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物恰其时

 采菊东篱630 2023-02-01 发布于河南
风物恰其时
文/宋涛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再等你;东方一线荼蘼色,天际既白江水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景设算不算意韵可人呢?恰好,是一个只可意会的尺度,不好拿捏评判。一如雨水,是不是只有濛濛的下才更富有韵味和诗意呢。要不,唐宋以来的诗词总是烟雨迷篇,濛濛而婉约,篇首诗词清新之意欲出!冬日火炉,温徐有度,相面温身,举手可暖。朋友间的距离,能想起,不打扰,有些挫折困惑,只有两人间能够意会;个别喜悦,只有两人能够分享。

图片

唐代,戴叔伦在《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越发娇小惹怜。宋代,陆游的词《鹊桥仙·一竿风月》“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则,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住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如此的,一蓑烟雨,一竿风月,恰入氛围,风烟雨月,红尘未扰,独拥沉醉!

图片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分。这就是缘,是情缘里的刚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景适情怀,人怀期待。演绎佳话只能交给时间去私语窃窃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是一种失之交臂的缘,满怀一腔深切的幽怨。“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五诗友在上阳宫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从宫墙内流出的水中,悠悠飘来一片梧桐树叶,但见上面题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树叶上,让它顺着流水入宫墙内。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红叶上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流水帮忙,落叶牵线,红叶传情能成就佳话,需要靠因缘际会的巧合!

图片

温和,内敛,朴拙,是不是人性的光辉!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所以最接近于心中的“道”。仁爱,善良,慈悲,由众推己,由身外疾苦感同自身冷暖,是不是心出自然的济世情怀。一个人温润如玉,内心平静,自带谦和,劳一身而夜梦酣。人俗于世,入烟火处而温良自带!刚好,就像晨昏四季里心无事扰的舒心一笑!清风过,云天无痕,风物俱安!

图片

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是自然界最美的色彩,是人们对色彩的极致深情,蕴含传统古典的韵味!色彩在四季里灵动,婉约,简白,深沉!和煦的春风走过田野,桃之灼灼,嫣红遍野;清风拂过小径,娥曳似柳,衣裾随风,肤如凝脂,遇清面而失神眸;春启秋暮处,从一芽一叶开始,由浅嫩出发,风摇添意,雨过描色,积时日而至纯厚,在两季里封蕴深藏;雨过天欲晴,云舒如絮,变换灵动,云影斑驳,青蓝无着;夕照已远去,鸟儿将归林,太阳的残暖色涂抹将暮的黑夜,温润而深沉。色彩之于人们陈固于灵魂深处,将青春唤醒,于四季激昂,至暮年沉稳!在今年春晚《满庭芳.国色》里,这些精神的原色,组合幻化,可飘洒,可轻点,可成线,可如面,变换激情无限,组合力量无边!观悟之际,给我们将启的征程,添加激情的勇气!让人们深怀期待,抵达美好的明天!

图片

从民间春节的祭天地,祭祖先,祭灶神,贴春联,吃饺子,守春岁,到国家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春运路上的服务,春节物资的调配供应,水气电的保供,年货质量的检测把关等。无不体现的是:礼仪,责任,恭敬,虔诚,关爱,牵挂,思念等等品质。恰入时,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心神领会,是爱之不言,是冷暖心知,是你快乐我心安的境界吧!民之碎的烟火一如涓涓细流,国之大的宏阔一如磅礴山海。眺万里山河,入隐隐烟火。明月来相照,春雨总无声!一切的,在日月转换间呈一派:和瑞吉祥,盛世气象!这是我们的家国,恰入其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