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自述悲苦童年:爹娘饿死了没地儿埋,急得和哥哥抱头痛哭

 趣历史 2023-01-31 发布于辽宁

知乎上有个网友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朱元璋出身贫农,可为何当上皇帝之后制定了如此严酷的刑罚,难道一朝大权在握,真的会把一个原本淳朴善良的农民变成一个生性残暴的屠夫?

谁把放牛娃朱重八逼成大明皇帝朱元璋?

下面有一位网友的评论颇引人注目: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如果你的青少年时期,经历和朱元璋一样的苦难,天天被人欺负得死去活来,目睹自己的亲人活活饿死而又孤苦伶仃饱受人间冷眼,恐怕你不会比他善良多少。

确实,朱元璋似乎有人格分裂症,在老百姓们看来,朱元璋是个好皇帝,出身农民、打击贪官、不横征暴敛,相比于元末的残暴统治来说,这已经让百姓们感到了无比满足。

然而对于官员们来说,朱元璋却像一个恶魔般的存在,生性残暴、心理敏感,对官员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贪官更是极尽折磨为能事,明朝对待贪官的严刑酷法可谓五花八门,更让人不寒而栗,什么剥皮萱草、铲头会、刷洗等等,名目繁多而又创意十足,或许朱元璋每天批阅奏折后的唯一乐趣就是研究酷刑折磨官员。

很可怕是吧?但任何一种性格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而朱元璋的性格形成的潜在原因就是自己的亲人曾经被这些官员折磨得生不如死。

如果没有横征暴敛,或许自己还有一个完整的家!

如果没有这些该死的贪腐官员,或许也不会逼出后来六亲不认的朱元璋!

所以朱元璋对这些官员没有任何好感,虽然自己是皇帝,但并不影响自己的仇恨心理。

在凤阳的明朝皇陵里有两块碑,一块为无字碑,一块为有字碑,而这块有字碑则是当年朱元璋亲自撰写的,这块碑就是《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痛诉艰难创业史,字字血泪痛彻肺腑

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后,自然喜欢吹嘘一下当年的过往,诉说一下自己当年怎么怎么不容易,然后再说说自己后来多么悲惨多么努力,似乎当初越惨,就证明现在的自己越成功,老朱自然也不能免俗,当了皇帝总喜欢回忆过往,而这块碑文则是老朱不堪回首的辛酸创业史。

本来这块御制皇陵碑是交给秘书去写的,可秘书写来写去,老朱总觉得不满意,总觉得缺点什么,全文多是粉饰之文,内容空洞无物,这样的碑文传给后世子孙,恐怕有辱自己的伟岸形象,于是干脆亲自撰写了这篇千古无二的创业史: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苍生。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人各为计,云水飘扬。

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踉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

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飘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

原文太长,就不全文摘录了,下面给大家翻译一下这篇文章的大体意思,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老朱同志辉煌而灿烂的创业史,以下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爹逃荒到凤阳,给人种地为生,天天吃了上顿没下顿,为生计发愁,那一年恰好遭遇天灾,我爹64岁饿死了,我妈59岁饿死了,我哥也死了,我们全家哭的死去活来,给亲人守丧,本来想向地主刘德要块地埋了我爹妈和大哥,可地主刘德不仅拒绝,还指着我骂了半天。

邻居虽然很同情我,但是也帮不上忙,好歹刘德的哥哥还算是个好人,给了我一块坟地,让我得以下葬亲人,下葬的时候既没有棺椁,就穿着平时的破烂衣裳,好不容易把爹妈埋了之后,我们一家人抱头痛哭。

爹妈死了之后,一家人彻底失去了指望和依靠,我二哥身体不好,自己活着都费劲,更别提撑起整个家了,嫂子带着孩子也不辞而别,回了娘家,那年天下大旱,蝗虫遍地,饿殍遍野,人们为了活命,只好剥树皮吃草根。

我和我哥那时候还小,家里也没啥粮食,哥俩一商议,大家各顾各的,临别的时候又是抱头痛哭。幸亏有个姓汪的老婆婆不错,给我置办了点行李,还让她儿子送我去皇觉寺出家,可好日子没过俩月,寺庙也缺衣少食,主持把寺里的粮仓封了,我们只好出去要饭,从此之后漂泊四海。

那时候的我啥也不会,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没人依靠更没人帮助,看见哪家烟囱冒烟就厚着脸皮上人家里要饭吃,晚上就随便找个破庙凑合凑合洗洗睡了,晚上躺在草堆里听着周围的猿猴叫,再看看窗外的月光,越想自己越惨,爹妈没了,自己混的穷困潦倒,就好像蓬草一样四处飘零,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三年,到了20岁境况才稍微好点。

我本良人,社会将我逼成了不良人!

年少时的朱元璋大致如此境况,能在那样一种情景下活下来已经实属不易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孤儿,走到哪里都被人欺负的野和尚,谁会想到这就是后来赫赫威名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过于悲惨的经历给这位心理还不成熟的少年带来巨大的创伤,他永远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父母辛勤劳作最终仍然逃脱不了饿死的命运,他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的父母为地主刘德打了一辈子的工,为什么最后连块坟地都没有,这个问题或许他想了几十年。

而最终的答案就是:为富不仁!这是所有像地主刘德一样的人的天性!

这些富人和官员在他的眼中就是一群猪狗不如的禽兽,就是他们把自己的父母活活逼死,然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这也正是后来朱元璋为何屡屡找茬收拾官员,在他看来,手下官员再温顺,对百姓来说也是豺狼虎豹,正是当年父母的死和社会的无情让他过早的接受了现实,并转化为日后深深的仇恨!

纵观洪武三十一年,对官员和骄兵悍将下如此狠手,老朱已经习以为常,光一个蓝玉案就牵扯一万五千多人,该杀的不仅杀了,还剥了皮传阅众人,不该杀的也杀了,原因很简单:天下已经打下来了,你就没活着的必要了!

晚年的朱元璋已经不再信任任何人,自己最亲爱的妻子和最疼爱的儿子一死就意味着他已经没有家了,朱元璋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人,尽管他是九五之尊,尽管他一声令下就有无数人头落地,但仍改变不了他惨淡痛苦的人生。

人这一辈子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不是钱不够花,也不是官不够大,而是看着曾经给予自己温馨的亲人一个个离世而无能为力,少年朱元璋无钱无势亲眼目睹爹娘大哥死于饥饿而无能为力,老年的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妻子儿子死于命运无常同样无能为力!

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所追寻的其实只是一场空,只是一个梦,他要得很简单,只是一个温馨的家!

也就是从这时起,朱元璋更加残暴不仁,既然我的日子过不好,那么所有人都别过了,这是他能够发泄内心怒火的唯一途径,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无数人的性命和家庭的幸福。

洪武三十一年,这位七十岁的老人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尽管有遗憾,但他终究还是成功了!这是一个放牛娃逆袭的奇迹,并激励着后来无数人改变自己的命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年呐喊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而他也因其丰功伟绩或残暴不仁被后人所铭记!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曾经趴在父母尸体上痛哭的孩子,皇觉寺里天天想家想得睡不着觉的小沙弥,云游四方衣不蔽体被人当成乞丐的野和尚,而这些身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朱元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