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也叫“过年”,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视度非常高。我们一般将农历正月初一到到正月十五,统称为“过新年”。 老祖宗有大智慧,流传下来的春节习俗很有讲究,是否做好将影响到你这一年的运势(做不好这一年晦气,做好了这一年顺旺),春节虽已过大半,但还没结束,我们接着了解一下——大年初十到十五的春节习俗: ![]() 大年初十:石不动,祭石感恩 相传这一天是石头的生日,也称“石(十)不动”。 因为这一天,凡是石制工具(磨、碾等)都不能动,还要祭祀石头。【习俗】相传山东有“抬石头神”,即人们在前一夜,将瓦罐冻结在平滑的大石头上,到了这天早晨,用绳子系住瓦罐的鼻子,再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且不能将石头落地,寓意这一年丰收; 河南这一带,会在当日向石头焚香致敬,且午餐必食馍饼,寓意这一年财运亨通。 同时,这一天也是地日,老话有:“年初十,打春去,开春旺地好收成。” 【禁忌】 ①不动:初十当天不能动土,且不能动石磨、石臼等石器之类的东西; ②不娶:生肖属鼠和属马的人,在正月初十这天,不宜订亲结婚,因为子鼠、午马差6岁,为6冲是为不吉; ③不打:不打老鼠,相传当天为老鼠娶亲的日子,怕遭报复; ④不归:属鼠的人,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到家里,且当天不能夜不归宿(不然事业财运会出状况)。 ![]() 正月十一:请紫姑,请子婿 正月十一也称“请紫姑日”,相传紫姑是唐朝人,人长得漂亮,却被一当官的害死了丈夫,并被其霸占为小老婆。但也因美貌遭到原配的嫉妒,并于正月十五这天惨遭遇害。民间为了敬奉紫姑,更是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象征着深受压迫的女性,以此得到女性们的警示和崇拜。 同时,当天也叫“子婿日”,即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娘家会在这天,用供品及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儿,此供品也称“福品”,意为沾染福气的意思)。 【习俗】相传两个邻村的小孩,会掷石子对打,对打完后,当天家长会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寓意赢了新年会更好; 当天晚上,有些地方还会举办“炮龙节”,俗称:“舞炮龙”(更是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的说法)。 ![]() 正月十二:搭灯棚,点新灯 【习俗】 ①当日,民间俗称为“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要开始为元宵节做准备了(元宵赏灯猜谜)。 ②饮食开始清淡,在有些地方,大街小巷都会点满灯(点新灯); ③捏老鼠嘴(吃饺子):这天是老鼠生日,也是结婚的好日子。因此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且饺子的形状要捏成麦穗形状(即捏老鼠嘴),寓意新的一年(无鼠)粮食丰收,人丁兴旺。 【禁忌】忌乱扔粮食、忌动剪刀。 ![]() 正月十三:扎彩灯,灶下点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起始于正月十三,人们开始扎彩灯(编竹张灯)。 【习俗】 【禁忌】当日又称“杨公忌”,也叫“阎王忌”,诸事不宜,尤其是:忌出门(万一有急事要出门,要找有太阳的时辰,且早出早回); 最忌探望老人和病人(会影响到老人病人,且非常不吉利)。 ![]() 正月十四:拜顺天圣母,试花灯 当天为“临水娘娘”(也叫“顺天圣母”)的诞辰之日,相传她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民间便开始立祠奉祀。 【习俗】 ①为了明日的正戏(元宵),十四这一天会“试灯”(即准备工作),如围护搭建好的灯棚、悬灯结彩、开展一些舞龙类节目的预演等; ②这一天,灯会正是开放,以便市民对灯笼的购买;也有些人,会提前写好灯谜,用猜灯谜字谜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节日的气氛; ③在饮食上,则会吃麦流(将麦粉、红薯粉条、香干丝、青菜叶、虾皮加在一起,搅拌成流动的糊状,再煮熟放盐吃)、喝亮眼汤(青菜麻糍汤)。 ![]() 正月十五:赏花灯 当天为元宵节,也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一日的传统就有观灯习俗,也叫灯节。 【习俗】 ①有些农村地方,因旧年生了男孩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以表向祖宗报到。 ②当天都是要赏花灯的,久而久之元宵节也可称为我国的“情人节”,元宵灯节与佳人相会,相约赏花灯、猜字谜、逛街、放烟花等; ③饮食上,会吃汤圆(最早叫“浮元子”)商人更是称为“元宝”,寓意团圆美满、幸福发财之意。 【禁忌】 ①忌杀生(杀生见血、不祥之兆); ②忌借钱(会把自己的财气借走,导致一年不顺); ③忌穿破旧衣服上街、忌哭闹(皆会带来霉运); ④忌弄头发(头发和发财的“发”两个同音同字,这天理发洗发,会把财富洗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