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蔚南序跋集(5)《上海市大观》序

 吴越尽说 2023-02-01 发布于浙江

《上海市大观》序

徐蔚南


上海自从元朝成立为一个县份之后,到现在为止,不过六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因为前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的结束,上海开关为五口通商的一个口岸,上海便从一个濒海的一个县城,一变而为国际的城市。经过一百年的经营,上海的地位,蒸蒸日上,不仅在远东是第一个商港,并且也成为东西洋的文化交往地、吞吐口了。上海转动了远东一切近代化的事业,上海又产生了无数新式的产业战士。上海在我国近代史中,甚至在现代国际史里,都要占着极重要的一页。


像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大都市,东西文化的集散地,照道理讲,我国人人都应该切实地认识上海的。无奈一般国人对于上海,笼统地只认上海洋场为一个娱乐中心,而对于上海的发展过程以及上海的一切内容,总是漫不经心,不求甚解。结果,上海仿佛是一个飞来的奇峰,只供国人来游览、娱乐的一个地方罢了。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也就因为这个错误的缘故,从来一般记录上海的书籍,除开志书以外,始终只是极无聊的写作,不是讲讲上海风花雪月的故事,便是记述上海的种种黑幕,至多不过像“上海指南”一类的书本,叫人多知道几条马路名称而已。


抗战胜利,租界收回,国际局势急转直下,上海这个海外飞来的奇峰,全部由我国人自己来负责管理了。对于上海的情形,才被逼得非彻底认识清楚不可的地步。上海之所以为上海,上海收回租界后将更可喜的发展,这就要看上海研究的成绩如何,上海知识的普及如何而定的了。


屠诗聘先生眼光远大,觉察上海的地位将日益重要,便决心要编辑一本记录上海真相的书籍,以期普及上海的史地的知识,他苦心的收集了一切资料,加以一番审慎的剪裁,写成了一部上海史的发凡,同时又从无数写真时报当中,选取与本书有关的照片,一一都印在书中,作为文字的印证。这原是研究上海书籍中划时代的一个出版计划。我们翻阅一下本书,便觉得形形式式,图文并茂,津津浦浦,趣味无穷,这本书的本身,已经洋洋大观,真不愧是“上海市大观”哪!





笔者注释:

1、1948年4月,大型图书《上海市大观》由上海图书杂志公司推出,该书分上中下三大册,16开皮面精装,一经面世,立刻引起市民极大兴趣,纷纷争购。这本图书是百年来上海综合的图与文的总记录,积十个月的搜集整理,费数十人的心血的结晶。内容包含上海开港之前,租界开辟,机械工业之轫始,各种掌故,风景建筑,遗迹鸿爪,社团机关之变迁。道路及工具之改革,娱乐场所之沧桑,上海阴暗面,娼妓罪薮发源地,自太平天国小刀会之战到八一三抗战,军事战跡,各业概况,以及历届行政官长小史及政绩,上海年表等百万言,图片上千幅。

2、如此丰富的资料,是缘于这套图书的编辑阵容极为豪华,主编屠诗聘(上海图书杂志公司总经理),编辑顾问徐蔚南(统筹),编辑委员有薛志英、钱化佛、郑逸梅、刘硕甫、姜豪、张一渠、李之华、吴保中、席石耶、林星垣、徐卓呆、蒋杰夫等人。



3、郑逸梅在《我曾编纂过的书刊》中,介绍了编辑这本大型图书的情况:“抗战胜利后,有位通文翰的书商屠诗聘,设中国图书杂志公司于上海福州路三八□号,我和他是相识有素的。他约徐蔚南、胡寄尘、钱化佛和我等为编委会,编刊《上海市大观》一书,蔚南、寄尘掌握上海市通志馆资料,予取予求,是不成问题的。他因我健于笔墨,便列入编委中,为他执笔了。还有一个原因,我旅居上海历有年数,视为第二故乡。如王韬的《淞滨闲话》、孙玉声的《沪壖话旧录》、胡寄凡的《上海小志》等,我都遍读了一下,觉得这些沧桑世变,一切付诸云烟,较近的变迁,诡谲多端,凌夷世道,倘不把它记述下来,嗣后钩沉探索,那就难以捉摸了。这一点,我是很感兴趣的,和编委诸君,群策群力,没有多久,书就问世,分上下两大卷,插图多至一千余幅。惜是书印数不多,迄今已无留存,是书成为可贵的文献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