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谦之恒吉

 谨言策行 2023-01-31 发布于山西

谦卑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谦卑,决定你生命层次的高低。

“谦,亨,君子有终。”出自《易经》。意思是说:具备谦逊的美德,到何处都万事亨通,所以君子才能有圆满结果。谦字始于《说文解字》,本义谦虚,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孔子家语中也提到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到现代“谦”被人们作为一种美德,以谦让为礼,成为人们在人世间安稳行走的坚实桥梁。谦则恒通,可见谦到底是可以恒吉的,如何做到谦之恒吉呢,这大抵是关键所在了。

谦固然是好的的,但谦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你要有真胸怀,有贡献,有作为,有能力,才有资格讲谦虚。如果是纸老虎,不堪一击,你讲谦虚便是无能,虚假,怎可恒吉呢?所以谦之恒吉是要有前提的,是真谦,不是假谦,这就要求人们要不断奋进,要突破人生各种艰难,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而不是夸夸其谈,腹中空。真谦之人,都是有能力,有学识,有品德,有肚量的,三国时的刘备三顾茅庐,从此他有了一个能够让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的总设计师,正是刘备的真谦,使其于乱世中突起,花甲之年实现年少抱负。不管是三顾茅庐还是桃园三结义,前提必须是刘备这个人有谦虚的底气,他对贤良人才是渴求的,求贤若渴使他不记仇恨,选择保留老臣。

有了谦虚的胸怀,也是真谦虚了,有肚量有大志,自然就可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提高,有目标有方向,如此这般,便谦受益了,反之,则是无从谦虚的,即使有意谦而为之,也大抵是皮囊儒雅,疑心甚重,顶多是一个刚愎自用的漂亮草包。刘备本人实力才华并重,就连曹操都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谦虚的实力,玄德之谦也是其日后发展壮大,稳定江山的基础。愈是成熟的稻穗愈懂得弯腰,若是干瘪没有长成的稻谷去弯腰势必是要折断,颗粒无收的,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所以虚假的谦让终究是不能恒吉的。

谦是需要有德,和谐统一,外谦内谦兼而有之了。以谦卑之道自处则恒吉,一个人有谦的品德就会身处中正,做事有始有终,内外谦和之人,不仅具备谦和品质,而且让人感觉和蔼可亲,心生敬畏。主动谦退居下,不自大 ,不居高临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卑不亢,真正的实至名归。诸葛亮是一位具有谦品、谦行的谦谦君子,其实鲁肃也是如此。历史上的鲁肃豪爽侠义、深得人心、接济穷人、资助英雄,而且颇有政治头脑。东吴版的《隆中对》与诸葛亮是英雄所见略同,他有远见,凡事以大局为重。谦谦君子们使己恒吉,国恒吉,他们不忘初心,对自我要求严格,即使有赫赫之功终是保持谦逊。

谦虚要有度。当我们有谦资、谦品、谦行时,大抵是可恒吉了。但一旦低调过头,卑顺而为,则无法谦吉,卑顺犹如傲慢,都是偏离谦的。谦卑、顺意把握好度是通吉的,但顺之过度,就失正、失真了。事事顺从是没有人格的,即使事正,也因卑微至极,只能任人欺负罢了,正无法行在道上,何来恒吉、光明、谦虚。低调是讲究天地人三才的平等的,不是讨好、卑下、无度。曾仕强老先生说,千万不要卑顺过头,做人要守住底线,过度卑顺,会有人欺负你。中华文化的美德是相通相融的,谦德、孝德是联系的整体,谦之过度是“自残自轻”,谦之度应是外柔内刚、有情有义、有原则有底线的尽职尽责,而不是为了荣誉,为了口碑一味别的顺从、卑下。谦需有度,既不可骄傲膨胀,更不可过分卑微、温顺,二者同出一辙,都是要不得的。荆州这个必争之地,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但有时候单靠保守是守不住的,有时候还得以攻为守。树欲静而风不止,凡事总是有一个度的,不可一味的攻,也不可一味的守,正如“谦”一样,适度而为则吉,极端自满自卑无吉。

谦虚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与未来,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谦之恒吉。谦虚是品质,是修养,使人拥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有谦虚资本,谦虚心态,谦虚品行,诸事亨通。人光明,掌握谦之度,发挥谦之力,谦尊而广,顺法则,顺人性,恒吉。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