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湖北 熊向阳‖以乡村田园构建精神疆域——景淑贞《请叫我村庄最美的女王》诗集的美学呈现

 熊向阳文集 2023-01-3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东  方  新  韵

让写作

成为习惯

让灵魂

拥有温度

                                  

            以乡村田园构建精神疆域

——景淑贞《请叫我村庄最美的女王》诗

                   集的美学呈现

                     文/ 熊向阳

图片

春上桃花开的时候,收到景淑贞寄来的诗集,她在扉页写了两句:春风压在枝头,好时光里遇见,尽是美。问候向阳老师!现在将是冬末了,我感受到了又一个春天的声音。整个火炉的夏天无处可去,我躲在伏牛山的小山村里,呼吸草木的清新,整个秋天我感受明月清风以及整个冬天领悟人世间的颓废沧桑。当然,有个所在,是一处久违的记忆里的乡村烟火,就是景淑贞的田园世界。首先,第一感觉,浅蓝的底蕴,油菜黄花的字。封面很简约,名字很霸气——请叫我村庄最美的女王。毫无疑问,题目本身就吸引眼球,带着独特光芒的诗意。

诗集一共有九辑,每一辑的题目以单元内其中的一首诗歌做引子,却又基本涵盖对应的主题。第一辑《我的唇,咬着整个春天的桃花》所涉及的诗基本与春有关;第二辑《我在深秋,风情万种》圈养着秋的古典与现代,愁思和消魂;第三辑《西风知我意》内质上是信马由缰,浪漫洒脱的基调;第四辑《一篮情话》是个人内心深处的独白,更多的是与现实世界的对话;第五辑《我把自己当成一朵花掏给你》是爱与情感的凝聚,是对真实山村田园的互动;第六辑《这一天》涵盖了二十四节气及民俗,文学艺术性很强;第七辑《人世间》关注的是红尘俗世的裂痕,精神斗争的和解;第八辑《风不止》是亲情的感怀与迸发,对世事的悲悯与坦白。从以上可以看出诗人在用心、用情、用力、用生命,努力挖掘一方山水田园,毫不掩饰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田园。并且,以女王的气势不断拓展这片疆域。

图片

孔子的话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然是一种美德,原生就是一种自然。景淑贞的诗集具有极高的审美性、普世性、精神性、原生态的人文性。以身居的山村,在旷野上指认江河,空灵美,坦坦荡荡,空旷阔邈,气韵幽幽。杏花,梨花,蔷薇,桃花,芙蓉,菊花,腊梅,蒲公英,苍耳,狗尾巴草,喜鹊,黄鹂,布谷,燕子,鱼虾,蚂蚱,蛐蛐,螳螂,萤火虫以及花草树木,庄稼都在诗人的笔下披上盛装与乡村对话,与乡民对话,与自己对话。它们沾满露水,带着泥土,背着夕阳,拖着晚霞,融入朴素的情感,以最自然的方式点亮人间明月清风、悲欢离合。

再次提起春天/像把又一把青草摁进已满的箩筐/那个黄昏被撑破了/蒲公英,地丁花流了满地(《春天,无处可去》)

我收留一些漂泊的云彩/一些流浪的雨水/然后用长短的句子做成栅栏/挡住冷,挡住猛兽/让牵牛花的藤蔓沿着晨光攀援

若你重新指认山河/请把我的一座座房子指认为村庄/当我与花朵互换姓名时/请叫我村庄里最美的女王(《请叫我村庄里最美的女王》)

火光把夜烧破一个洞后/我再也寻不到一片相同的夜色/把这个夜缝补得完好无缺(《无法缝补的夜》)

一个村庄的名字背在肩上/压住轻飘飘的身躯/我在田间低头走路的样子/像极了我的父老乡亲(《身世》)

图片

诗歌展示的是这个世界,创造的是另一个世界,也就是形而上的生命活力,在于语言的精炼美、节奏感及韵律美方面,汉语之诗,最优良的传统就是精炼。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自然,乃万物之道,亦诗之道。自然而然,诗,得之于天。

景淑贞诗集中的《八百里黄昏》《一剪闲愁》《去往春天的路上》《生死都给你》《以爱情的名义,写一次菊花》《一眼千年》等等诗作精炼到一字不能多,一字不能少的境界,博大的视野和博大的境界,跳跃性极大,留下的意义空白很多,阅读时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

