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6年陈毅一意孤行导致惨败,被部下联名告状,粟裕最终脱颖而出

 G_H_ 2023-01-31 发布于河北

在新四军的历史上,除了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之外,第三位著名的领导人就是陈毅元帅。在项英牺牲,叶挺遇难之后,陈毅实际上就成为了新四军的代军长,领导和指挥新四军在长江两岸的抗日斗争。

图片

尽管新四军处于日军占领的核心区域,但在陈毅的率领下,依旧建立了面积广阔的敌后根据地,不但给敌人造成了巨大损失,还有力地支援了敌后地下工作。

因此,中央和军委对陈毅司令的评价非常高,抗战结束之后,陈毅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负责统筹全局。

不过,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尤其是淮海战役中,我们会发现陈毅并未担任总指挥,反而是担任“政委”一职,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华东野战军内部并同刘邓配合,支持前线总指挥粟裕。

后世有人认为是军委慧眼独具,毛主席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粟裕,让粟裕担任淮海战役的总指挥,陈老总心胸宽广,主动将指挥权交给战神粟裕。

然而,真实的历史并不是如此,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陈毅为什么没能成为淮海战役的总指挥。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那段发展节奏极快的历史,会对我军取得的战绩有一种势如破竹的错觉,同时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后人总是认为我军内部一直都是一团和气。

这是一种错觉,最终胜利的取得并不容易,事情的发展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我们的内部也有矛盾,有争吵,只不过最后大家都能够为了一致的目标而做出让步,从而顾全大局。

事实上,陈毅老总的指挥权并不是主动让出来的,而是被自己的部下“告了状”,中央军委将指挥权交到粟裕手中的。

抗战胜利后,1946年,为了早日解放东北,军委命罗荣桓等率山东解放军主力一部紧急奔赴东北,林彪也在途中直接转道出山海关。

由于山东军区战略价值极其重要,中央立即调南方新四军主力驰援山东,并组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当时山东野战军的实力最为强大,陈毅任总指挥;华中野战军以原有新四军部队改编,粟裕担任司令员。

两大野战军之上还有一个领导机构就是华中局,其决策层对于中央军委的这种任命有所担忧。尽管陈毅是他们的老上司,但同时他们也非常了解陈毅,他们认为陈毅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但缺少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尤其是直接领导的部队作战,战绩不是很耀眼。

图片

实际上,陈毅在领导新四军时,也很少直接参与军事指挥,只在战略和政治工作方面负责。然而由于形势的需要,陈毅资格老,人缘好,同时也是新四军中威望最高的领导,因此中央军委当时必须任命陈毅为第一司令员。

华中局的担忧不无道理,1945年底,粟裕组织策划了“高邮战役”,这也是历史上我国军队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次战役。

当时粟裕计划调六、七、八三个纵队,分别对高邮、邵伯和泰州顺次发起进攻,一举将盘踞在苏南一带的日军彻底消灭,同时抢在国民党之前拿下泰州。

粟裕已提前将完整的作战计划上报华中局以及中央军委,得到批准之后才下达作战命令。但在作战行动开始之后,作为新四军总指挥的陈毅,却突然直接将王必成的六纵抽走了。这让粟裕感到措手不及。

王必成原本的任务是策应七、八纵队,待邵伯、高邮拿下之后,六纵队迅速南插直接攻占战略重镇泰州。

陈毅当时认为泰州兵力空虚,日军已是强弩之末,粟裕两个纵队完全可以轻松拿下高邮地区。而陈毅当时正在布置苏北和鲁南区域的破袭和作战任务,兵力不足,就没有打招呼,直接将老部下王必成给调了过来,让他脱离粟裕的战斗序列,向北支援九纵破路行动。

大家都知道,陈毅是性情中人,属下都很佩服,但是这种性格和作风,在军事上却是兵家大忌。严格来说,陈毅擅自调动军队尤其还是有作战任务的部队,是违反军纪的。

图片

并且,陈毅调动王必成,并没有太紧急的情况,起初陈毅想让王必成支援九纵去执行破路任务。客观来说,陈毅有些主次颠倒,用主力部队去破袭道路,本就有些大材小用,况且还要调两个主力纵队。

事实上,当王必成赶到淮北时,九纵早就完成破路任务了。但是陈毅并没有让王必成回去,而是命他继续北上进入山东,配合山东野战军的作战任务。当王必成急急忙忙赶到鲁南的时候,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了,他们只打了一场小规模的歼灭战。

再后来,国共签署停战协议,王必成白跑了几百公里。

大战在即,总指挥突然调整战术,这是兵家大忌,更何况,在武器装备和火力配备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仗就很难打了。

然而,在粟裕的指挥下, 高邮战役最终也胜利了,他强行用两个纵队拿下了邵伯、高邮和泰州,却费了不少力气。

最关键的是,整个华中野战军以及华中局都对陈毅此次擅自调兵意见很大,后来,他们还联名向中央军委发电报,上报了陈毅的不妥之处。

后来陈毅也认识到此事确实不妥,还当面向大家做了检讨,不过,陈毅依旧是华中局最高领导,依然掌握最高军事指挥权。

华中局人才济济,名将辈出,他们也看出来陈毅在大规模军事指挥方面有所欠缺。

1946年,蒋介石调集嫡系部队30余万进攻中原以及山东解放区,我军随即根据情况进行反击。

中央军委认为,既然敌人重兵出击,那么,就将刘邓中原野战军和山东、华中野战军联合起来,协同配合对敌造成有力反击。

陈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下辖主力部队七万;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兵力只有三万,四个纵队。

