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汤经略南方的目的和意图就是古鄂州

 取经的兵 2023-02-01 发布于湖北

商汤,即商武王,又作商汤,武汤,姓子,名履。因甲骨卜辞作唐、成、大乙,又称高祖乙。继其父葵而为商族领袖,夏之方伯。后联合诸侯推翻夏朝,被诸侯推为天子,建立商朝。13年后病卒。

公元前1600年,曾经不可以一世的夏王朝在新兴的商国和曾经老牌部落氏族的内外夹击下成了历史,尤其是古鄂州之地的苗蛮更是倾其所有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夏国展开了歼灭战,典型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阵势。

要知道商汤在组织对夏王朝作战的部落联盟时,对于古鄂州之地的苗蛮虽然只是知会了一声,但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熟料,在真正举起反夏的大旗时,古鄂州之地的苗蛮确是撸起袖子把夏王朝往死里揍,不仅利用自己的熟悉地形的优势出奇兵牵制了夏王朝在长江中下游的数十诸侯国的兵力,还趁夏族与商族正面交战之机,不远千里突袭了夏王朝的大后方,使得夏桀的勤王大军首尾不能相顾,彻底打乱夏桀的军事部署,以至于最后其被商汤生擒。

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古鄂州之地的苗蛮与夏王朝可是世仇,早在禹帝到夏启在位时期,夏王朝一族就对古鄂州之地苗蛮实行了持续数百年搜山检海式的打击,导致一段时间内鄂地先民家家穿麻衣,户户挂白绫。

如此血海深仇,肯定是不共戴天的。于是,在商汤成立反夏联盟之时,古鄂州之地的苗蛮便抓住机会“趁你病,要你命!”砸锅卖铁的将夏族干趴下了,也许正是古鄂州先人的这股子不要命狠劲儿,让反夏联盟感到心里害怕,生怕将来有一天一个不小心就步了夏族的后尘,这就间接使得商汤在灭掉夏王朝之后,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曾经战友——苗蛮。

据史书记载,作为试探性的进攻,早在商汤还是诸侯时,一次他在率兵攻打夏王朝的盟友洛地时,就已经觊觎想以河南洛阳一带为跳板,在当时古鄂州之地的荆国边界就故意制造了一次小摩擦,说明当时成汤已经处心积虑想要称霸天下,可惜被当时还是苗蛮的古鄂州先人给硬生生给挡了回去,压根儿就不怕他成汤,毫不客气与其兵戎相见。

历史上的古鄂州之地的昆吾国和荆国曾经与韦国,顾国、夏侯氏国(夏朝)等十国结为同盟国共同抵御商汤东方联盟。如《诗.商颂.长发》记载:“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什么意思?就是,商汤王兴师扬旗亲征,威风凛凛手持斧钺。进军如同熊熊火焰,没有敌人敢于阻截。一棵树干生三树杈,不能再长其他枝叶。天下九州归于一统,首先讨伐韦国顾国,再去灭掉昆吾国和夏桀。《毛传》也有记载:“有韦国者,有顾国者,有昆吾国者。”郑玄笺:“韦豕、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於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十三经注疏》

关于这件事,古书《竹书纪年》就有详细记录:“夏桀二十一年,商帅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这里说得很清楚,当时的荆国迫于形势仅仅只是投降了,实力和国土面积,自己人口,军队仍旧保留。

根据《尚书··禹贡》所述的荆州的范围,是从湖北荆山一直到湖南衡山南部和九江流域,荆山就是源头。

夏朝末年,在灭夏之战,心心念念想着古鄂州之地富饶的成汤以为古鄂州之地的苗蛮经过夏王朝交锋之后,军事实力肯定会损失惨重,当即便利用“河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会直接再次挥师南下,又一次剑指古鄂州之地。

此时的古鄂州之地的苗蛮,已经今非昔比了,古鄂州先人在向北与夏王朝抗争四五百年间,已经完全吸收了高度发展的华夏文化,可以说当时长江流域已经基本被华夏化了。,后鄂地先人发展迅猛,势力迅速增强,不仅能与夏呈分庭抗礼之势,到了商汤建国之初也成了其的眼中钉、肉中刺。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竹书年纪》记载:“汤有七名而九征。放桀于南巢而还,诸侯八泽而来投者千八百国”,成为当时的强国,直到聚集了足够强大军事实力,商汤才敢挥师到古鄂州之地。

商汤的目的和意图就是想通过经略南方古鄂州之地的重要举措,因此商汤到武丁时期对以荆湖为首的南方地区的征伐贯穿整个商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