南山之南,北山之北/此时与你/隔着八百里黄昏/小河水声潺潺/穿过白杨树光秃秃的枝丫/呼喊向晚的云朵/八百里黄昏啊/你听不见/一担旧事你已挑往他乡/旷野里除了风声/还有枯枝的断裂声/我噙着泪喊你时/这些声音都不再出声/厚厚的斜阳披在身上/我还是感到穿胸而过的冷(《八百里黄昏》)

同在冬天的冷里/一些词语搬来挪去/南山到北坡/江北到江南/还是荒凉无比/人和事都消瘦/又轻又薄/在风里站不住/我要用一些明艳的诗句/才能把他们扶稳/沿着一棵枯草遥指的路径/我们互相搀扶着往春天赶(《去往春天的路上》)

桃花不惊叹/梨花是。杏花是/荷花也是。情花更是/说到年华似水,恍然如梦/夜就凉了/提起凉,秋雨就来敲窗/窗下剪烛的人/衣衫薄,目光也薄/剪了红烛,又剪西风/一件春衫碎在午夜/像一场花事纷纷扬扬(《一剪闲愁》)

图片

写诗讲究虚实,追求性灵,在诗歌语言中,动词为,名词为。动词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慷慨沉雄;名词表现出空邈、洒脱、豁达、疏朗、放旷、含蓄的审美特征。虚实结合,写三分留七分,得到某种生活的昭示和哲理的启迪,以及精神上的充实和快感。诗的语言讲究一词多义,比如诗中的南山春衫,使之有象征、暗示、暗指、隐喻等, 诗歌本质上又是一种抒情写意的艺术,跳跃性与写意性往往是相连的,因为写意,就需要去掉过程,抽去不必要的外在联系甚至某种内在联系,故意留下联系空白(逻辑空白)或意义空白,这就形成了语言的跳跃性。

吹过你的风/绕过南山找到我/夕阳虚设一个良辰/在夜来香里浮动(《秋思》)

我误入黄昏/暮色托起一只鸟的翅膀/一棵老树举着最后一抹夕阳(《深秋和你醉一场》)

抱着一个村庄的月光整夜不睡/且私藏一个春天的花香装在口袋里/惹得南风夜放在窗外窥视(《春将去》)

我用十万朵芍药盛开的力/把攥在手心里的一场雪松开/心生绝望之后/开始对田野的一片麦子/又生出非分之心

图片

画面感强烈的冲击,直接呈现出诗之要旨,诗之主意,诗之神韵,诗之灵气。诗来自于直觉和想象,是那种破空而来绝尘而去的心灵之音,隐喻指涉的对象越广,力量越大。翅膀月光老树麦子,这时隐喻就像置于诗歌内部的弹簧,它能使诗歌凝练并张力十足。

我说的是暮霭沉沉/春色压低三分之后/她的绿裙子染了几场烟雨/裙角的杜鹃花褪了色/绣花鞋上的蝴蝶隐没在草色里(《美人迟暮》)

白杨树的枝条/在风里轻轻的颤栗/我用一条红纱巾堵在胸口/堵住胸腔里翻滚的阵阵涛声(《涛声依旧》)

诗就是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被人忽视的普通事物与场景,绿裙子绣花鞋上的蝴蝶白杨树的枝条红纱巾,并通过这些小事小物件提示生命的趣味。重要的是语言的意味,它们不是对外在世界的叙述,而是对内心世界的呈现。诗人气质是源,欲求诗之已经空灵,诗人心境必须空灵。即诗人必须是一个超脱、坦荡、达观、心胸宽广的磊落者。说诗的美学风格在于天赋,似可推敲;但说与诗人的气质、禀性攸关,是确实的。

图片

我在《中国乡村杂志》担任诗歌终审工作,每天收到很多的稿件,大多数作者只是罗列一些生活表象,或铺陈一些生活细节,或描摹一组生活画面,没有张力和弹性,没有内蕴和外意,给人一种淤塞感。还有一些日常语言的随意使用,并没有得到诗化的处理与再次的提升,张口就来,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看似高度概括,实则泛泛而谈的流水账。更有为赋新词强说愁,口号式的高呼,看似正能量,毫无真情实感,其作品味同嚼蜡,它本质上是虚假、苍白、匮乏、徒具其表、装腔作势的。我要求团队提高编审标准,宁缺毋滥。然而,这样的东西往往在主流媒体刊物上存在着。口水诗,下三路的泛滥,无力和无能地书写着支离破碎的'个人生活化的细节,用网红的套路来表达着浅薄的优越感,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颠覆,不但与我们的诗歌信念背道而驰,同时也使一般读者为之瞠目结舌,大众退避三舍,这些人面对权贵、金钱卑躬屈膝、毫无骨气,却又挑战大众基本审美观念和思维习惯,所以今天的诗歌遭人白眼,无人问津也就不足为怪了,诗人不必喊冤,那些不具有良好道德的诗,特别是低级趣味的诗,只是一时笑谈,受到人们的鄙夷。诗亡于名,亡于利,这对一个缺乏理想的诗人来说,一点也不假。

