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义会议唇枪舌剑,很少发火的朱德大发雷霆,字字千钧力挺毛主席

 dawn的图书馆 2023-01-31 发布于贵州

土地革命时,我党和我军还处于“襁褓”,斗争经验也处于积累阶段,所以很多同志非常尊重“老大哥”共产国际派来的领导,对他们的指示也绝对服从。

不过,各国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高高在上的“太上皇”明显水土不服,而且还死不认错。王明、博古、李德这三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毛主席也受到他们的排挤。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毛主席被解除了军事指挥权。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表示坚决反对,但势单力孤,无济于事。

回忆这段“至暗时刻”时,毛主席不无感慨地说道:“别说人了,连鬼都不来我家。”

文章图片1

错误路线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后,才得到彻底改观,毛主席在我党的领导地位才得以确定。

但遵义会议的进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

期间,一名与会者的发言甚至让素来“宽厚仁和”的朱德老总竟然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声色俱厉”的老头子在当时的铿锵发言虽然简短,但字字千钧,坚定地支持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那么,遵义会议是如何召开的?

会议上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

为什么朱老总会大发雷霆呢?

转战:路在何方?

长征在中央红军出发时的实际称谓是“西征”。

文章图片2

因为博古和李德制定的目标是要向西,到贺老总的湘鄂西根据地和红2、红6军团汇合,然后再创建新的根据地。

出发时,中央红军的5个军团加上中央和各机关,总人数将近9万。虽有敌人重兵“围剿”,但按照博古的想法,根据地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瓶瓶罐罐”都得带着。

于是,红军的队伍首尾最远距离甚至达到过100公里。队伍中,有各种被好几个人抬着的机器,有骑马的老同志,有躺在担架上的伤员和病号,全副武装的战士在拥挤不堪的人流里也迈不开大步。

长征出发前,中央“三人团”(博古、李德为主,加上周总理)决定中央政治局成员全部分散到各军团,毛主席从张闻天那知道消息后,就要求与他和王稼祥一路同行。

文章图片3

王稼祥

因为闹了好几个月差点要命的疟疾,加上心情郁闷和对红军前途的担忧,毛主席的身体非常虚弱,过了于都河,就不得不上了担架。

很巧的是,王稼祥因为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腹部受伤,弹片还没取出来,也躺在担架上。张闻天没啥事,一直骑马陪在他们身边。于是,3位领导人谈了一路。

在分析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开始后遇到的情况时,王稼祥忧心忡忡地对毛主席说:“革命道的路这样走下去,可不行!

文章图片4

过了些日子,毛主席身体康复,体力也恢复了,就跳下担架经常到各个军团去“串门”。李德在40年后写的《中国纪事》中就提到毛主席“不顾行军纪律,一会儿去这个军团,一会儿去那个军团,无非就是想让军团和师的领导认同他的思想。”

中央纵队的最前面是穿着褪色旧军装,踩着草鞋的总司令朱德老总。虽然他已经48岁,组织上也给他配了担架,但他坚持骑马,为的是让战士们能投入到一线战斗。有时遇到不好行军的路段,朱老总还会带头爬山,其矫健的身手让很多年轻战士都自愧不如。

文章图片5

朱德

在中央红军冲过3道敌人封锁线后,蒋介石已判明了红军是要去湘西,于是严令加强第四道湘江防线。当时,“追剿”红军的国民党中央军有16个师,加上陈济棠的粤军和白崇禧的桂军等非嫡系部队,总兵力超过了20万。

一时间,湘江沿岸敌军云集,战云密布。

一夜,朱德老总、周总理、博古、李德在一家农户的家里开了碰头会。

朱德老总首先发言:“我看,应该把没用的家当都甩掉,全军尽快渡过湘江。”一边的周总理立刻表示赞同。

但博古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道:“不行!那些军工、印钞、医疗设备都是革命的本钱,不能丢掉!”

文章图片6

博古

朱老总有些生气,但尽量平静地说道:“人,才是革命的本钱!为了那些东西,要牺牲多少战士,你想过吗?”

