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佩服郭子仪:3件大事尽显威望权势,5件小事毕现处世智慧

 mynotebook 2023-02-0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名将,他在权宦当道的时代,打破了功高震主不得善终的历史周期律,而背后的成功密码,是连曾国藩都深深折服的处世之道。

郭子仪有多牛,可能光说他是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似乎显得苍白无力。但“郭子仪”这三个字,在李唐中兴时代,抵得上几十万大军,他的名字,内可凭空聚拢成千兵马,外可轻松吓退十万雄师。

这毫不夸张。我们看三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郭子仪遭宦官宰相程元振诬陷排挤,被削去兵权,发配督建皇陵。恰逢吐蕃攻入长安,唐代宗李豫紧急逃难,郭子仪临时招募20个骑兵,便匆匆踏上拒敌之路,沿途收集四处逃散的禁军,凤翔节度使高升等人见到他甘愿听命,三日内拥兵4000,白天擂鼓呐喊,晚上四处点火,故布疑阵,20万吐蕃大军攻占长安15天便不战自退。

图片

764年,郭子仪的老部将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因被猜忌排挤被迫走上反叛之路。叛军听说郭子仪前来,人心动摇,杀了仆固怀恩之子,仆固怀恩也被迫出逃,引诱吐蕃、回纥、党项等国云集30万大军共同侵犯唐朝。郭子仪单枪匹马求见回纥首领,晓以大义,回纥一见郭子仪,便欣然退兵;吐蕃见郭子仪深入回纥,心中猜疑,也连夜退走;仆固怀恩本人暴死。

766年,华州节度使周智光反叛,郭子仪奉命讨伐的消息传到华州,华州将领便主动杀死周智光,将他的首级传至京师。还未交战,便取叛将首级,这是何等的影响力、号召力。

在当时之时,郭子仪一度被风评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穷奢极欲而人不非”。然而,在权宦当道的时代,他却能够安身立命,得以善终,政治天赋和政治谋略也惊为天人。我们也可以通过5件小事来看。

1.  据《资治通鉴》记载,郭子仪每次会见客人,从来都是姬妾不离身。有一次生病,时任御史大夫卢杞前去问候,郭子仪却让身边美女全部退下,自己一人接待卢杞。有人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杞貌陋而心险,妇人辈见之必笑,他日杞得志,吾族无类矣!”郭子仪认为,卢杞相貌丑陋,女人见了他一定会嘲笑,但卢杞内心险恶,他日一旦得志,我便全族无一幸免。

图片

2.  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767年,小两口吵架,郭暧说:“你是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都不屑于做天子!”公主就进宫告状,唐代宗宽慰她说:“他说得对,如果他父亲想当皇帝,天下怎么会是李家的呢?”便打发公主回家。郭子仪知道后,将郭暧囚禁起来主动进宫负荆请罪,唐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儿女闺房里的话不能当真。”郭子仪想让儿子吸取教训,痛打他几十大棍。

3.  郭子仪曾严禁在军营中驰马,他妻子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被都虞侯乱棍打死,郭子仪的几个儿子都哭着来告状,他却狠狠地训斥并赶走了他们,还跟身边幕僚说:“我这几个儿子不赞赏父亲的都虞侯,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都是当奴才的料。”

4.  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掘,成为悬案。当时因为宦官鱼朝恩忌恨郭子仪,人们都怀疑是鱼朝恩干的。郭子仪从驻地奉天入朝,朝廷都害怕他借此反叛。觐见时,唐代宗李豫主动提及,郭子仪则痛哭流涕说:“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行为,很多士兵挖掘别人的坟墓盗取财宝,今天挖到我家头上,这是苍天在谴责我,不关乎人事。”这个表态,既让朝廷吃了定心丸,也让天下人心安定,鱼朝恩也颇为感动。

图片

5.  769年,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另一权宦元载害怕他们相互勾结,就秘密派人离间说是一场鸿门宴。将士劝他别去,他执意要去;300将士请求全副武装跟他去,他却只带了几个家奴。鱼朝恩倍感惊奇,不由自主地拍打胸脯痛哭流涕地说:“如果不是您这样的长者,能不怀疑我吗?”

曾国藩对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深为叹服,他强调“恕以待人”,以“恕”制忿,认为“恕”是立德之基,关键就在于“容人之短”,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

郭子仪对内,无论是自己的儿子口无遮拦,还是姬妾不懂政治可能为家族引祸,无论是妻子奶妈的儿子违反禁令,还是自己的儿子不明辨是非,他都坚持原则,严加管教;对外,他又以雅量容人,甚至是超越常人难以接受的度量,这就使得他尽管名震一世、权倾一时,但朝廷不疑,权宦不忌,这就是他身处权斗漩涡之中仍能善终的处世密码,非常值得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