诗歌来于民间,产于乡村,孕于田野之间。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景淑贞从小生长在农村,初中没毕业,中途辍学,也没有出过远门,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爱着人间美好的一草一木,她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组合法则,把物与情,人与自然互相交融、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完美结合,有种人在画中,画中动静相宜的清新纯净之感,她没有放弃古典诗中那种超越时空,万古常新的美的意象,对人的生活、内心和命运作出表达,塑造着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图片

麦子收割之后/田野种上玉米,高粱/也种蛙声,鸟声(《锦书难寄》)

玫瑰花刺眼的红/在我的矮墙下制造一些混乱/深陷。沉沦。迷失/这些词语带着锋芒相互碰撞/像那个黑夜我点亮灯盏/一只小飞蛾隔着玻璃窗狠狠撞过来(《我们说爱吧》)

椿树上挂的老玉米/庭院里,堆积的红高粱/南山的野菊花,北坡的向日葵/这些旧事靠着南墙/一朵闲云路过时/会停下来提上两句(《立冬》)

十里长亭的张望/开成了一朵花的忧伤/一只晚归的鸟/衔走了最后一抹夕阳/此时,我在窗下/窗在夜下/你在哪里(《相思无解》)

““小轩窗,正梳妆”/春色落尽,最后一抹/公子蘸着给小女画眉涂唇(《良辰》)

这满山的野菊/一簇一簇旧情染/萧声起,月色寒(《妹妹,今夜月满南山》)

诗在我们心中只是一种感受,一份灵气,一些经验的记忆。诗有情,才能意流淌,清秀、清雅、清纯就有气息,也特有情趣,这些都是现代诗中较为缺乏的,抒小我之情的诗人,只求表现个人的那种梦幻式的浪漫抒情,忽视了诗的艺术创造性、抒情性和美学情绪,而大我之情是一种生命的觉悟,对普世的悲悯关照,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怀疑与叩问。在西方意识侵袭下,我们主张不断回到本土,提倡回到自己家园来掘宝。而景淑贞从没离开过自己的家园,山村女子与风物完美地融汇在一起。用她的话说:我领着我的文字在自己的疆土上,真诚的爱着人间。爱这人间美好的爱情,碍着人家的一草一,木爱着穿过草木间的明月清风,更爱,这人间的颓废,悲凉,甚至哭不出喊不出的疼痛。

图片

诗歌正处在一个犹疑卑微、茫然无措的时代,传统即将枯竭而先锋派尚在寻找自我,我们放弃了格律陈陈相因的语法、陈旧的审美思维模式,一种虚无主义、反道德倾向在新诗中蔓延开来,使其呈现出无情感、无韵味、无佳句、无哲思、无节奏、无亮点、无个性、无内涵、无节操、无法无天等特点。好诗没有标准,但一定是干净的,一定是有美的内涵意境支撑的。

日子一个一个压过来/寒冷越来越厚/万里山河瘦在三尺的寒里/季节辽原无边,光阴也宽阔无比/盛得下西风的呜咽/也足够一大群马驮着散落的星群/在村庄和草原之间来回奔驰(《大雪纷飞里,只许你想起》)

穿上那件红衫,足以倾国倾城/我怀里的种子已经萌芽/风一吹,我抱着的一座江山就绿了/我紧闭的唇,咬着整个春天的桃花/轻轻一吐,足以颠覆天下(《我的唇,咬着整个春天的桃花》)

悬在屋檐下的空鸟笼/灯下母亲的白发/深渊一样横过来/我趔趄一下,身体里的雨水倾斜/在春天,我倒进所有(《雨水之后》)

