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论语】泰伯篇第十五则

 liuhuirong 2023-01-31 发布于湖北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泰伯篇第十五则。

1、原文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由于太师挚之升歌开始,迄于关雎之合乐终结,洋洋乎乐声美盛,满在我的耳中呀。”

《史记》云:“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当时必是师挚在官,共成其事。其后师挚适齐,鲁乐又衰。此章或是师挚在鲁时,孔子叹美其正乐后之美盛。或师挚适齐之后,追忆往时之盛而叹美之。不可确定矣。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从师挚开始演奏,到结束时的《关雎》之曲,我的耳中一直洋溢着美妙的音乐啊!”

师挚是鲁国的音乐大师,名挚。《关雎》是指《诗经∙周南∙关雎》,古诗皆可入乐。

“乱”为音乐演奏的结束。“乱”有治理的意思。譬如【8.20】提到“予有乱臣十人”,其实指的是治臣。因此,音乐演奏用“乱”来作为结束,表示已经完成的意思。

“洋洋乎盈耳哉”,这是当时的情况,我们今天较难想象。有时聆听一首美妙的歌曲,会有“绕梁三日”之感,这正是“洋洋乎”(到处充满的样子)所描写的状态。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师挚”是鲁国的太师,歌曲的开始,应该是由他来开始演奏。“乱”是乐曲的终章。这一则,应该是孔子听到了一段美妙的音乐:从师挚演奏序曲、到《关雎》这个乐曲的结尾,这一场演奏,洋洋洒洒、丰富而优美,一直在他耳边充盈。音乐之美,如此感动人心!

4、弘丹学习心得

孔子对于音乐的修养很高,在《论语》中多处可以看出。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被韶乐之美深深吸引,三个月来不知道肉味。孔子自身的音乐修养很高,他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在前面我们有学过孔子教鲁国的大乐官有关音乐的原理。

【3.23】子语(yù)鲁大师乐(yuè),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孔子告诉鲁国大乐官有关音乐的原理,说:“音乐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众音陆续出现,显得活泼而热烈;由此接下去,众音和谐而单纯,节奏清晰而明亮,旋律连绵而往复,然后一曲告终。”

在前面我们也学过韶乐之美,孔子对韶乐的评价是“尽善尽美”。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美得无以复加,并且善得无以复加。”评论武乐,说:“美得无以复加。尚未善得无以复加。”

“韶”是舜时的乐曲,歌咏舜的德治教化。“武”是周初的乐曲,歌咏周武王安定天下。“美”是就歌舞乐曲的创作与演出而言。“善”是就乐曲所描述的人物与成就而言。

音乐对于人的教化作用也很强。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孔子说:“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诗;具备处事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

“乐”被列为最后一步,是因为教化的“化”字可以在乐曲中充分彰显,进而达到人我的感通与协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