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儿子都能看穿,司马懿聪明为何还会中空城计?专家:他是故意的

 无风起念 2023-02-01 发布于广东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流传各种智慧作战方式,其中一招“空城计”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成功的以小博大,成了诸葛亮生涯的经典一战。反过来说,形象老谋深算且最后称霸三国的司马懿,为什么还会被诸葛亮骗呢?除了诸葛亮的聪明之外,背后可能还有1原因,让人不得不佩服,司马懿“忍耐”的能力。

▲司马懿足智多谋,与诸葛亮之间的故事,成为经典桥段。(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空城计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是一种以虚敌实的心理战术。在紧急关头,以大胆的冒险行动来造成敌人错误判断,经常能够达到排难解危的目的。

回顾所谓的诸葛亮用的“空城计”故事,当时司马懿率领至少10万大军,接连打下了三座重要城池,逐渐威胁到蜀国。然而,诸葛亮深知,如果正面迎战,必定是寡不敌众,必须要靠智取,才可能继续存活,就大胆把人力调空,只派人打扫城门,形成诡异的画面,就诞生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空城计”

问题就来了的是,空城计的思维并不难推度,甚至连司马昭都识破,那为什么司马懿还会“傻傻中计”呢?针对这样的故事,历史专家指出,其实是看似输家的司马懿,才是真正的赢家

最大原因就是,司马懿深深明白一个道理,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即便司马家族是重要的谋士,更是曹营能够匹敌诸葛亮的存在,但曹操与整个曹家族,都完全信任他,假如诸葛亮太快死了,司马家可能会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除掉的危机。

正因为如此,司马懿宁愿选择被骗,以反向思维换取曹家的信任,以及继续存在的价值,就结果来说,也熬到了胜利

当然了,上面这个故事不过是《三国演义》虚构的情节,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实施过“空城计”,作者罗贯中是为了艺术效果,把赵云的故事移花接木到诸葛亮身上来了。

赵云施展“空城计”是发生在汉水之战的时候,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打败夏侯渊,斩其首,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著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料到黄忠中埋伏,所以他便带著数十骑的小部队出了兵营的围栅,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且战且退。曹军虽然被赵云击散,但是仍凭借数量优势将赵云包围起来,赵云便突围并退入蜀军的围栅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围栅内。

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围栅,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围栅,见曹操大军杀到,便欲闭门拒守。赵云进入主营之后,却下令大开栅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却。此时赵云下令打响战鼓,鼓声震天,又令蜀军以弩箭射向曹军,曹军为之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

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

而赵云这一招虚张声势便是典型的“空城计”,空城计中所含的这种谋略思想,古人不仅用于守城,也用于敌众我寡之遭遇战。作为一种心理战术,它不是用实力来战胜敌人,而是透过研究敌人主帅的心理活动,以谋胜敌,惊退敌兵

除了空城计之外,《三十六计》还有很多经典谋略,它来自很多人共同创作的结果,而且每条计策都来自不同时间的故事。比如围魏救赵是来自于孙膑和庞捐斗法的故事;比如暗度陈仓是韩信为刘邦出的计策;假道伐虢又出自于春秋时期的故事。

这些都来自不同时期的故事,但也来自民间的常用语,比如指桑骂槐、关门打狗、借刀杀人、笑里藏刀、顺手牵羊等,这些都是民间常用语。因此,《三十六计》更像是迷踪拳,集各兵家所长,然后揉合在一起成为自家的一套兵书,它注重的是简单易懂,还很实用

除了《三十六计》之外,《孙子兵法》也非常值得一读,它从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下面为大家推荐一本《孙子兵法与十六计》,本书将这两部经典著作合二为一,在原著基础上增设名家品读、实用谋略和商业案例等栏目,在重现古典兵书原貌的同时,以现代视角对古典计谋进行全新解读,非常适合今人阅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十六计》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