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恍然一瞬

 皮皮中尉 2023-01-31 发布于河南

本文导读:

1948年11月末,杨伯涛还是国民党第十八军的军长。


1948年11月末,杨伯涛还是国民党第十八军的军长。作为这支被誉为“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精锐部队主官,杨伯涛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战场打到最后一刻,不得不带着身边仅存的几十个官兵向解放军缴械投降,当了俘虏。


在他跟随长长的俘虏行列走出战场时,看到了令他极为震惊的一幕。眼前这个距战场不到十五华里的小村庄看上去很眼熟,正是十几天前他带部队路过宿营的地方。他记得那时村庄四周的庄稼地一片荒芜,村子里破败萧条,连门板窗户都被士兵们拆去烤火用了,至于老百姓更是不见一人。此时,同一个村庄人声鼎沸热闹异常,门窗皆无的房子里已经升起炊烟,老百姓有说有笑地忙碌着。有的正为解放军烙饼做干粮,有的跑前跑后为野战医院抬伤员,大姑娘小媳妇聚在一起为战士们做布鞋,一大群孩子围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嬉闹,争着要看他的望远镜……

很多年后,杨伯涛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重提这一幕。他说,这是这个不知名的村庄让他看到了人心向背,懂得战争的胜负未必由飞机大炮优势装备决定。也正在那一刻,这位还不到四十岁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沮丧、屈辱、解脱和顿悟等各种复杂情绪包围着,第一次开始审视自己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是非功过。

再后来,作为被改造的高级被俘将领,杨伯涛结合自己当过美式装备王牌军军长的经历,在“抗美援朝”期间撰写了论文《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借鉴,并于1959年第一批获得特赦。在他的后半生,他始终活跃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领域中,直至公元2000年病逝……

在王树增先生的著作《解放战争》中读到这段亲历者的战争回忆后,我专门上网查阅了杨伯涛将军的生平,了解到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曾屡次参加正面战场的恶战,身先士卒抵御倭寇,抗战胜利后更是在嫡系精锐十八军中步步升迁,直至于1948年8月升任为军长。短短三个月后,杨伯涛就和他的十八军随黄维兵团一起全军覆没。

知道了这些背景,再重读这段杨伯涛将军的回忆,我才弄懂为何这幕场景会让他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正是小村庄的人间烟火,一瞬间点燃了他反思自我并改变信仰的导火索,既有颠覆多年认知的痛苦,更有大彻大悟的触动。正是这天翻地覆醍醐灌顶的恍然一瞬,才改写了他的心态和后来的人生轨迹。

我们都对“恍然大悟”这个词不陌生,甚至于还会经常用到,但未必真正品味得出个中深味。恰恰是杨伯涛亲历的这个场景,有助于我们深层次了解这个词的意境,从而懂得如何面对不知觉的错误,如何说服自己实现自我改进提升。

如果历史换一种方式,让杨伯涛带着部队突出了重围,那么他多半会继续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为蒋家王朝卖命,也定会随当年六十多万溃军退到海峡对岸的孤岛上。那样的话,他会守住自己二十多年的惯性逻辑,守住辛苦挣来的军衔待遇,沿着固定轨迹走下去。

但是,命运的车轮恰就在1948年冬天的双堆集拐了一个弯,让这位高级将领因战败被俘,这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过去获得的一切,他已经把大好年华都耗费在了另一个阵营中,比不上人生刚起步的年轻后生。这种感受换现在的说法就叫机会成本太高,搁谁的身上都不好受!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还是在淮海战役中,身为杨伯涛同僚的十四军军长熊绶春,就曾于炮火纷飞中数次左右踌躇,在战与降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死于阵中;而兵团司令官黄维则死硬到底,直至被俘和后来的改造中也不肯放下成见,直至1975年才最后一批被特赦。相比这两个典型,杨伯涛又属幸运之极。