战斗打响之后,粟裕以三万之众对抗国军李默庵部十二万主力精锐。粟裕运筹帷幄将李默庵耍得团团转,结果七战全胜,一举拿下两淮,李默庵惨败。

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此时陈毅应率山东精锐部队攻占苏北重镇泗县,然后协同粟裕部,对国军薛岳部形成夹击之势,力争将其击溃。

图片

薛岳是国军名将,此次率领蒋介石王牌第五军,桂系一部以及薛岳手下两个主力旅,共计九万余人。兵力不多,但是战斗力极其强悍,为此次蒋介石重点进攻计划的核心。

实际上,陈毅的任务相对轻松,由于粟裕拿下了两淮,薛岳急忙分出主力部队救援,留下防守泗县的只有两个团。

而陈毅当时手下有22个主力团参加战斗,按照我军的战斗力,一天之内就能拿下泗县。但就是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陈毅非但没有拿下泗县,还间接导致粟裕丢失两淮,我军苏北战果尽失,只得退回山东。

抗日名将薛岳不是一般的将领,长沙战役让薛岳一举成名,他曾创造“天炉战术”歼灭10万日军的战绩,他当然知道泗县的重要性,也绝对不会轻易露出破绽,泗县守军确实只有两个团,但是并不意味着守不住。

泗县守军为桂系主力团,全副美式装备,配有强大的重火力,薛岳在此构筑了全面且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四县周边为开阔地带,易守难攻。

而陈毅不善指挥大兵团的弱点这次彻底暴露了出来,22个团,如果全力攻击,一定能够拿下泗县。但陈毅作为攻击方,考虑最多的却是自身的安全,所以,他抽调了16团分布在四周的道路上准备阻击薛岳援军,参与攻城的部队仅有6个团。

毛主席曾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陈毅的这种战法,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局部,都形成不了对敌人产生优势兵力。

此外,陈毅对攻坚战并不熟悉,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强行使用人海战术,只能造成大量的伤亡。然而,更让人看不懂的是,陈毅却等不及炮兵部队到位,就立即命令部队对泗县发起强攻。

图片

结果可想而知,我军没有拿下泗县,薛岳的部队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力攻击刚刚打完大仗的粟裕部,粟裕部损失惨重,压力极大。

陈毅进攻遇挫,认为泗县已经拿不下来了,于是下令撤退。

在攻打泗县的战术部署上,华中局的参谋几乎全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么打无异于自杀,但陈毅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他人也没有办法,谁的威望和资历也没办法和陈毅相比。

陈毅突然撤退,战场发生失衡,粟裕的侧翼直接暴露了出来,薛岳抓住机会派出最为精锐的主力,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追击陈毅部。

陈毅轻装撤退,张灵甫没有追上陈毅部队,于是,中途将枪口对准在两淮抵抗的粟裕部。粟裕部刚刚在与李默庵的作战中元气大伤,正在拼尽全力抵抗薛岳部。

七十四师为全副美式装备,并且是最先进,最精良的美式重武器部队,为当时中国甚至是亚洲火力最强大的部队。

张灵甫突然杀过来,粟裕根本招架不住,于是紧急向陈毅求援,陈毅随即派出2纵驰援淮阴。2纵刚刚动身,陈毅又接到了61团遭遇桂系部队包围的消息,于是命令2纵途中顺便帮助61团解围。

结果,2纵队整整耽误了一天的行程。

就是这一天的时间,张灵甫抓住时机趁夜色对粟裕发动突袭,粟裕不敌,被迫撤退,两淮尽失。

图片

泗县受挫,两淮失守,是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惨重失败,尤其是在取得开局胜利,又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因一个点的失利而导致了整体性失败。

这次失败导致华中局上下都感到特别气恼,实际上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也感觉特别窝囊。战后,华中局召开了总结会议,这次会议公开客观理性地分析了失败原因,华中局中高层一致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陈毅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所导致。

实际上,在攻打泗县之前,军委也曾来电提醒陈毅,但是他都没有听进去。

最后,华中局主要干部联名向中央军委致电(曾山、邓子恢、张鼎丞),汇报了战役失利的原因,做了检讨,并且推举由粟裕同志负责军事指挥的建议。

在此期间,陈士榘也就陈毅的指挥问题,越级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然而,不管怎样,一封电报起到了作用,中央军委同意了华中局的建议,任命粟裕为前线总指挥,陈毅就此失去军事指挥权。

但陈毅仍然在军事核心层,他与刘邓等人组成淮海总前委,支持前方粟裕。陈毅和刘邓仍然是最高领导,任总前委常委,粟裕和谭震林是委员。

要想赢得战争,战术布置只是其中的一环,尽管陈毅在军事战术指挥上略显不足之处,对于部下联名写信,说他“不会打仗”,但陈毅并未对此纠结,他的大局观和胸怀坦荡还是让人佩服的。

图片

对于军事指挥上的不足,他虚心接受战友的建议,后来,他还主动推荐粟裕担任军事总指挥,在后来的战争中,全力配合粟裕,此后才有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全歼敌军74军,一举扭转被动局面。

淮海战役,歼敌几十万,奠定“长江以北无战事”的局面,陈毅功不可没。

陈毅参加过南昌起义,是湘南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同时也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同时,陈毅还为新四军的筹建和改编做了大量工作。

陈毅在我军地位如此之高,他能主动推荐粟裕,这种胸襟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

实际上,无论是陈士榘的越级反应,还是邓子恢、张鼎丞联名告状,他们都是从战争大局考虑,从来没有个人恩怨,更没有私心,这种不为私,只为公的坦荡胸襟,才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