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祠里的第三场喜宴

 五艘文集 2023-01-31 发布于江西

酒席

日记

吃东道喽

      敲锣打鼓,鞭炮喧天。看着那坪上坐成一圈的红色“乐队”们,我和奶奶相视一笑。这回挺像有模样的嘛,还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再走前去,门口两侧放了挺大的音响,这富有年代感的歌还别说,挺喜庆的。音乐升级,服装升级,就是嘛,这个路还是有待升级的。石子随意铺的路,突然不铺了,直接“原型暴露”,黄泥显现,幸好最近都是艳阳天,黄泥块不黏人,不然本小白鞋得遭殃了。



姓氏宗祠

沿乡道一路望去,如果看到了屋檐特别亮丽,整体又略显庞大的建筑,多半就是姓氏宗祠。人们建寺庙的热情可比不过建宗祠,前者有宗教的限制,后者则带上了团结、孝顺、和睦的美誉。老百姓常是如此,敬祖宗、供祖宗、念叨着祖宗。或许,他们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宗祠上的牌位,西方是“上帝自在心中”,这里则是“你心里对得祖宗吗?”若是和长辈聊这姓氏话题,那绝对就是一段村史、族史抑或是地理志。那座山住着姓曾的,山脚那棵古树下住着姓欧的,那条河边住着姓肖的,上去是姓罗的,再是那古树姓欧,再是姓邓,再下个坡姓欧……村中心很多姓宋,镇中心更多姓刘,隔壁村认识的全是姓欧阳,镇下的很多村郭姓也很常见。一段路有一段路的姓,日子好了后,姓氏壮大,开枝散叶,乡亲们聚在一起,也学着建宗祠,于是,一段路也有了一段路的宗祠。

宗祠亮堂堂,族人有喜即可在此宴请四方。今日是在这座新祠堂里办的第三场喜宴,(上一场内容可点击→宗祠的第二场喜宴)照例的我只负责吃,奶奶负责聊天。村里吃席吃的是一场礼,有喜事人到礼到,人没到礼也要到。叔侄字辈,血缘与地缘相近。说起血缘来,迁徙而来的同姓不能算是五服亲属。但过去的几十年岁月,喊着喊着爷叔,攀着攀着兄弟就关系近了。街坊邻居的,都是亲戚。一家办喜事,全屋人都要出动帮忙。酒席十几桌,前一天就要备好各类吃的用的。量是走亲戚的好日子也不能缺席干活,第二天更是要早早的起身忙活。小一辈和老一辈就不用干活了,到了饭点,准时来就是了。

吃席进行中

吃席是这样的,三三两两的站着、坐着,有聊天聊的热火朝天的,有干活干的双脚生烟的,也有像我这样双眼无神坐等干饭的。先是一盘零食,橘子糖果充充饥;再是油炸的特色小吃,猪油包鱼子包打打底;再是一盘盘正菜上场,有荤有素,有汤有菜;到压轴的梅菜扣肉上场,就可以再次放鞭炮宣告喜事了。这次还放了烟花,大中午的烟花只有响声没有看头,怪可惜的。这次的菜又一次的把人吃的涕泗横流,老奶奶们筷子都不敢动一下,年轻人边擦鼻涕边吃。小朋友等着流心包子吃,我也靠两个包子最后填饱肚子了。酒席厨子可不好当,厨子说不放辣椒没味道,大伙说,辣都被你辣饱了。

(当天晚上宗祠放的烟花)

再遇新郎官

吃饱喝足,准备开溜。眼睛一瞅,看到了新郎官。糟糕,这不是那个小时候被我抓的满手臂是血的鼻涕王吗,我还被他老妈来家里兴师问罪了。他怎么长这么高了,他怎么就结婚了。真的是他吗,再瞅瞅,脸型很像,不信;再看看贴在墙上的名字,好像是这名,不信;他老妈我肯定不会认错的,还真是他,信了;他家我也认识,还真是他家办的喜酒,真信了。相比于前几天奶奶说我某位结婚了的小学同学找到她问我有没有嫁人的震惊和奶奶参加我小学同学的婚宴的震惊,这小时候的打架对象就在眼前结了婚更震惊。

我和奶奶说,我小时候和新郎官打过架,抓得他满手的血。奶奶说,那打赢了,不错。然后奶奶也聊起了新郎官,他带回来过三个姑娘,其中一个姑娘的老爸还找来了家里,说姑娘还要读书,不能和他结婚。现在这位新娘还才十九岁,真是小时候看大人结婚,大了看小孩结婚。

1418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