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月十三“杨公忌日”,“切忌两不做”,两不做指什么?

 稻香居人 2023-02-01 发布于河南

农历新年其实远没有结束,从除夕开始,一直要到元宵节,才算是把“年”过完了。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所以到年初五“破五”之后,也就陆陆续续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了。

其实,到了正月十三这一天,是很有特殊意义的。在老祖宗看来,这一天是“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

从“女娲创世”的神话传说中,我们得知: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因为在这六天时间里,女娲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时,创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也叫“人日”,也就是人的生日。

在之后几天时间里,每一天也都有很多讲究,比如初八是“顺星节”,初九要“拜天公”等。到正月十三时,民间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除此之外,正月十三还是“杨公忌日”。在传说中,杨公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最终也因为自己的狂妄和不屑葬送了自己十三个儿子的生命,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古时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很幸运,生育了13个儿子,而他的邻居却没有儿子。

于是,他常常在邻居面前摆出志得意满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就咒他:“不要嚣张显摆!生老病死各自有命,谁知道你的儿子就会长命百岁呢?”

杨公仰天大笑:“哈哈!我有13个儿子呢!即使碰上三灾六祸我也不怕!就算老天妒忌我,一个月收去我一个儿子,也会留一个儿子为我送终的!”

试问一下,谁听到这样的话不生气呢?过路的神仙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就把这件事情告知了玉帝。这玉帝也是个性情中人,当场就拍案而起,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十三个儿子全部给收了。

当瘟疫降临时,刚好又凑巧这年有闰月,杨公的13个儿子都得了疫病,第一个儿子就死于正月十三那天。

紧接着,儿子一个个都死去了。到了年关十二月,杨公的十三个儿子全部死掉,只剩下他自己,晚景十分凄凉。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不要说大话,太狂妄的人是会遭报应的。 与此同时,十三这个数也被认为是个不祥之数。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农历十三这一天。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故事。但老祖宗用这样的“真实案例”来生动形象的阐述了一个道理,以此来警示后人。

老祖宗以杨公的故事立下了“正月十三两不做”的规矩,具体是指哪“两不做”呢?

正月十三第一个不能做的事情是:不要吹牛,轻狂,空头支票不要随便开。老祖宗早就说过:“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灾”,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有事实依据的,也是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经验教训。

先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目的就是为了给后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如果一意孤行,逆天做事,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正月十三第二个不能做的事情是:远行或者乔迁。在这一天里,出远门和搬家这样的事情是忌讳做的。因为老祖宗认为这一天是不吉利的,不适宜做这些大事。

结语

关于“杨公忌日”的故事,确实很有教育意义。正月十三里的那些传统习俗,作为后来人,也应该遵循,至少得有尊重之心。毕竟入乡随俗的道理,还是懂的。

至于老祖宗规定的“两不做”,第一个肯定是要谨记于心的,而第二个规定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了。无论什么时候,做事情多思考,谨慎周密的去完成,自然不会有大的事故出现。

老祖宗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也是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信念,选中了正月十三这一天来消除心中对未知时间和空间里所可能会发生的不吉祥的事的一种焦虑。

2023年是很特别的一年,不仅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而且还是难得的“闰二月”。正月十四这一天又恰逢是“立春”,虽然是晚立春,但正好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每一天都不平凡,所以老祖宗才会有这样的规定传承下来。

每个人都在祈福:全家安康,福报多。但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真正的安康和福报是需要自己去付出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把事情做好,自然会有更好的幸福生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