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词,会写本单元生字词,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3.能抓住一个人的特点为习作命名,并写出这个人的特点。 单元设计思路 单元情境:制作童年回忆录 任务一:作家的童年回忆录 活动1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活动2 学习《剃头大师》 活动3 学习《肥皂泡》 任务二:制作我的童年回忆录 活动1 学习《我不能失信》 活动2 习作表达 备课初设计 21 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认识“耀、庆"等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1,导人:古往今来,诚信是所有德行高尚的人共有的品质之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出示该句名言,学生齐读。 (2)讲解句意: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可以干什么。也就是说,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不能一失信。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我不能失信》。 3.介绍宋庆龄 宋庆龄(1893-1981),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早年求学美国。1913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庆龄始终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板块二 整体感知,感受品质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宋耀如、宋庆龄、盼望、叠花篮、歉意。 相机正音:“庆”是后鼻音,“盼、歉”是前鼻音。 2.结合课题,整体感知。 (1)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梳理:“我”是指谁?“我”不能失信于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吗? 讨论明确:“我”指宋庆龄,“我”不能失信于小珍。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叠花篮,为了遵守诺言,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一直在家里等小珍。虽然最终小珍没有按时来,宋庆龄因为没有失信而不后悔。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人物品质:结合课题和刚才的发言,你从中发现宋庆龄具有怎样的品格? (3)过渡:接下来我们读一读人物的对话,具体感受宋庆龄守信的好品质。 板块三 合作交流,体会品质 1.请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默读课文,试着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2)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宋庆龄守信的好品质?准确汇报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体会1:我从两个“不行”感受到宋庆龄坚定的决心,她想:我一定要留下来等小珍。 点拨:两个“不行”后面都是感叹号,读出这种坚定。 体会2:我从“把手抽回来”感受到宋庆龄要留下来等小珍,她心里想:我一定要等小珍,我不能失信。 点拨:从动作中可以体会到她的决心。 预设2:“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体会:我读第2句话的时候,感受到庆龄不仅是一个守信的人,还是一个诚实的人。她心里想:我不能因为想看鸽子就欺骗自己和小珍,我不能失信。 点拨:是的,不能欺骗自己,这就是守信,齐读。 预设3:“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点拨:你从哪里看出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预设:我从“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这句话知道她一个人在家很没意思。 (2)点拨: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会句意。 (3)点拨:在家里这么没劲,如果去了伯伯家呢? 预设:在伯伯家能看到漂亮的鸽子,说不定还能收到伯伯送她的鸽子。 (4)点拨:在伯伯家是如此有趣好玩,而她却说-(学生齐读课件中的句子)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关键词语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句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守信不易。正是这种不易让我们感受到守信的可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宋庆龄的话,体会这种品格的可贵。 板块四 总结课文,拓展阅读 1.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理解了宋庆龄说的话,体会到了宋庆龄为朋友坚守诺言的坚定态度和美好品质。你们想知道宋庆龄后来成为了怎样的人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的生平和一个小故事。 2.出示拓展资料,学生自主阅读。 3.引导交流:读了这两则材料,你们有什么发现? 4.总结:这种诚信的品质伴随宋庆龄一生,无论站在什么位置,她都深深记得-我不能失信。无论我们在什么时候,都要深深懂得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目标】 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词语激趣,学会找人物的特点 1.连连看:下面词语表现了人物什么方面的特点?用线将一、三两行的词语与中间对应的方面连起来。 小书虫 乐天派 智多星 运动健将 能力 品质 性格 兴趣 爱好 故事大王 幽默王子 热心肠 昆虫迷 小问号 2.提问:这些词语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用一句话来表达。 (1)学生思考交流。 (2)课件出示词语趣解(可配上趣味声音和动画)。 小书虫:酷爱读书,总想把书都装进脑子里。 乐天派:他的词典里没有“烦恼”一词。 智多星:人称“小诸葛”,胸中锦囊一箩筐。 运动健将:班里的“飞人”,百米跑成绩年级第一。 故事大王:绰号“故事云盘”,很会讲故事。 幽默王子:富有智慧,说话逗趣。 热心肠: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昆虫迷:班上的“昆虫学家”,家里面养着帼蝎、雌螂、非洲 蚂蚁... 制卖机的 小问号:总喜欢问“为什么”。 (3)拓展:除了上面的词语,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哪些人? 3.小结:我们可以从人物的性格、品质、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人。 板块二 交流借鉴,拓展思路和方法 1.课件出示范文,学生自由阅读。 2.引导梳理:范文中的爷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启发思考: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体现爷爷的特点? 小结:作者通过写爷爷和弟弟玩打仗游戏这件事,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描述了爷爷的语言和动作,突出了爷爷的性格特点。 板书:通过事例写特点 4.课件出示范文 学生自由阅读。 5.提问:同样是写人物的特点,这篇范文与上一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板书:通过日常行为写特点 6.小结:我们既可以通过写一件事,也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行为来写出人物的特点。写一件事,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从性格、品质、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来突出人物特点。写一些日常行为,可通过抓几个有代表性的行为,从侧面写出人物特点。 7.实践训练:师生一起寻找班级“热心肠”。 提示:先推荐并说理由,可以说具体的事例,可以说他的日常表现,同意的同学再补充理由,最后推选出班级“热心肠”。 8.参照上面的办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中寻找三个最有特点的人,列举反映他们特点的事例或日常表现,完成下表。 9.学生填表,独立分析、比较表中的人物,最后确定习作对象。 