此时,李德盛气凌人地插话:“革命怎么会没有牺牲?为了成功转移,付出多大代价都是值得的!”早就看他不顺眼的朱老总没理他,随后起身,继续指挥部队冲向湘江。临走前,他还不忘让警卫员给农户留下了一袋大米。

1934年11月27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已抢占湘江渡口,并与越来越多的敌军展开惨烈的拉锯战,但庞大的中央和军委纵队的14000多人和1000多幅担架还挤在山间甬道,绵延50多公里,以每天20多公里的“龟速”前进。

白崇禧本来为了保存实力,只让桂军对红军“衔尾”追击,结果他没想到红军的移动速度会如此之慢,桂军居然一下把红军大纵队给拦腰切断。

危急关头,“军事专家”李德黔驴技穷,周总理和王稼祥都支持朱老总“扔掉瓶瓶罐罐,快速渡江”的建议。早就没了主意的博古在无奈之下也表示同意。

文章图片7

李德

最终,中央红军在朱老总的指挥下,血战四天四夜,才得以渡过湘江,代价就是人数锐减到3万多人。过江后,博古和李德又来了神儿,继续坚持把红军往火坑里带,还要去湘西。

面对数倍敌军布下的口袋阵,红军该何去何从?

交锋:泾渭分明

1934年12月12日,中央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毛主席力主放弃去湘西的计划,改道挺进敌军薄弱的贵州,顺便再打几个胜仗。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表示支持。

文章图片8

随后,中央红军突然冲入贵州,国民党重兵被甩在背后。12月15日,红军进驻黎平,获得了难得的休整。

中央再次召开会议,在关于下一步行动方向的问题上,朱老总、周总理、王稼祥和张闻天再次力挺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准备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根据地。博古、李德虽然落了下风,但仍在坚持去湘西的错误路线。

11月20日,军委纵队抵达乌江江畔。在一个橘子园里,也上了担架的张闻天和王稼祥躺在一起,两人在交谈中,不约而同地认为“毛主席打仗有办法,咱们是领导不了,还是请他出山吧。

文章图片9

王稼祥

于是,在黎平会议上决定召开的遵义会议中加入了最后,于是最重要的一个议题:请毛主席出来指挥,也就是在人事上要有变动。就此,遵义会议的核心内容确定。

此次“担架碰头会”后,毛主席、王稼祥和张闻天组成了反错误路线的“三人团”。

1935年1月13日深夜,博古认为发言内容准备得差不多了,要周总理在14日通知参会人员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周总理则建议将会议变为扩大会议,请前线各军团的将领也进行发言。博古没有反对。

于是,周总理立刻连夜派人通知了不在遵义的刘少奇和李卓然两位同志。尤其是李卓然,是红5军团的政委,在长征开始后,周总理亲自将他和原政委朱瑞进行了对调。

红5军团号称“铁流后卫”,自始至终负责大军垫后的重任,与敌人一路打得血肉横飞。当时,李卓然正在和董振堂军团长一起镇守乌江,保卫遵义会议的召开。接到参会通知后,李卓然立刻策马狂奔,直奔遵义而去。

1935年1月15日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的“柏公馆”正式召开。

文章图片10

“柏公馆”是原国民党25军2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红军到遵义后把司令部设立在这。因为政治局和军委白天要处理军务和其他重要事宜,所以几天的会议都是在晚饭后进行,一直开到半夜。

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个。

第一、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

第二、建立新根据地的问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事变动,推举毛主席再次出山。

在第一天的会议上,博古首先进行发言。按他“笔杆子”作风,他提前准备了一大摞发言材料,在推了推眼镜后,便开始侃侃而谈。虽然他也进行了检讨,但发言的核心就是强调反“围剿”的失败在于敌人太强大,我们打不过。

通过伍修权的翻译,李德在旁边频频点头,久违的笑容终于浮现在他的嘴角。而其他大部分同志都面露愠色,心想:“这不就是在给自己无能找借口嘛!”

终于忍到博古说完,周总理立刻起身作了副报告。在发言中,周总理客观地把失利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明确指出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决策问题。而且,周总理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并主动承担了责任。

文章图片11

红军时期的周总理

周总理发言完毕后,张闻天随即起身进行发言。而他的发言就没周总理这么“客气”了。

张闻天直指博古把李德捧成了“太上皇”,言听计从,并且反问博古:“如果是敌人太强大,那前四次反“围剿”是怎么取得胜利的?李德根本不懂中国的实际情况,完全是拍脑袋,瞎指挥!”

