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小时候没人教道德经,长大了也没人教!道德经是观察事物形态获得真相的方法,它讲的是如何让人开窍。让人开窍了那还得了,所以必然不会大张旗鼓去讲道德经。当然其实也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道德经。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诞生出来璀璨的文明和思想,所有这些思想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围绕着人的“开窍”和“关窍”。这一捭一阖,一开一关构成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中国的文化,历史,军事,政治,宗教,经济,中医都基于此一脉相承。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开放,百家争鸣。只有在那个短暂的历史时期,人们才在研究如何“开窍”。在此之后的历史通通都在“禁止开窍”。儒家就是让人不要开窍,人要开窍就得跟儒家反着来,凡是儒家推崇的就一律不要干就对了。儒与道其实是对立,看懂这种对立才能搞明白历史发展的脉络。儒家就是要定规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让大家伙老老实实按照规矩来,不要胡思乱想就不会有问题了。所以小时候的课文里就有论语,百家讲坛也在讲四书五经。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道德经就是那把利器。老子生活在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每天都在直面面对生死存亡,人命不值钱,每天都要与人群竞争,虎口夺食,而且一不留神就嗝屁了。古代的圣人,都是经历过激烈斗争活下来的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剩人”。剩人们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努力地思考,谨小慎微,谨言慎行,才有可能活下来。剩人对生死存亡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研究,才获得了对道的体悟。老子为了生存,不断地去追问生命的本质,宇宙的奥秘,于是就提出了“道”,用道来指导我们的生存竞争,那就是“德”。所以道德经就是一部生存谋略。老子的思想就是一把锋利的武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黑暗森林中,它让我们看清楚真相,抢占先机,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能够活下来。平时我们都很努力,努力的看书学习,巴不得每年都看个几百本书,但是其实我们看的书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些糟粕,并没有什么鸟用。人要少读书,要读就要读经典。道德经就是这样的经典,是真经。值得我们反复读,反复悟,常悟常新!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