板块三 习作 1.引导学生选择身边一位有特点的人,围绕人物的特点组织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通过写一件事,或者一系列日常来写出人物的特点。 3,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堂、答疑。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趣文开场,提炼题目 1.课件出示范文3,学生自由阅读。 2.方法巩固:例文通过写什么来表现“表弟"的特点? 学生回忆第1课时内容,结合例文回答。 预设:通过写“表弟”的一些日常行为来表现他的特点。 3.梳理:例文几乎没有对“表弟”的性格、品质、心理、动作等进行描写,但可以从文中估摸到他的一些基本特点,请用适当词语来表现这些特点。 小组交流。 预设:天真,好奇,专注喜欢.…. 4.练习:请给这两节课的三篇范文各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5.小结:给写人物特点的习作取题目,可以用如下趣味公式(不局限于此)。 题目=人物主要特点+人物 课件出示例子:万能老妈-“万能”指人物的主要特点,"老妈"指人物。提示:公式中的“人物”这一项也可以省略。 课件出示例子:题目《家有“小书虫”》,也可以是《小书虫》。 6.布置任务:用学到的方法给习作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学生自取题目,相互交流,修改并确定习作题目。 板块二 习作互评,自主修改 1.全班分发“互评意见单”,将已完成的习作在全班做一对一、一对的交流互评。 要求:评价人应认真阅读习作,并逐条完成“互评意见单”列出的评价任务,之后签名交给习作作者。如果可能,还可以将习作递交给写作对象进行评价。 2.被评价人拿到“互评意见单”后,应认真阅读理解其中的内容,如认为意见中肯,按意见修改习作;如对意见有疑问,可再与评价人交流,或进一步寻求教师指导。 3.小结:一篇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习作拿给别人看,听取别人的意见,思考吸收意见,再修改;同时,认真阅读别人的习作,从中获得借鉴的同时,写下自己中肯的评价,帮助别人完善习作。 板块三 小组再评,全班展示 1. 习作修改完成后,小组朗读、互评,从中推选一篇习作。 2.朗读展示。 3.总结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4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学习“交流平台 1.请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自主完成“学习单"。 (1)通过本单元学习,我认识了 的钓鱼娃, 的葫芦, 的采蘑菇童子, 的剃头大师, 的冰心, 的宋庆龄。 (2)通过本单元学习,我掌握了运用了 等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全班交流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1)提问:理解本单元课文中难懂的句子有哪些方法?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出课文中难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可以运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 ②小组交流,每组说一种方法。 预设: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向别人请教。 (2)再问:你觉得理解难懂的句子还有什么方法? 预设: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 (3)学生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的对话。 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采用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等办法。 3.训练:读下面的片段,用学到的方法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 (1)高兴的时候,他总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同时嘴角边出现两个小酒窝。同样,哭起来,他也真够呛!不过,在他脸上,酒窝总是比眼泪出现的时候多。 预设:联系上下文,酒窝代表笑,眼泪代表哭,可知他开心的时候多。 (2)你若喜欢上了一本书,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地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3)突然,蝴蝶从书桌上缓缓飞起,在我这小小的空间里翩翩起舞,它舞动的姿态很优美,在半空中划出一条又一条美美的弧线。我呆呆地用手托着腮,就这样傻傻地看着它飞舞。 板块二 学习“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提示:“锚”读máo,不是miáo。“瞭”读第四声。 2.画面引导,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视频(沙滩、海水拍岸、停靠岸边的海船、远处的海平线、朝霞、海天一色……画面最后定格在课文插图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关大海、港口、岛屿、沙滩、舰船等的见闻。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通过视频,直观感受、认知“旭日、岛屿、海滨、沙滩、缆绳、铁锚”。 ②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瞭望”。 ③通过查词典,理解“巡航”。 小组交流,轮流发言,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3)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旭、屿、瞭、巡、缆、锚”,指名认读。 (4)引导观察发现: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怎么记住它们? 预设: ①“屿、瞭、缆、锚”为左右结构,左形右声。 ②“旭、巡”为半包围结构,“旭”与太阳有关,“巡”与走有关。 3.巩固运用,复习实践。 (1)口头练习组词。 旭:()() 屿:( )( ) 瞭:( )( )巡:()() 缆:( )( ) 锚:( )( ) (2)小组交流:根据上面的词语,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题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组例句,学生默读。 2.启发思考:“熟”和“味道”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意思?可以组成或换成哪些词语而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预设: (1)“熟”:第一句话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可组成“煮熟、蒸熟、熟透”。 (2)“味道”:第一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舌头接触某种东西时的感觉,可换成“滋味、口感、口味、味觉”等。 3.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熟”和“味道”的意思的? 4.实践运用: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他们认识五年了,彼此非常熟。 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 板块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学生自读例句,交流发现。 2.实践运用,巩固方法。 (1)小丽多才多艺…… 启发:什么是才艺?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小丽的多才多艺?可以用一些什么写法表现 (2)雨下得真大…… 启发:大雨是什么样子?大雨会落到哪里?大雨中的人和事物会怎么样? 学生练写、交流、修改,全班朗读展示。 板块三 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4句名言,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 2.指名朗读词语,正音,重点关注“矣、吝”的读音。 3.启发:4句话中,都含有什么字?(“过”和“改”) 4.点拨:“过”和“改”组在一起可以形成什么词?(改过)“改过”是什么意思?(改正过失或错误) 5.小结:知错能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4句名言,熟读成诵。 7.拓展几句同类名言,请学生读一读。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