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常见意象26~59:出处 寓意 例说

 老王abcd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主观“意”+客观的“象”=意象
诗人创造出一定的意象,是为了借物抒情。
许多意象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中高考中,有一些意象反复出现。
了解并掌握其“”,对解答诗词鉴赏题非常有利。

26.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预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2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落失所的人。
“哀鸿”一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陈子昂《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孤狖啼寒月,哀鸿叫断云。”
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

28.秋水

比喻明澈的眼波,形容盼望之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白居易《宴桃源》:“凝了一双秋水。”
赵雍《人月圆》:“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它们比喻恩爱夫妻。
相传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于是,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妙。
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
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3.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联姻,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也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杨万里《晓过皂口岭》:“半世功名一鸡肋,生平道路九羊肠。”
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征舠已集,拜辞偷泪滴,只为鸡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王韬《淞隐漫录·何华珍》:“宦海中风波岂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恋鸡肋何为?”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阖闾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而有人贪赏之重,因杀其两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之阖闾,而诣宫门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
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过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红豆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图片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顾炎武《书女娲庙》:“仁人志士久郁邑,精卫空费西山土。”
胡天游《烈女李三行》:“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王之道《和王觉民梅花诗》:“牛后何如作鸡口。”

52.青鸟

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南唐中主李王景《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3.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苏轼《失题一首》:“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故人相见尚青眼,新贵如今多白头。”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曾国藩《送孙芝房使贵州二首(其一)》:“文采边陬瞻泰斗,仪容寸步中宫商。” 

55.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56.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57.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陶弼《合浦还珠亭》:“合浦还珠旧有亭,使君方似古人清。”

58.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
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四)》:“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59.烂柯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谓荒诞不可信。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陈傅良《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小烂柯》:“促膝有仙凡,烂柯无小大。谁知桃源人,不在秦晋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