图片

现代诗正是通过隐喻之手,实现了对世界的触摸。而有些作者的故意炫技,或者是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婆婆妈妈,枝蔓杂芜,没有对文字产生敬畏之心,根本经不起阐释,或者是艰涩难解,生冷僻怪,妖魔鬼障,排斥读者,就是读了好些行还不知道要说什么,看似追求高雅和纯粹,实则是冷漠、平庸和虚弱的,从而成为一精神障眼术,以掩饰自身的无知、匮乏与狭隘,其中人文含量稀薄、技术主义以及语言至上等的趋向,对于当今时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负面作用。诗歌需要创造,需要个人特征,需要有个性,这固然不错,但艺术同时也需要公共性、普遍性,开放的视野与胸怀是重要的,是不同思想观点、美学趣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外界与自我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桥梁。徐悲鸿有云: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好诗是凝炼的,是字字珠玑的,在精神上感召、激发、触摸、震撼了你,意义转折上的开阔,心灵契合的归宿,人文力量的沉思,以及独特的生命感悟,可以想象成比喻物与被比喻物之间拉开的逻辑距离,距离越大,给人的意外性、陌生化程度更强大。高度和宽度是作者写的,那厚度就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完成的。

那年,他们把你装在一个小匣子里/辗转几千里带你回来/我一直怀疑你没有跟紧/把自己丢在异乡/我为你准备的梦空了二十年(《五舅》)

那人背一捆新柴,提一壶菊花酒/推开门时/依然大声喊我'丫头’”(《立冬》二)

桃花泛滥,灾情从一座村庄蔓延/危及一座江山/各种草木举着绿色的旗帜造反/浩浩荡荡夺了天下(《春天,无处可去》)

我腾空的胸口/足够装下整个冬天的雪花/并允许一个人站在大雪纷飞里/想起我左脸颊的酒窝/和右耳后的黑痣(《大雪纷飞里,只许你想起》)

图片

诗歌的技巧,是为真实的生命体验和诗中所要呈现的思想服务的,并不是诗写的目的和全部。成熟的诗人们写下的诗,往往看不到技巧。何为诗歌的技巧?我们通常所说的移情、跳跃、通感、回环、比喻、反讽、留白等都属于技巧范畴。技巧的运用可以让诗歌的语言达更强烈、更冲击、更有穿透力。诗的节奏是语言的呼吸,是受生命自身的状态、情感和情绪所支配的。尘世的现实提供材料,不提供任何精神价值的艺术性,只有跟想象力结合在一起,提炼到一个高度,让人信服,这就是诗艺。诗人臆想出的主观意象,读者在现实中不会接触到,但读者可自觉的融入个人的生活场景和经历,自然就显得新奇、陌生,就感觉诗意浓烈。景淑贞用她细腻的笔触,独特的风格,与自然生态合二为一的理想,让她的诗浑厚、辽远、芳香、脱俗,自带光芒。她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在继承古典意境的基础之上,加上浪漫主义,在现代思维里融入哲辨意识,在田园的疆域上再进一步,开拓人与自然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意识,摒弃自我视角,路将会走得更远。

走向你/和走向梵高的向日葵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黄里/伸出无数双手扼住咽喉/也有无数双手/把从心里出走的名字捉回来/重新捏死在手心里(《以爱情的名义,写一次菊花》)

蓬勃的野草,把夏天举上矮墙/一个喇叭花张开的幅度/和我裙摆飘起的幅度一样/布谷鸟婉转的叫声把白天拉长/花香,夕光,爱,各种事物穿过我/似乎有意多停留了两个时辰(《情为何物》)

图片

夕阳落下的时辰是一样的/古人和我都有同样的惆怅/大风吹来的方向也一样/从南山吹来,穿过几座墓地/吹着吹着,日子薄了/墓碑上的名字就跟着风走了(《时间肯定了什么》)

落日走下山岗,暮色苍茫/我和你,成为最后的一部分/隐入夜色的,成为无边的虚无/我们相互搀扶着,走在回家的路上(《须臾》)

作者简介:熊向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特聘作家,《中国乡村》杂志现代诗编审,《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大豫文学出书网》签约作家,曾任学校海风文学社编辑,北方文学研究所采编记者。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今日国土杂志》《西南文学》《鄂西北文学》《中国乡村杂志》等。

图片

主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承办:山东省淄博市残疾人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澳大利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山东省淄博市齐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顾问:林非   许晨   憨仲

主编:兰心

编委:杨玉泰  白冰  国哥  陈庆连  张广利  丁素

2·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