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奶茶杯也可以这么好看!

 衆妙之門 2023-02-01 发布于陕西

在今天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奶茶,在清朝时曾被乾隆钦定为“国俗”饮品,得到了宫廷上上下下不少人的青睐。清宫里的奶茶用料讲究,喝奶茶时需要恪守的礼节繁多,每人一天能喝的奶茶量也有限制。由此,皇上对奶茶的重视可见一斑。

乾隆还为奶茶专门写下一首御制诗: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而这样一种“高端”的饮料,自然不能用平平无奇的普通杯子来装,这时就轮到“多穆壶”出场了——

文章图片1

白地粉彩缠枝花卉纹龙穿花多穆壶

在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说杂具》中,对多穆壶有着这样的记载:

“有一种壶,形甚特别,略如直截之竹筒,惟于上半截旁出一嘴,嘴作龙形,其盖在顶处甚平,不露盖也。顶略同僧帽形,向嘴一边较高,向背一边斜矮。身有数截,纯竹筒形,惟每截均绘花,乃素三彩,龙螭海马之属,名曰多穆壶。盖内府以之盛牛乳者,其形制有明显的满蒙风格”。

多穆壶是蒙族和藏族用来装酒水和乳制品的器皿。关于“多穆”一词的来源,有人认为是从蒙语起源,“多穆”即为蒙语的“domo”或“domb”,有“盛装酒和奶茶的器皿”之意。还有的人认为,“多穆”一词起源于藏语“dong-mo”,意为“盛酥油茶的桶”。

早期的多穆壶多为木制,将皮革或金属带用铆钉固牢在器身。元代的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多穆壶,到了清代,多穆壶的数量可观、制作精美、种类丰富,尤以乾隆时期显著。

文章图片2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比起元代器型粗矮、胎体厚重、制作相对粗糙的仿制多穆壶,清代早期的多穆壶从形态上来讲要更修长,但整体造型仍然遗留着草原民族的粗放风格。直到乾隆时期,受到帝王审美倾向和时代潮流趋势的影响,多穆壶的用料变得更加考究,出现了金属、珐琅、彩瓷、紫檀木、象牙等多种多样的材质,造型也愈加新颖别致,就连上面的纹饰也一改往日的简单朴素,顺应乾隆的喜好,变得更加繁缛复杂,装饰更是集压印、剔划、堆塑于一体,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如勾莲纹、缠枝莲纹、宝相花、树纹、夔龙、夔凤、蝙蝠、八宝纹、金刚杵、宝珠等,不管是工艺性还是观赏性都极强。

文章图片3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多穆壶

多穆壶的功能性也在随着不同的时期和需求发生变化。在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狩猎中,多穆壶就彰显出了它用来装奶茶的实用性;而在寺庙、佛堂这样宗教氛围浓厚的场合,多穆壶又演变成为了凸显礼制功能的法器;另外,也可以只把多穆壶当成一种装饰品,用于宫廷内部的陈设,或给皇帝和贵妃们欣赏把玩。

文章图片4

▲《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的画面中,侍卫手持的便是多穆壶

让我们来欣赏一番这些花样繁多的多穆壶吧,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文章图片5

清乾隆铜鎏金莲座八宝嵌宝多穆壶

文章图片6

清乾隆铜鎏金掐丝珐琅多穆壶

文章图片7

金多穆壶


文章图片8

拉古里木纹釉多穆壶


文章图片9

清嘉庆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花纹多穆壶

文章图片10

皮胎紫漆描金缠枝莲纹多穆壶

文章图片11

清掐丝珐琅勾莲纹多穆壶

文章图片12

清乾隆御制金胎掐丝珐琅开光式画“仕女花鸟”图多穆壶

文章图片13

清中期铜鎏金包紫檀夔龙纹多穆壶

文章图片14

紫檀雕龙纹多穆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