他的这份“反报告”让博古和李德非常震惊,也十分难堪。

文章图片12

张闻天

此时,毛主席把烟头掐灭,进行了长篇发言,一针见血地对博古、李德在战斗和长征中的“冒险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阐述了自己关于中国革命和红军未来的战略和战术构想。一旁的朱老总频频点头。很多领导都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

文章图片13

随即,周总理提议请毛主席重新进入中央领导核心。

王稼祥也忍痛长身而起,说道:“我说三点。第一,我赞成洛浦(张闻天)和老毛的发言。第二,红军就该让老毛这样有经验的人指挥。第三,解散'三人团’,取消博古和李德的指挥权!”

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博古则面红耳赤,憋出一句:“我要考虑考虑!”

就此,关于中国革命和红军命运的两种观点泾渭分明,针锋相对。

博古一看情况不对,再一看表已是1月16日零时30分,遂提议休会,领导会开始了各自的会后讨论。

毛主席当时得了重感冒,就在他刚刚回屋休息不久,一位重要的“客人”到了。

来者何人?

决议:改变历史

当然是李卓然赶到。

文章图片14

李卓然

毛主席不顾大夫的劝阻,立刻起身会见。李卓然则有一说一,把红5军团的一路血战和指战员们对博古、李德错误路线的不满情绪进行了详细汇报。

毛主席听罢,笑道:“卓然,你这说大实话的毛病一点没改!你说的情况太重要了!你要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好好讲讲部队的实际情况!”

1月16日晚,会议继续召开。

这次,凯丰(何克全)第一个发言。他来者不善,上来就质问毛主席“读没读过马列主义?上没上过苏联的军事院校?”

随后,他又冷嘲热讽说毛主席“只看过《水浒》和《孙子兵法》,难道凭这个就要指挥红军?”随后,他又旁征博引,把马克思、列宁著作说了一个遍,总之一个观点:支持博古和李德。

文章图片15

凯丰(何克全),后改正错误,坚定拥护了毛主席

一旁,毛主席若无其事地喷云吐雾,博古满眼的感激之情,李德则轻蔑地扫视着“土包子”毛主席。

凯丰正唾沫横飞时,突然,一声巨响。

平日里宽厚仁和,几乎从未发过火的朱德老总拍案而起。

文章图片16

总司令目光如电:“我要说几句!我们是没喝过洋墨水,但历史会证明谁对谁错!在李德同志的指挥下,红军屡战屡败!数万将士血染湘江!”说到这,朱老总哽咽了,全场一片沉寂。

揉了揉眼睛,朱老总平和地说道:“我不反对外国的先进经验,但总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吧!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他的指挥下,我们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事实证明,毛泽东同志具有杰出的才能,完全能够指挥中国革命!所以,我也提议,毛泽东同志进入中央核心。讲完了!”

文章图片17

现场掌声再起,还有同志们的叫好声。

凯丰急了,厉声指责朱老总反对共产国际。朱老总冷冷一笑,道:“我说的话,对事不对人,如果你们坚持错误路线,我是不会跟你们走的!”随后,朱老总手指李德,声色俱厉道:“你们瞎指挥!根据地没了!牺牲了那么多战友!我们还要跟你们走?!”

朱老总的一席发言,振聋发聩。

随后,李卓然发言,把战场和前线将士的真实情况一五一十进行了汇报,最后,他同样坚定支持毛主席进入中央。

文章图片18

接下来的会议,讨论更加激烈,再也没有长篇发言,全是“短兵相接”。刘伯承、聂荣臻、彭德怀等一线将领全部支持毛主席,刘少奇、陈云同志也坚定表态。会议的全程记录则是由秘书长邓小平同志完成。

当天会议结束后,朱德老总回到房间,高兴地对康克清同志说道:“很成功!毛泽东同志终于复出了,担任中央常委,又可以指挥部队了!”

康克清同志忽然提高了声音:“太好了!”

文章图片19

感谢在遵义会议上为毛主席投下关键一篇的每一位我党先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