他眼睛里满是血丝,揉了揉酸痛的胳膊,笑着说:
全员核酸,通宵达旦。 广州不放过任何人! 第二个数字:3450个床位。 与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的,还有正在建设的广州琶洲新方舱医院。 从4月9日开始,1500多名工人在现场24小时施工,每天还不断有工人前来增援。 仅仅一天半的时间,其中一个馆已经成型,约可以容纳600张床位。 预计一星期内,新方舱医院将全部完工,可以提供3450张床位。 中国速度,广州速度,名不虚传。 第三个数字:55.6万人。 这个数字,扎扎实实考验的是广州温度。 这不单单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白云区封控区管控区内55.6万居民。 10元的蔬菜包,不仅有主打菜,还有葱姜蒜,广州的细心让每个人都动容。 在这个蔬菜比肉还贵的春天,很难想象这会发生在疫情中的城市,但是它切切实实地发生了。 没有哄抬物价,也没有忽略任何人,有的只是55.6万人手里抱着的蔬菜包。 不仅如此,广州还对弱势群体做到了足够的照顾。 广州对老弱病残孕幼做到了及时统计,在4月10日的发布会上,发言人透露,已落实到封控区内有: 高龄老人80岁以上的889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774人,严重基础疾病患者234人……均一一落实服务保障。 一组精确到个位的数字,不仅让我们感动,还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广州的人情。 第四个数字:15.5万党员。 抗击疫情,党员带头先行。 这不仅仅是喊口号,更是给人民切切实实的保障。 自从疫情开始,广州市、区两级共有15.5万名党员干部支援。 而疫情防控的重地白云区,在疫情发布后仅3个小时,就有7500多名居住在白云区的党员干部报到。 他们维持着核酸现场的秩序,挨家挨户地提醒做核酸。 烈日下,他们驻守在街道,尽管汗水浸湿衣服,也不曾松懈片刻。 而这4个数字的背后。 是无数人的坚守,他们争分夺秒,只为和病毒赛跑。 是政府的责任担当,他们当机立断,只为守护广州人民。 广州就像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逐渐修炼出了一股韧劲。 这次疫情,既让我们看到了广州的雷霆手段,更让我们看到了广州的绣花功夫。 它让我们值得相信,疫情一定会结束。 写在最后 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中心,而广州,却一直都被我们所忽略。 一直以来,广州都太低调了。 全国每天入境人员,广东达到90%。 而广州作为省会,承担着大多数入境人员的安置任务。 它离病毒最近,做得最多。 自疫情开始以来,广州共经历了大大小小九波疫情,但是我们并没有听到任何怨言。 它就像家里那个最乖巧懂事的孩子,只默默做事,不像哥哥姐姐一样,会时不时向父母讨个奖励。 每一次,它都化险为夷; 每一次,它都安稳度过。 这背后,不是运气,而是实力的加成。 是靠广州政府防患于未然的准备,是靠一心为民的执政态度,是靠落实到位的执行速度。 因为这些,让市民们有了充足的安全感,让市民愿意配合。 一切的优秀,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今天做核酸,明天继续; 明天做核酸,后天继续…… 一轮又一轮,藏不住半点糊弄。 一个个有序的广州人,成就了这个城市的防护障。 这就是广州,大国担当下的一线城市,低调的诠释着坚强与慈悲。 这样的广州,让人心之所向! 点亮【在看】,让我们一起为广州加油,广州值得,我们更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