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晚《满庭芳·国色》火了,色彩在中国文化中为何如此重要

 星河岁月 2023-01-31 发布于江苏

图片

2023春节联欢晚会上,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火了。节目中,5位舞蹈演员舞出了5种颜色,演唱者赵丽颖则唱出了43种颜色,惊艳全场。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

图片

色彩在中国文化中为什么如此重要?汕头大学副教授肖世孟先生在《中国色彩史十讲》一书的序言中进行了阐释。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色彩史即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图片

对中国色彩史的认识和理解,最基本的归纳,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五色成文。
“五色成文”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乐记》。《礼记·乐记》主要探讨了礼制中的音乐,五色出现在此,涵义比附“五声相生而成音乐”,因此,“五色搭配而成图形”。
“五色成文”之“文”,是“纹”的本字,金文写作图片象远古纹身之形,本义为纹饰、图形、纹样等。远古的纹身并非随意,它可能是一个部落的图腾形象,这些形象或许演化为文字,又或者包涵了古代信仰、崇拜、禁忌等文化内容……在语言的演变中,“文”逐渐有了“文化”“文明”的涵义。为区别二者涵义,人们新造出“纹”,与“文”相分别。

图片

广西宁明左江岩画(韦秀玉摄)

“五色成文”不仅仅是视觉意义的图形。《礼记·乐记》中讲道:“五色成文而不乱。”清代孙希旦集解:五色之用,如同五音,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发之于五色(音),足以感动万物,使君、臣、民、事、物在文明的教化之下,各安其位!在此意义上,五色成为礼制的外表与手段,“五色成文”构建了中国传统的礼制文明。

图片

多处采用正色的礼制建筑,北京国子监(刘文摄 )

在殷商乃至更早形成的巫传统中,色彩所扮演的角色,便是与鬼神沟通的巫术法器;春秋时期,齐桓公喜好穿着紫色,引起中国历史第一次流行色;战国时期,已出现正色与间色的概念,经考证,为分辨五正色,当时人以“雉(野鸡)”作为染色标准;秦汉是中国古代色彩知识的系统化时期,基于“阴阳五行”宇宙系统,由此形成了传统的“五色”系统;南朝宋明帝荒诞任性,最终促成宋明帝制定“紫衣红裳”的礼服,紫色由传统意义上的间色,转变为尊贵之色;在唐代,黄色成为帝王专用之色,理论依据来源于唐代官修儒家经典《五经正义》;北宋信奉“五德终始”之说,其国运属火德,所尚之色为赤。在国运与色彩的符应上,宋徽宗尤其迷信;元代之前的文人画家追求“画以载道”,并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中找到方法,实现了对形似与五色的解构,倪瓒之水墨山水乃集其大成!晚明文人“清雅素色”的色彩偏好,是文人通过“文化”来体现自我存在的方式,这种色彩偏好既是现实的,也是策略的;清代民间年画色彩包涵有阴阳五行框架之下的色彩秩序,但同时,民间色彩从“有用性”出发,形成民间色彩自由丰富的特点。

图片

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大英博物馆藏(动脉影摄 )

中国古代色彩如此精彩,并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笔者关注如下的问题:
其一,色彩研究零星散落于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艺术理论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各个领域只研究与之相关的色彩问题,没有把色彩当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对待,这种研究强调色彩在各自领域的特性,有“见树不见林”的缺憾。
其二,古代色彩神秘莫测,让人觉得理当如此,但又显得随意而不定。从根本上,色彩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古代思想观念的体系中,考察色彩现象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解释古代色彩为何如此的历史原因。
其三,中国古代社会中,色彩系统是宇宙框架系统的一部分,秦汉之际,基于“阴阳五行”的宇宙框架,形成的传统“五色”体系,一直是作为历代王朝官方色彩系统的代表,在这样一个官方的色彩系统中,各个时期又呈现不同的特色。民间色彩模仿官方,是官方色彩的粗糙翻版;文人在色彩偏好上,有意与官方系统拉开距离,在魏晋玄学的启发之下,主张“清雅素色”。
图片

[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学术上的后出转精,让“五色成文”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意蕴;同时,现代视觉理论的研究,使历史上的“五色成文”具有了现代意义:
语境上,色彩极大影响今人生活。世界进入读图时代,图形对人的心智、情感会产生无限力量。在被观看的图形元素——色彩与形体中,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色彩是最先被注意到的,人们对色彩的注意力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对形体的注意力占百分之二十左右。
观念上,决定人眼看到的是色彩知识。人眼并非相机,不能够捕捉到所有的可见色彩,人眼只会关注熟悉的内容,也就是头脑中具有知识储备的内容,这也就能理解,不同文化的人,所看到的内容并不相同。因此,可以这样说,决定人眼看到的是色彩知识,是我们这个文化群体在历史上形成的色彩知识。色彩知识是潜移默化的,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当一个孩子能够描述所看到的色彩的时候,事实上,他已经通过观看或接受亲人的指导,学习色彩知识很多年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对他而言,所看到的色彩世界是有秩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而一个刚刚复明的盲人,他所看到的色彩世界是杂乱无章,混乱不堪的。

图片

苏州拙政园一角

存在上,色彩是对窘迫现实的超越。色彩知识是历代累积的,每个人的色彩知识都来自于在他之前的社会与环境,而所有这些,都是色彩史的结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今人的色彩知识是一系列的色彩史的集合。在色彩史各个时期,人们通过色彩改造社会,改造环境,获得对窘迫现实的超越。同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色彩以其视觉形式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安抚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世界在色彩的秩序中变得易于亲近,不再面目可憎。
本书十篇,为多年所积之学术随笔。笔者不揣固陋,拟书名《中国色彩史十讲》,抛砖引玉,祈方家指正!

肖世孟

2020年4月15日

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色彩史十讲·序》,标题为编辑所拟)
| 拓展阅读:
“国色”是什么颜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流行色为什么是紫色?
黄色是如何成为至尊之色的
从丹青到水墨,文人“画以载道”如何改造中国画
图片

图片

《中国色彩史十讲》

肖世孟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4756-8
68.00元

内容简介

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管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一不受制于色彩。

本书从十个专题出发,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和美术图像的互证中,展开古代色彩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作者简介

肖世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五色考”(12CF085)。代表著作有《先秦色彩研究》、《中国色彩史十讲》。

目 录

色通鬼神:殷商巫师的色彩法器

礼崩乐坏:春秋齐国的紫色流行

正色之染:战国雉鸟的另类用途

色彩体验:秦汉定型的五色知识

冕服之色:南朝宋明帝的紫衣红裳

五方之黄:唐太宗的赤黄常服

五德五色:宋徽宗的五色国运

意乖五色:元代倪瓒的水墨山水

清雅素色:晚明文震亨的色彩偏好

民间色彩:清代年画的吉祥之色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