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偷吃之乐

 冬歌文苑 2023-02-01 发布于北京

偷吃之乐

在小时候的生活体验中,偷吃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

偷吃之前,几乎都是对一物馋得流口水,要是没吃上,心里就会一直痒痒的,然后,才忍不住去偷吃。

偷吃的过程,既紧张又刺激。那种心理感觉,大概源自于本不能堂堂正正地去享用却仍有非分之想,而快乐的极致恰恰就在于此。因此,偷吃的经历,总是令人难以忘怀。

(一)

小时候,我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太拮据,但也并不宽裕,爸爸白手起家,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又都上学,花销较大,用爸爸的话说就是要努力去创造又得仔细计划开支。

爸爸是做财务工作的,心细,做事有计划。记得当年,爸爸引领着咱一家人,硬是将本来单调的小农经济也搞得稍有声色。——加上承包的,我家耕种的旱田及水田合计有七八亩之多,除了传统种植粮食,还另外种些经济作物可供批量收购;猪圈里的猪,大小存栏达二三十头也是常有的事,这些收成都还不错。只是因为平时家庭的刚性开支较大,所以爸妈从来都是花钱不铺张,用物有节制。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坏支出”,更别说“大手大脚”了。

前不久,我还玩笑着跟妈妈抱怨:小时候,逢年过节,家里为祭祀准备的米粿或米糕,每次都计算得何等精准,几乎没有多余。没有多余,祭祀之前的供品是不能动的,我们小孩子就只能看得嘴馋眼也馋呀!

虽然是在这种环境中,但由于我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往往能得到多一点的偏爱。正是由于物质的相对匮乏和一颗不安分的心,以及父母的偏爱等因素加在一起,才让我敢有偷吃的念头与机会,及其真切的快乐体验。

(二)

小时候,家里兼顾经营一个小食杂店。农村的食杂店自然会有卖糖果,尤其是漳浦县杜浔镇来的贡糖和花生酥,小孩子最是爱吃。可是,有父母在身边时,我哪里敢随便拿起来就吃呀?——也曾尝试过直接公开提要求,但大多会听到两个字:不行。再说,如果兄弟姐妹四人都放开了吃,那还了得?赚的都不够自己吃掉的,那还卖个啥呀?于是,我只好等到父母出门去了,瞅准机会了才下手。

花生酥一包十二个,如果有邻居的小孩刚好买走了几个,拆了包装,那时候我的偷吃念头最是强烈难忍,不时就会往那里瞟上一眼。忍着忍着,就先偷吃一个,哇,那可是又甜又香啊!若是父母还没回家,隔一小段时间,实在忍不住了就再偷吃一个。……“好,就最后再吃一个,这个吃完真不能再吃了。”有时候我也会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连下了好几次决心呢!……记得最多的一次,一包花生酥,只卖出去两个,我却连续偷吃了五个。后来,爸爸回家了就问我:“我才出去那么一会儿,花生酥的销路那么好呀?该不会全是你自己吃了吧?”“奋呀,小孩子吃太多酥糖,对牙齿真的很不好,容易导致蛀牙知道不知道?”奋是我的小名,其实,爸爸心里自是明白的,只是批评婉转一点而已。我呢,也只好挠挠头,回以一个尴尬的笑容。

(三)

在偷吃方面,我可是一个有掌故的人。另一件事,它发生在我七岁时的那个冬天。

临近年尾了,节日渐多,祭拜祖先神灵的供品也就多些。要是拜过神的糖果都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就会肆无忌惮地去吃,尤其是我。于是,妈妈为了“细水长流”,就会把那些糖果先藏起来,再定期拿出来分配。我呢,哪里能忍得住?每一次,都是充分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除了良好的直觉和惯用的排除法,还常常费尽心机地去揣磨妈妈与我斗争的心理。因为,妈妈之所以会将糖果藏起来,主要还是为了防我。而结果是无论妈妈如何变换藏物地点,十有八九都会被我翻找出来。

接着,笑话就来了。

有一次,妈妈绞尽脑汁所藏的糖果又被我翻了出来,那次她确实生气了,就急忙从扫帚上抽出一根细竹条,堵住房门口,追着我打。结果打是打到了,可即使妈妈再生气,手上竹条鞭打在我腿上的力度也并不狠。温柔的母爱总能让妈妈收住几分力。而且,由于冬天穿的裤子偏厚,就不觉得怎么疼了。记得那一次,我偷吃了三颗糖衣花生,就挨了三鞭。皱皱眉头过后,我竟对妈妈说:“能不能让我再挨三鞭,然后再给三颗糖衣花生吃?”这可惹得妈妈哭笑不得。后来这件事让家里的两位姐姐给传了出去,邻居们也陆续知道了我是一个宁可“挨打换吃”的主。这种值得猎奇的事,我们这里的俚语称之为“让人传为古风”,意思是某某人的逸闻趣事。——如果你们之前也曾听说过东厦镇浯田村有一位可以“挨打换吃”的男孩,那就是我。

(四)

第三件偷吃事,也是闹得颇为出奇的。

每到夏季的农忙时节,妈妈常会在下午出工之前,煮些甜绿豆汤给大家当点心。妈妈煮的绿豆汤里还会放进一些用地瓜粉做成的揪面片,这种面片吃起来QQ弹弹甚是爽口,我特爱吃。有一次,爸妈不在家,我突然想起这揪面片,馋虫一勾,又忍不住了,就自己动起手来。——赶紧找到地瓜粉,冷水一掺,想学着妈妈把它们揉成团,可这下坏了,真搞砸了,怎么弄也揉不成团。——掺了冷水的地瓜粉一抓到手上,便顺着手指缝儿纷纷下坠,而且一捏就碎,无论如何都揪不出面片来。没办法,最后只好多加冷水再加糖,稀释搅匀,倒进热锅里搅和成团,当看到它们从浑浊变为透明,就知道可以吃了。——这个我早在之前就偷吃过了,哈哈!

过后才知道,地瓜粉不同于小麦面粉,地瓜粉中的支链淀粉含量远多于直链淀粉,难溶于冷水,想吃地瓜粉做成的揪面片,必须加入60℃以上的热水揉和才能膨胀成团,才可以揪成面片。也真是的,没想到这偷吃还能偷出一点知识来呢!

分享完自己小时候偷吃的经过与心理历程,这才让我想起了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提出的,人性的本质是无所谓善恶的,就像是原始的未加工过的木材一样。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食色喜怒本就是人的先天性情,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荣而恶辱,好利而恶害,也都是人所共有的,无论“君子”“小人”都一样。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才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啊!

2023.01.23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蔡泗明,1975年9月出生,福建云霄人,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学平台“冬歌文苑”副总编,散文集《四季恋歌》《踏歌而行》《渔樵歌笙》《清歌流韵》和诗歌集《歌向远方》副主编。2017年5月,荣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表彰。

近年来,在《福建日报》《厦门日报》《闽南日报》和《国土绿化》《散文诗世界》《青年文学家》《厦门文学》《闽南风》等日报及期刊发表文学作品十余万字。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