幸运在哪里呢?就在于那恍然大悟的一瞬间。能在恍然中大彻大悟,殊为不易。

试想,如果杨伯涛本人是个血债累累怙恶不悛的反动军官,在做了俘虏之后第一反应一定是如何潜逃或是掩藏身份,哪还有闲心去如此细致地观察一个曾经到过的小村庄呢?所以恍然大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心地纯净坦荡荡。只有始终秉承“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原则的君子,才具备恍然大悟的心理基础。要知道,这种领悟和改变靠伪装混的过一时,混不过一世,所以,有这个本事的人,无论政治信仰如何,起码言谈举止内心修为都够得上君子。

如果杨伯涛是个墨守成规固执到底的人,在步入那个小村庄时即便看到了与之前天壤之别的景象,触动也不会那么深刻,说不定还会心中痛骂这些老百姓“通匪”。所以恍然大悟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善于思考保持怀疑。其实同样在《解放战争》这部著作中,就曾经提到杨伯涛曾经多次提醒过司令官黄维,不要孤军深入,因为他深知面前刘邓大军灵活的战术。从这个事例就可以看出,杨本人的确是个懂得分析局势、知道甄别对比的人。

同样,如果杨伯涛是个意志薄弱胆小如鼠的人,那么在成为俘虏后的几个小时里能稳住情绪不至崩溃就算不错,又何来精力胆量去观察小村庄的诸多细节?所以恍然大悟的第三个条件就是勇气。一个人能在看到意料之外的一幕时保持冷静,能在自己看不惯或者不适应的场景中领悟到其中潜藏的积极因素,更能与之对比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顶顶重要的一项素质。也正是在这种素质的支配下,杨军长从那一刻起开始了信仰的大转弯、人生的大裂变。

最后一个条件就显而易见,那就是秉持下去的耐心。从后来杨伯涛的人生轨迹看,他记下那个小村庄的场景并非虚张声势更非刻意讨好,而是发自内心的真知灼见,所以他才会用更加切实真诚的行动去改变自己去加入时代洪流。这就是恍然大悟的终极境界,那就是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敢于下定决心去花时间坚持下去,而不是随波逐流破罐子破摔。

讲完了这四个事关“恍然大悟”的必要条件,想必大家也就明白我为何会重提一件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细节,聚焦在一个小村庄的前后对比上。那浓缩了一个人是否敢于面对错误和意外,是否具有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能力。

这个能力太重要了!且不提全人类在“自然选择”的恢弘过程中一件件改自我纠错的往事,单单回顾中华民族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的救亡图存历史,我们就不得不感慨于前辈们在挫折面前痛定思痛、从头再来的勇气。倘若没有一个个历史时刻的刺激和因之而起的恍然大悟、民族觉醒,又何来今天的中华崛起呢?

一国如此,一人亦如此。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源于我前两天看到一篇奇人写就的天文学分析文章,其间提到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其实是一个双星系,一个恒星是太阳,另一个一直存在但人类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呢?因为那个恒星其实是黑洞,而这个黑洞有着自己的运行轨道,上次它与地球轨道交会时引起了物种灭绝,更重要的是,下次交会的时间就在本世纪内!

说实话,看完这篇文章的我一时间头晕脑胀几乎透不过气来!既因为这个推论新奇且合理,让我惊讶,也因为这个推论的结果太过负面,让我恐惧。但半天过后,我将这篇文章视为自己的恍然一瞬,渐渐心平气和,恢复了平静。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人,我需要保持正直、理性、勇气和耐心,敢于面对改变,敢于面对不适,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改到老,才是富有希望朝气的人生,那么黑洞对我的威胁也就不用再多思多想。品味如是,那人生中不断出现的恍然一瞬,才显露价值,才值得珍惜。

END



小编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网名:皮皮中尉):现为某主流媒体主任编辑,“天涯文学”签约作家,“360个人图书馆”原创达人;在本职中品味业务骨干的充实,在读书写作中聆听先哲的教诲,在陪伴妻子女儿的过程中体会最纯真的快乐。

历史推荐

罗振宇是骗子吗?

家有小女  自在欢喜

写作,绝不苟且

听说“小升初”改摇号了,我送女儿进了语文辅导班

家庭教育的难度,;绝对超乎想象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教材

小小说:《噩梦》

阅读能力,才是响当当的硬功夫!

为什么方鸿渐的女人缘这么好?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们在“铭语铭言”不见不散。

关注公众号

鼓励支持小编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